【兰战文艺】在传承

神鹰侦探

<p class="ql-block">  原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简称兰战),成立于1946年,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和西北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队组成。1950年10月改称西北军区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1955年7月总政治部命名为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在近七十年的岁月里,战斗歌舞团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为部队官兵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国内乃至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伴随全军部队编制体制的改革,战斗歌舞团以自己完美的艺术成果载入军史。为弘扬战斗歌舞团的辉煌艺术,兰战的后来人,以兰战的名义成立了兰战艺术学校,汇集兰战的艺术家,传承兰战艺术精神,续写兰战艺术新篇章,在大西北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p> <p class="ql-block">  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自成立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入军旅生活的表演,创演了众多备受赞誉的节目。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西北军旅的独特魅力。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战斗歌舞团创演的作品屡获佳绩,多次摘得大奖。</p><p class="ql-block"> 50年代初期,秦腔《穷人恨》和《血泪仇》以及秧歌舞《英雄刘四虎》在全国全军产生了深远影响。歌剧《红鹰》在第二届全国文艺会演中更是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并有幸参与了国庆10周年的献礼演出。歌舞剧《带血的项链》在庆祝建国30周年的献礼演出中表现出色,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演出二等奖和创作三等奖。大型歌舞《红霞里有个我》,在全军第五届文艺会演中更是大放异彩,收获了30多个奖项,并被中央电视台录制成录像转播,让更多观众欣赏到其精彩。歌曲《西北民族歌与舞》在1995年赴朝鲜参加第十二届"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一举夺得了8项大奖,展现了中国军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在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中,舞蹈《拓荒人》、《三十里铺》和歌舞《当兵走》均荣膺一等奖,充分展示了团内的艺术实力。舞蹈《雪山雄鹰》在突尼斯第二十二届迦太基国际艺术节上赢得了特别奖,再次证明了团队在国际舞台上的卓越表现。大型歌剧《太阳之歌》获2003年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背鼓》在全军第二届舞蹈比赛中获得二等奖,为团队赢得了荣誉。陕西快板《夸延安》在全军第二届新作品大赛中斩获二等奖,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才华。</p> <p class="ql-block">  战斗歌舞团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创作和演职人才,有近百人次在全国、全军获得大奖。其中陈宜(一级创作员,代表作品歌剧《红鹰》、《带血的项链》)、韩玉杰(一级演员,代表作品快板《夸延安》)、左青(一级编剧、教授,代表作舞蹈《三十里铺》)、朱军(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保和(一级演员,代表作陕西快板《夸延安》)、杨向东(一级演员,代表作品舞蹈《背鼓》)、邬小云(一级演员,代表作品歌曲《哦,妈妈》、《枫林漫步》)等创作表演的节目在国内外大赛中多次获奖。战斗歌舞团先后出访亚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受到观众们的高度评价,为国家和军队赢得荣誉。</p> <p class="ql-block">  兰战的历届领导和老艺术家,为战斗歌舞团艺术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汗水!</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2000年前后,在军区首长和政治部领导的关怀下,文化部长秦卫东、宣传部长范长秘、张应银率领创演队伍,喜迎香港、澳门回归,创编了一台又一台跨世纪文艺晚会。尤其是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晚会的排练和演出,大型歌剧《太阳之歌》采风、创作和排演等重大艺术活动一个接一个,团长金林、宋利平,政委聂教材和团党委一班人紧密团结,率领全体演职人员,迎着困难,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兰战歌舞团办公室主任李雄、陈庆祥、叶子宝,政治处主任李兆林、马长寿,后勤处长马长寿,按照团首长的要求,带领机关全体人员周密计划,大抓服务保障和方方面面的协调工作,有力的推进了各项文艺活动的高质量完成。</p><p class="ql-block"> 兰战创编室的新老创编人员,紧紧围绕团党委的决心,呕心沥血创编了许多紧跟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受到战区官兵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歌队杨林昌队长,张学昌教导员;舞蹈队杨向东队长、常宁教导员;乐队金江、张跃队长,金志远教导员;舞美队杨杰队长、李晓兰、李祥生教导员;高原文化工作队张保和、张彩云队长,谢礼荣、戴新民教导员在中队艺术队伍建设中,认真贯彻团党委的艺术人才建设思路,狠抓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和基本功的严格训练,艺术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p><p class="ql-block"> 兰战许多老艺术家韩玉杰、杨德林、左青、李广立、张保和、杨向东、邬小云、王世坤、姜一民、朱嘉禾、康志勇、岳存模、马骏、王桂祥等身先士卒,始终走在文艺创作和演出的第一线,极大地拓展了兰战歌舞团的创演路子,提升了兰战歌舞团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  【兰战名人】左青(1954.1-)男,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国家一级编剧。