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年,那是一个值得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年份,香港回归祖国,如一颗璀璨星辰划破百年屈辱的夜空,让全体中华儿女扬眉吐气、热血沸腾。然而,对于那偏居一隅、宛如弹丸之地的白杨林而言,由于交通闭塞、信息难通,乡亲们就像被时代遗忘在角落的孤雁,无从知晓这一特大喜讯。但白杨林自有白杨林的欢喜,这一年,它终于结束了不通电的漫长黑夜,与爷爷辈的清油灯、父辈的煤油灯彻底做了个了断,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整个村庄都在欢呼雀跃,那是对光明最热烈的拥抱。 在我模糊而又珍贵的童年记忆里,清油灯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蜷缩在后沟口的“歇马店”里的供桌上。那可是龙王爷出巡休息的地方,也是白杨林宗教祭祀的神圣之地,建筑年代已不可考,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就像一位老人脸上密布的皱纹。清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仿佛在轻轻诉说着那些被时光尘封的往事。我的爷爷,静静地躺在郭家阳山的土里,聆听着这微弱而又悠长的诉说,转眼间,已过去五十多个年头,可从父亲转述中,爷爷的音容笑貌却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那慈祥的笑容,那温暖的目光,仿佛从未离开过我们。<br> 煤油灯,是陪伴父亲半生的忠实同伴。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它就像一盏希望的明灯,照亮了父亲前行的路,也给了父亲再苦也要活下去的勇气。无数个夜晚,父亲端着那盏煤油灯,黑夜中摸索着寻找家人,寻找生活的方向。那微弱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周围的一小片空间,更温暖了父亲那颗疲惫而又坚强的心。而我,也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制作煤油灯。<br> 制作煤油灯的过程,就像一场充满乐趣的魔法之旅。用完的墨水瓶,成了煤油灯的“身体”,我用削铅笔的小刀,使劲在盖子中间钻一个小孔,那“滋滋”的声音,仿佛是煤油灯在欢快地歌唱。再找一个使用完的牙膏皮囊,以前很少有塑料的,都是铝材质包装的,现在基本是塑料的了。我小心翼翼地将牙膏皮囊剖开,洗干净牙膏残余,剪成长方形,然后拿筷子的细的一端,在剪好的牙膏皮上一缠,一个装灯芯的灯管就做好了。接着,寻一点家里废旧的棉花,或者从炕上褥子里掐一点,搓成绳状,灯芯就成了。折一根扫帚上的细竹,顺着棉芯从灯管捅出去,调整好灯芯长短,瓶内灌上煤油,将灯管插入瓶盖空洞,旋紧瓶盖,棉芯吸饱煤油后,“洋火”(火柴)一划拉,得,煤油灯就燃起来了。那一刻,看着那跳跃的火苗,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仿佛自己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br> 若是盖子上洞钻得大了也没关系,再裁剪一点牙膏皮,在灯管和盖子结合部位缠绕几圈,灯管就不会塌到瓶子低端,或者歪歪扭扭的。没有煤油时,也可以用柴油代替,只不过柴油实在是烟大,熏得人眼睛直流泪,但即便如此,那昏黄的灯光,依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暖。<br> 制作煤油灯不仅是一项生活技能,更是在艰苦岁月里对光明的执着追求。而为了维持这微弱却又珍贵的光明,以及满足生活其他方面的基本需求,乡亲们不得不踏上艰辛的物资采买之路。<br> 煤油和柴油在当时还是比较高端的物资,毕竟要把山货变现是很不容易的。乡亲们得折腾到四十里开外的富家滩的收购站去,一路上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盐是必不可少的,那是生活的调味剂;解放鞋也得弄一双,不然跑山是寸步难行的。等到该采买的都采买完毕,还有些许剩余,有几角钱就灌几角钱煤油,一般都是灌一瓶,也就是一斤左右,可以用好长时间。可见,照明在生存中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要不是这样,白杨林怎会被因人员稀少、资金短缺等原因疏忽至 97 年才通上电呢?估计上面有实际困难吧,但不管怎样,电终于来了,那一刻,整个村庄都沸腾了,那明亮的灯光,就像希望的曙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田。<br> 晚上没有啥紧要事情,乡亲们早早安睡了。一方面,山里苦啊,不劳动不得食,看天吃饭,与野物在庄稼地里夺食,一天下来早已累得人仰马翻。再者,也省点灯油,躺炕上抹黑并不影响聊天。<br> 记得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父母轻声细语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温柔的声音,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谣,伴我进入甜甜的梦乡。我给孩子讲解夜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时,孩子们困惑地摆弄着手指头,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的手指头怎么会在黑夜看不见呢。如今通宵达旦的灯光,让人逐渐淡化了白天和黑夜的界限,也难怪孩子孩子们不能理解,就像大城市里的孩子是无法理解西藏的天有多蓝,夜幕下的星空是多么璀璨。看着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黑暗中探索着未知的世界。<br> 工业文明时代就像一阵强劲的东风,吹走了贫穷的阴霾,但也把与贫穷相连的最朴实的东西消除了。“清油灯”“煤油灯”“伸手不见五指”这些词语,只不过是一个时代的印迹,它们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和情感。每当看到那些古老的物件,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深深眷恋。其实也不必过于惋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阻挡。说实话,若真回到那个时代,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毕竟我们都渴望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br> 但那些与清油灯、煤油灯相伴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它们见证了白杨林的变迁,见证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我们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那些温暖的灯光,想起那些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心中便充满了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br> 2025.7.15晨<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