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在水一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09618145</p> <p class="ql-block"> 初闻地处西班牙中部的孔苏埃格拉,是因为著名文学家塞迈提斯的《堂吉诃德》那大战风车荒诞而热血的场景,在我心中留下了好奇的种子。今天终于站在这片土地,来探寻书中故事的真实模样。</p> <p class="ql-block"> 走近风车,真切感受到风车的高大与壮观。这些建于16、19世纪的白色圆柱型风车,用石头垒砌而成。巨大的木质叶片,虽然不再转动,但仍然能想象出它们曾经借助风力,快速旋转碾磨谷物的场景。每座风车都有独特的名字,竟是源于《堂吉诃德》中的人物,像忠心耿耿的仆从“桑丘”,如充满奇幻色彩的“曼步利诺”。这些名字仿佛给风车赋予了生命。此时,脑海中又浮现出堂吉诃德骑着瘦马,手持长矛,冲向风车的场景,那疯狂而执着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而又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参观风车后,沿着坎坎坷不平的小路向城堡走去。这座城堡最初由摩尔人于10-11世纪建造,经历了无数个战役和岁月的洗礼。13世纪被基督教军团收复后,由医院骑士团使用。如今已成为展示中世纪骑士历史的文化地标。站在城堡前,看着厚重的城墙和古老的城门,仿佛穿越回了中世纪。城堡内,墙上挂着骑士的铠甲和武器,虽已锈迹斑斑,但仍能感受到当年骑士的英勇与豪迈。</p> <p class="ql-block"> 离开孔苏埃格拉风车群,来到西班牙王国曾经的都城托莱多。当站在托莱多城门前,眼望著名的比萨格拉门,那座1559年落成的城门,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圆柱形堡垒拱门稳稳地托着双子塔城楼,砖石的肌理里蕴藏着数百年的日光与风雨。最夺目的是门楣上帝国双头鹰徽章,卡洛斯一世的头像虽历经岁月,但依然清晰,似无声诉说着昔日日不落帝国的雄心。凝望内壁上塞万提斯题写的“西班牙城市之荣,西班牙城市之光”铭文,被誉为托莱多的文化象征。</p> <p class="ql-block"> 托莱多古城在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曾先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城市、西哥特王国的首都、科尔多瓦阿拉伯酋长国的要塞、基督教王国反对摩尔人的战斗前线、卡洛斯五世统治时期最高权力的临时所在地。托莱多城与众不同在于同一种环境中孕育了不同的文明,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种不同宗教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存在。从而给托莱多留下了伟大而珍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脚踏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穿过比萨格拉门,抬头可见哥特式教堂的塔尖刺破天际,伊斯兰风格的马蹄形拱门藏在街巷深处,犹太会堂的纹饰又在转角处悄悄显露。这座素有“三种文化之城”称谓,把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印记揉进了每一块砖石。阳光穿过狭窄的街巷,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光影,仿佛在诉说那些征服、融合与共存的古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 最引人瞩目的是托莱多大教堂,它是一座至今仍保存中世纪风貌的建筑,是当时西班牙基督教会总教会的第一大教堂,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大教堂于1247年动工,1493年完工,西班牙式哥特艺术风格在大教堂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抬头仰望托莱多大教堂高耸入云的塔尖,这门前的尖拱足以让人屏住呼吸,叹为观止。繁复的浮雕里蕴含着圣经故事,每一块石头都像被灵巧的工匠注入了灵魂。走进教堂,彩绘玻璃窗将阳光滤成斑斓的光斑,竟生出几分暖意。祭台上的金箔在暗处闪烁着微光。与高旷的穹顶相映,让人忽然懂得为何哥特式建筑总像在努力触碰天堂。