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三尺讲台前的爱与守望

三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李瑞姣,中共预备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实验中学校委会成员,教科室</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主任兼团委书记,一级教师,邯郸</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市名师,邯郸市优秀教师,邯郸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骨干教师,邯郸市师德标兵,感动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泽教育“最美教师”,深耕历史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多年,她深信:教育是一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灵魂的唤醒,更是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好的相遇。</span></p> 前言 <p class="ql-block">  站在 2025 年的夏天回望,粉笔灰早已在鬓角染出霜色,可每当想起高同学跪在讲台前的那个清晨,想起九(3)班学生在黑板上写下的 “永远请假条”,想起“老季”在空教室里啃面包记笔记的背影,心脏依然会被某种滚烫的东西填满。这二十年的教书生涯,原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瞬间串成的长河,而师德二字,从来不是悬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浸透在与学生相处的每一个故事里。</p> 那个跪着拜年的少年 <p class="ql-block">  2020 年元旦的晨光带着北方特有的清冽,我像往常一样推开初三(1)班的门,全班突然齐刷刷起立:“老师!元旦快乐!” 五十多双眼睛亮得像初升的太阳,让我瞬间红了眼眶。正要开口回应,高同学突然挤到讲台前,这个总爱搬着凳子坐第一排的男生,眼神里带着惯有的狡黠:“老师,我给您拜个年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又是他常玩的恶作剧,笑着伸手想拍他肩膀,却见他“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教室里“唰”地一下安静下来,连窗外的风声都听得真切。我僵在原地,看着他仰起的脸上没有半分玩笑,只有一种少年人特有的郑重。那一刻脑子里轰然作响,下意识从兜里摸出块糖 —— 幸好那天装了糖,不然真不知该用怎样的姿态承接这份沉甸甸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后来他以598分考上邯郸四中,成为我校多年来少有的优秀生。当学生愿意用最真挚的方式表达认可时,正是师德在课堂中生根发芽的证明。最起码,他是真的喜欢我的课,认可我这个老师,就冲这件事我觉得当一名老师:值!!</p> 黑板上“永远的请假条” <p class="ql-block">  2021 年毕业季的蝉鸣格外聒噪,九(3)班的教室像个被阳光晒暖的蜂巢,充满了躁动与不舍。最后一天到校时,我特意去蛋糕房订了个写满全班名字的蛋糕,拎着零食推开门的瞬间,迎接我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可当视线扫过黑板时,眼泪却猝不及防地涌了上来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请假条</p><p class="ql-block">亲爱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一个秋天这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室依然会坐满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惜不再是我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们因毕业向您请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期限永远,望批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请假人:全体九(3)人”</p> <p class="ql-block">  粉笔字歪歪扭扭,有些笔画还带着泪痕,显然是多个学生接力而写。平日里最调皮的王浩宇凑过来:“老班,以后没人在您课上偷玩魔方了。” 平时总爱和我争论的李萌红着眼圈:“老师,您说的‘历史是最好的剧本’,我以后看电视剧都得挑历史剧了。” </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没像往常一样维持纪律,看着他们在教室里疯跑、互相抹奶油,举着手机拍遍教室的每个角落。当他们排着队鞠躬告别时,平时最沉默的张小雨突然抱住我:“老师,您说过‘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可我还是不想走。”我拍着她的背,喉咙里像堵着棉花。关上门的那一刻,我隔着窗户看了又看:教室留有太多我和学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每年教师节,学生们总会带着真挚心意与我重逢。有人双手捧着温热的奶茶,有人提着精心挑选的水果,还有同学从家中带来自种的蔬菜,更有人献上色彩缤纷的花束。礼物虽小,但爱意满满,每一份都承载着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敬重与感恩。更是时刻提醒我肩负教育使命的温暖印记,让我在教育之路上始终怀揣热忱,坚定前行。</p> 空教室里的孤独身影 <p class="ql-block">  2023年的一个傍晚,办公室的监控屏幕里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九年级(1)班的季世达没有去食堂,而是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嘴里叼着一袋牛奶,左手翻着历史书,右手在笔记本上飞速写着什么。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课桌上像一株倔强的小树苗。</p> <p class="ql-block">  那天他的课本忘在家里,中考文综开卷,他找我借了本书。本以为他会像其他学生一样课间补笔记,却没想到他用吃饭的时间,把整本书的框架和重点都梳理了一遍。后来我翻看他的笔记,工整得像打印出来的,这个总是安静坐在前排的男孩,成绩稳居年级前三,却比谁都刻苦。</p> <p class="ql-block">  看着监控里的他,我突然想起自己刚工作时熬夜备课的样子。当学生都在奋力奔跑时,作为老师又怎能停下脚步?如今的老季已经上高二了,回想这段时光我常想:所谓教学相长,大概就是老师在引领学生的同时,也被学生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路。当你看到少年人用勤奋定义青春时,便懂得师德不仅是传道授业,更是在与学生的相互成就中,共同成为更好的自己。</p> 结语:在时光里种桃李 <p class="ql-block">  二十年来,讲台前的身影换了一茬又一茬,可高同学的跪拜、九(3)班的请假条、老季的背影,却像老照片一样在记忆里愈发清晰。这些故事从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师德在日常中的具象化——它是备课到深夜时窗外的星光,是学生递来的一张写着 “老师辛苦了” 的纸条,是毕业典礼上那句 “您教我的不只是历史”。</p> <p class="ql-block">  有人问我当老师累吗?怎么会不累呢?但每当想起某个毕业多年的学生突然发来信息:“老师,我现在也成了一名教师,想像您一样让课堂发光”,便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意义。就像院子里那棵老桃树,年年开花结果,而我站在树下,看着一批批学生带着知识的种子走向远方,便知自己早已在这片土地上,用爱与坚守,种出了属于教育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这或许就是师德最朴素的模样: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每一个与学生相遇的瞬间,都酿成滋养生命的甘泉;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弯下腰来,在三尺讲台前,用二十年的时光,认真回答 “什么是教育,怎样当老师” 的命题。毕竟,教育从来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而师德,就是那火把里永不熄灭的光。</p> <p class="ql-block">供稿:李瑞姣</p><p class="ql-block">审核:崔丽娟</p><p class="ql-block">监制:郝小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