1970年入伍,驻陕西部队业余宣传队舞蹈演员,1976年底调兰州军区军区战斗歌舞团。曾任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舞蹈队队长、歌舞团副团长,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总政歌舞团团长。 后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专业技术三级,兼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左青在国际、全国及全军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代表作品包括大型舞剧《西天的流星》《青春交响曲》《烛光》《三十里铺》等,曾获第八届文华奖导演奖。</p> <p class="ql-block">  【兰战名人】张保和,汉族,祖籍山西太原,生于陕西西安,长在宁夏中卫市。他自幼在农村插队,后进入工厂做工,1970年参军入伍,在兰州军区基层部队工作11年,历任炊事员、饲养员、给养员、放映员、卫生员、护士、干事、业余演出队队长等职。‌‌1981年调入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开始专业艺术创作和表演。先后担任高原文化工作队队长、战斗歌舞团副团长。30年间,他自创作品267件,为部队和地方演出共计4000余场。‌‌代表作品‌:陕西快板《说子新篇》和兰州快板《夸兰州》风靡西北,出版专辑磁带销售60多万盘。‌‌2008年创作抗震民谣《中国雄起》,2010年代推出《你知不知道》《中国好人颂》等主旋律作品,广受群众喜爱。‌‌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与表演奖、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率战斗歌舞团“高原文化工作队”走访西北战区857个连队和183个边防哨卡,多次赴新疆、宁夏、青海等地慰问演出。‌‌参与抗洪抢险、老山前线慰问等任务,并19次赴新疆、27次到宁夏深入基层。‌‌因艺术贡献突出,两次荣立二等功、七次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兰战名人】邬小云,女中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原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业务副团长、艺术指导,全国第七届文代会代表,全军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委,甘肃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甘肃省青联常委,兰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受聘于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联合大学艺术系和广东肇庆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她先后被部队和地方政府评为“先进妇女代表”“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p> <p class="ql-block">【兰战名人】杨向东,男,汉族,祖籍山东,1956年3月生,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委员。从事舞蹈专业近40年,在艺术上擅长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表演、教学及理论研究,尤以自编自演民族舞蹈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曾主演过60多部剧节目,独立创作舞蹈作品近50多个,与人合作创作大型舞剧、舞蹈诗3部,主要代表作有大型藏族神话舞剧《智美更登》、大型舞蹈诗《扎西德杰》、大型藏族歌舞诗集《九色香巴拉·甘南的节日》,独舞《雪山雄鹰》、《背鼓》、《雅纳》,群舞《藏艺三绝》、《士兵突击》、《雪山箭歌》、《欢腾的草原》、《雪山之灵》、《飞跃天穹》等。撰写论文主要有《论小邦时期藏族舞蹈的发展与演变》、《藏族原始“拟兽舞”考研》、《藏族原始祭祀“巫舞”》、《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新认识》等。曾担任过多台国家、省级大型文艺晚会的总导演、导演工作,三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95春节联欢晚会”、“96、97文化部春节歌舞晚会”的演出及编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  【兰战名人】朱军,1964年4月26日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祖籍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节目主持(高原文化工作队相声演员),后任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画家、作家、演员。主持过《花好月圆》、东西南北中》、《艺术人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星光大道》。</span>获得了第三届“全国百家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节目主持人奖、“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称号。出版了个人作品《我的零点时刻》。