</p> <p class="ql-block"> 沿着山坡往上走,托莱多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阿尔卡萨尔城堡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这座始建于公元3世纪的建筑,犹如一本活的历史——罗马人的柱廊、摩尔人的城墙、文艺复兴时期的尖顶,层层叠叠诉说着它的过往。站在城堡的露台上,俯瞰整个托莱多尽收眼底:塔霍河像条银带环绕着古城,红瓦层顶间偶露教堂的顶尖,远处的田野在阳光下泛着绿光,绘就了千年古城独有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满怀好奇与向往,来到西班牙最大、世界第三的马德里拉斯文塔斯斗牛场。斗牛场建筑采用新穆德哈尔风格,红色砖墙搭配阿拉伯式精致雕花和半弧形窗户,是伊比利亚半岛建筑的典范。斗牛场于1929年开工,至1931年6月17日开幕,西班牙众多著名斗牛士在此留下足迹。拉斯文塔斯不仅是一个体育竞技场,更是西班牙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西班牙的历史与传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赏斗牛竞技表演,体验西班牙独特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太阳门广场,呈半圆形,有十条街道呈放射形状向外延伸,是马徳里政治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它起源于15世纪,最初是马德里广场的一座东大门,因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且门楼上装饰着升起的太阳图案而得名。太阳门广场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地。1808年5月2日,西班牙人在此反抗拿破仑统治,拉开独立战争的序幕;1812年,西班牙第一部宪法在此公布;1848年马德里第一盏煤气街灯在此点亮;1879年西班牙第一辆有轨电车在此举行发车仪式等。</p> <p class="ql-block"> 在太阳门广场上有一座代表马德里市徽“棕熊与石楠树”的雕像。据说在很早以前,有一男孩跟妈妈出来玩耍。男孩走丢了,不幸遇见一头棕熊,吓得拼命逃跑,棕熊紧追不舍。男孩急中生智,爬上了石楠树。棕熊在树下望而无奈。此时,孩子妈妈边喊边正寻找过来,男孩见状拼命叫喊“妈妈快跑”。叫喊声引来了猎人,棕熊见状而逃跑。勇敢的孩子为城市留下了美丽的传说。马德里的原意就是“妈妈快跑”。</p> <p class="ql-block"> 在太阳门广场的地面上有一个“零公里”的标志图。它是西班牙全国公路网的起点,西班牙所有公路里程的计算都以这个点为基准。零公里标志,象征着太阳门广场作为马德里乃至西班牙地理与交通中心的地位,也蕴含着这里是西班牙国家凝聚力的象征之一。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将其视为“抵达西班牙中心”的仪式感象征。</p> <p class="ql-block"> 踏入马德里,便被这座城市特有的魅力所吸引。而马德里皇宫,更是不容错过的游览参观景点。我们怀揣着浓厚兴趣,慕名而来,探寻这座欧洲第三大皇宫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马德里皇宫始建于1738年,建筑在阿拉伯城堡的古老地基之上,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文化的交融。作为波旁王朝代表性文化遗产,它的豪华气派,精致典雅,在欧洲皇宫中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身披古罗马服饰的卡洛斯三世雕像赫然眼前。雕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这位1764年皇宫完工后首位入住国王的故事,让历史的温度触手可及。沿着大理石台阶上行,西班牙王室徽章庄重悬挂。顶部皇冠彰显威严,中间四个图案回溯历史上的四个王国,正中间波旁王朝百合花标志,下方格拉纳达石榴花,四周金羊毛勋章的小羊,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王室的过往,尽显设计精妙。整个大厅富丽堂皇,豪华精致,目光所及,皆是艺术与历史交融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穿过庄严肃穆的大厅,率先踏入的是戟兵室。厅内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当年侍卫们警惕的气息,他们曾在这里聚集,用忠诚筑牢国王的安全防线。视线不自觉地被墙上的巨幅画作所吸引——那是安东尼奥画家耗费二十载心血绘制的卡洛斯一世全家福。笔触间流畅着时光的厚重,将皇家的威仪与温馨定格在永恒。