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诗性之光:从爱心研讨会看教育的本真与超越

庆阳市西峰区新建小学

<p class="ql-block">  这个这个如火如荼的七月,我从黄土高原踏上了辽宁沈阳的土地,有幸参加了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十四届研讨会。从陇东高原到辽沈大地,我所跨越的2000公里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一场教育理念与实践探索的深度交流之旅。“爱研会”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从理论引领、实践体验、观点碰撞等多个维度让我对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深刻体会。</p> 理论引领 <p class="ql-block">  从活动报名后进入群聊的那一刻,就被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们的热情包围着。心情分享、沿途风景、协调沟通,无处不在的情感充斥着五官,被“爱人们”感染着共赴美好之旅。</p> <p class="ql-block">  专家们的主题报告犹如指路明灯,照亮了我教育道路的方向。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儿童视角》使我深刻感受到,教育应始于儿童的视角,尊重他们的天性与需求。我们不应将成人意志强加于孩子,而应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世界。唯有如此,教育才能实现其本质,让每个孩子在其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沈祖芸老师的《放大教育的价值》深化了我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应将教育的价值扩展到学生的终身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层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褚清源老师的《“迷恋”在上学》让我意识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将驱动他们主动探索、求知,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成效。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创造一个充满魅力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成就感,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p><p class="ql-block"> 侯明飞校长的《灵动教育 九小叙事》展示了浑南九小“灵动教育”的独特魅力。“灵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其优势领域充分发展。这种教育理念与我的教育观不谋而合,也为我们西北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p> 实践感悟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的承办校是浑南区第九小学。走进这所学校,让人印象深刻……随处可见摆放的独轮车、肆意生长的小菜园、遍布操场的轮胎阵、学生布置的手绘墙、挂满孩子的面条绳等,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教育的元素,从楼道布置到校园景观,都体现着“灵动教育”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执着。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发展特长的平台。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延伸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脑动力课程反向托管活动中,我看到了浑南九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这种课程设置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p> 教育反思 <p class="ql-block">  浑南九小的“灵动教育”让人印象深刻。“灵动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通过参与“灵动教育”实践活动,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认识:</p><p class="ql-block">(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p><p class="ql-block">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而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p><p class="ql-block">(二)“迷恋”是最大的动能</p><p class="ql-block"> 从九小幼儿园到九小,始终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都“动”起来,在学中思、在学中悟、在学中乐。这才能让孩子真正的迷恋班级、迷恋学校。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情感被激发,何愁没有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p><p class="ql-block">(三)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因此,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同时,教育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灵动教育”是案例、是经验。“机制改进、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十件实事的管理思路,对于我们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建设、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1.理念更迭。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只有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而不是一味地“内卷”!</p><p class="ql-block"> 2.教师培养。教师要“一专多能”,丰富的课程需要教师去研发、教授,充分的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她们就会主动研究、自主学习,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校本培训、专家讲座、教师论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p><p class="ql-block"> 3. 家校共育。九小的成功教育案例启示我们只要做“真教育”,就能得到家长认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让阅读有力量、让运动有力量、让实践有力量、让生命有力量”—“灵动教育”肯定能迸发出更强劲的力量。作为教育人,时刻保持教育初心,学以致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新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