</p> <p class="ql-block">  【兰战名人】康志勇,山东淄博人,1957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共党员,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一级编剧,文职技术四级,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甘肃省剧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创作了大型歌剧剧本《阴山下》、《魂兮魂兮》、《勒温突的消失》、《月光女》、《红雪》,京剧剧本:《夏王悲歌》、《西域星光》、《樱花图》,话剧剧本:《市长大人》、《朦胧的小城》、《远方楼群》、《胡司令嫁妹》、《太阳河》、《大地铭记》等;并创作了《艰难的抉择》、《使命》、《部落》、《老街》、《何宝珍》、《射天狼》等电视连续剧剧本;创作并发表《黑戈壁》、《老盘古》、《中学》、《邻居》、《老狼》、《快枪击毙》、《状元树》、《正常活着》、《伊人》等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飞天奖等国家级奖项,并多次获得省级文学艺术奖;其中,由甘肃省京剧团投排的《夏王悲歌》曾作为台海两岸文化交流剧目于1996年赴台北演出。2000年特招到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后,创作了大型歌剧《太阳之歌》(初稿)、《边塞区》、《喊龙源》、《太阳河》、《吼叫水》、《文成公主》等舞台多幕剧本及简稿剧本《黎秀芳》,获得了部队文化艺术界的高度赞誉。</p> <p class="ql-block">  【兰战名人】朱嘉禾 ,男 ,汉族 ,辽宁大连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 甘肃省文联委员, 中国电视音乐协会会员,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全国舞蹈、舞剧大赛音乐评委;多次担任全军文艺汇演评委、高职评委;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主要获奖作品等: 舞蹈诗“咕哩美”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音乐创作奖; 舞剧“大梦敦煌”(与张千一等合作)获“荷花杯”作曲一等奖; 歌剧“太阳之歌”(与张千一合作)获第八届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 舞剧“悠悠雪羽河“获甘肃省99年新创剧目调演作曲一等奖; 电视连续剧“青山巍巍”获总政治部金星音乐单项奖; 歌曲“西北汉子”获95年全国广播新歌金奖; 歌曲“黑不溜秋的你”获中央电视台“军神杯”MYV大奖赛最佳作曲奖; 歌曲“新世纪的旗帜”MTV获全军新作品三等奖; 电影音乐:“浴血太行”(与张千一合作); 电影音乐:“我的格桑梅朵”,“鏖兵天府”,“冷枪”; 电视连续剧“党员二愣妈”、“邓宝珊将军”等音乐创作; 为03年“西湖博览会”开幕式大型广场歌舞作曲; 较早期进入MIDI音乐制作领域,现为“中音公司”MIDI技术专家。</p> <p class="ql-block">【兰战名人】张彩云,女,汉族,河南郑州人,1968年8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高原文化工作队队长、战斗歌舞团副团长,大校军衔,第十二届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解放军团代表。1976年参加工作,1991年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被特招入伍。先后率领高原文化工作队,圆满完成了“万里边关送文艺”巡回演出和文艺服务活动,参与了团队一系列重大演出,参演了大型歌剧《太阳之歌》、大型歌舞剧《太阳河》,五次荣立三等功,被兰州军区表彰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兰州市评选为“十大杰出青年”。</p> <p class="ql-block">  【兰战名人】王桂祥是原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独唱演员,85岁,头发雪一样洁白。长寿眉也白了,长长的,耷拉下来,盖住了眼睛。他穿着平平整整的旧军装,各种军功章挂满胸前。在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北部)片区演出中,艺术团获得最佳节目奖和优秀节目奖,在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的全省军队离退休干部文艺节目汇演中,5个节目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其中有2个节目参加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文艺节目汇演,获得“最佳节目奖”和“优秀节目奖”;王桂祥本人也获得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甘肃省先进军休干部称号。</p> <p class="ql-block">  战斗歌舞团,聚全团之力,奋力拼搏,创作演出的大型歌剧《太阳之歌》受到全国、全军文艺界专家的高度评价!一位戏评专家写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啊!太阳!新时代托起的太阳,因为你属于人民,你才温暖,你才灿烂,你才辉煌……”在气势磅礴的合唱声中,在舞台上一片霞光的辉映下,大幕徐徐合拢,掌声瞬间响起‘’。《太阳之歌》</span>以它优美的展开过程告诉人们,歌声是美丽的,当歌声汇聚着真理时,它就成为民族的历史的永恒记忆。</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支历史悠久、功绩显著的战斗文艺团体,战斗歌舞团以其深厚的军事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贡献,成为我国军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p> <p class="ql-block">‌ 兰州军区政治部战斗歌舞团(文工团)载入史册之后,兰战一些文艺骨干,在全国多地创建创立了兰战文艺培训平台,弘扬兰战精神,拓展兰战艺术思路,培养兰战艺术的后来人。兰州兰战艺术学校‌就是一家在西北地区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艺考培训机构,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军事化教学模式、多元化课程设置及文工团背景的师资。从成立以来深受社会各界的喜欢和热爱,目前,培训学校发展趋势可喜可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