</p> <p class="ql-block"> 沿着宽阔的回廊前行,来到卡洛斯三世接待厅。这里曾是卡洛斯三世日常接待宾客以及享用午餐的地方。一踏入厅内,华丽的布置便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四周的壁画犹如一扇扇通往历史的窗户,生动逼真地展现着往昔的故事。仰头望去,穹顶的壁画描绘着古罗马图拉真大帝的赫赫战功。那每一笔每一划都彰显着艺术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离开接待厅,抵达皇宫的正厅。刚迈进正厅,洛可可风格的奢华与精致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瞬间将我们笼罩在一片梦幻的艺术氛围之中,这是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格斯伯里尼精心设计,历经多年的精雕细琢才最终完工,每一个图案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设计师的心血和巧思。</p> <p class="ql-block"> 墙壁上,精美的装饰线条蜿蜒流转,与华丽的雕花相互映衬;天花板上,壁画与雕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仑美奂的艺术画卷。最让称奇的是顶部绘画中人物,竟来源于中国的八仙传说如铁拐李的葫芦、何仙姑的莲花等。在遥远的西班牙皇宫里,邂逅来自东方的文化元素,这种奇妙的文化交融让我们惊喜不已,也让我们对这座皇宫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转过皇宫回廊的转角,瓷器阁的光影瞬间漫了过来,整面墙都浸在青白釉色里,这里的每一件瓷器都带着马徳里瓷器𠂆的火痕,却又藏着从东方飘来的釉料秘方。青花缠枝纹在瓶身上蜿蜒,描金牡丹从盘沿探出头,连墙角不起眼的小盏,都泛着类似景德镇窑口温润光泽。原来十八世纪的工匠们,早已用窑火架起了跨越大陆的桥,让东方的雅致,在伊比利亚的阳光下,开出了另一种模样。</p> <p class="ql-block"> 推开瓷器阁旁的雕花木门,宴会厅的奢华陡然铺开。长桌像一条沉默的河,130个座位沿两侧排开,尽头国王与王后席位被鎏金扶手轻轻拥着。最惹眼的是桌旁立着的中国大瓷瓶,青花山水在瓶身上流转,仿佛把江南的烟雨都装进了十八世纪的宫廷。</p> <p class="ql-block"> 指尖刚触摸瓷瓶的凉意,就听到隔壁传来隐约的乐声。原来是到了甜品厅,这里的鎏金烛台比宴会厅更精巧,长桌中央的甜点摆台像一座微型宫殿,糖霜揑的花纹里裹着当年贵族们的笑语。据说宴饮时,乐队就藏在雕花屏风后奏乐,甜点的甜香混着乐声传播,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被时光浸软的奢靡。</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道拱门来到乐器厅,一进入乐器厅似乎空气里都飘浮着音符。厅中央摆放着一座精致灵动、金光灿灿的音乐钟,格外醒目;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把由意大利著名制琴师斯特拉迪瓦制作的小提琴,深褐色的琴身带着细密的纹理,琴头的螺旋雕刻精致得如同艺术品。想象它曾在音乐厅里奏响悠扬的旋律,如今静静陈列在此,却依然能感受到弓弦下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走进里间的王冠厅,骤然肃穆起来。卡洛斯三世时期的王冠静静躺在丝绒台座上,黄金的基底镶嵌着红宝石与蓝宝石,光芒虽不刺眼,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旁边的权杖顶端,巨大的蓝宝石在灯光下折射出深邃的光,仿佛凝聚了一个王朝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 最终抵达宫殿的核心——宝座大厅。推开厚重的门,金色的穹顶下,镶嵌着红丝绒的宝座放在厅中央,扶手处的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墙壁上的油画记录着王室的重要时刻,置身大厅,恍惚间仿佛看见国王与王后在此接待使节;听见宣告法令的庄严声音。这里见证过加冕的荣光,也经历过时代的变迁,每一块地砖都镌刻着西班牙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本篇拍摄于2024.9.20 制作于2025.7.13</p><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徐方建 张菊芳</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