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日:子未可以去乎?日: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span></p><p class="ql-block">柳下惠:鲁国大夫,出生于王室,以正直著称,关于他的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很珍贵的鼎,齐国想要又担心鲁国会作假,说除非让柳下惠来验证,鲁君让柳下惠作假蒙骗过关,但柳下惠说到:正直是我的珍宝,鼎是鲁国的珍宝,用我这个珍宝去换另外一个珍宝有什么意义呢?柳下惠的直是名扬天下的,宁信一个人不信一个国。</p><p class="ql-block">柳下惠任士师这个官位,负责刑罚,因正直不懂得弯曲多次被罢黜。这时有人说到:你为什么不离开鲁国呢?反复启用又被罢免,以你的才华能力,可以去其它国家发展。柳下惠说到:如果我以直道事人事君,到哪里能不被罢黜呢?如果我以枉道对待人和事情,又何必离开母国呢?</p><p class="ql-block">⌠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p><p class="ql-block">柳下惠清晰的知道,自己坚守的是正道,坚守的是气节,坚守的是心念,任用我坐在那个位置我也没有什么喜悦,罢免我也没有什么忧愁,我只是在做自己,不能为官为百姓做些事情,我也可以教书育人。</p><p class="ql-block">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大多数人都是求利的,而修身的君子取的是义,能坚守正道很难,路也更加的艰难坎坷,会有一股强大压力和排挤,甚至危及生命,敢于坚守仁德,坚守直道而行,需要具大的勇气和内核支撑。</p><p class="ql-block">⌠《中庸》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直道而事人”与“枉道而事人”这两种方式,是内在自己的选择,与周围的外境没有关系。柳下惠从自身找原因,这个思路值得我们去学习,生活中很多时候,会认为周围的人没有给到我们相应报酬,没有得到相应认可,就是付出和回报不对等,那我们可以反躬自省一下,有没有真正的素其位而行?有没有无私欲私利的去做事情?有没有依道而行?是否是正心正念?</p><p class="ql-block">也许从一开始我们就是枉道而行,却非要那个直道而行的果。</p><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场经历,无所谓对与错,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欢乐也会有痛苦,有磨难也有进步和成长,每个人的剧本都是安排好的,不必过于执着,现阶段做好本位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