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林龕青秧

<p class="ql-block">父亲出生于渠县原营盘乡的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有姐弟3人。一个平凡的家庭里的平凡孩子,注定他能念书到小学二年级已是祖上荫佑。记得小时候,他经常对我说“我那时,书虽然没有读成,但还是有想去当兵的”。最终,他想去“当兵”的愿望,因为一些原因也没能实现。他就一直这样很平凡地生活着。听妈妈说,父亲曾学习过做生意,但最终没有成功;我也知道,他曾去广东闯过,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也没能闯出个“明堂”,估摸着应该是他那“拼一下”的想法的不够吧。曾经父亲的一位叔叔想资助他经商或营运客车,但被他拒绝了,他说不想占便宜!父亲一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围绕着儿女在“转”,年轻时养育儿女,中年后帮儿女养育子女,现在又跟随儿女而生活。父亲有些要强,只要是能自己解决的事,就绝不给儿女添麻烦,哪怕是病情加重时仍坚持自理。</p> <p class="ql-block">父亲有些固执。自打我记事以来,父亲就经常告诫我们“你们要好好读书,读好了书才能改变命运”。小时候,因为作业没有写好被他训斥过,也因为生字不能背写被他打过板子,但只要是与我们学习有关的事项,他无一没有支持。在父亲心中,儿女的学习重过一切。可能父亲心中也有一个“梦”,他总希望我做一名教师,说这个职业不累、受人敬重、还是“铁饭碗”,所以初中毕业时,在他的强烈要求和我反对无效之下,我去了中等师范学校学习,他对我的要求是“要好好学!”。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如愿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当我向他报怨工资低时,他又说“没事,好好干!”。当我工作变动时,我问他的意见,他犹豫了一下说“只要是对你发展好的,就可以嘛!”。曾经,我有一次很好的工作调动机会,因为不是全日制本科学历而失去,虽然我没有责怪他,但我看到了他的眼里藏着的深深懊恼。</p> <p class="ql-block">父亲常说,人不要想去整人害人,举头三尺有神灵。神灵,我不知“天上”有没有?但父亲心中的“神”,我相信一定是有的。妈妈常取笑说你父亲胆儿小得很,连鸡都不敢杀,我想他大概是不愿杀生吧。父亲一直是与人为善的,几十年来,我几乎没有看到他与外人争强斗狠过,我们家也从没有什么“家暴”一说。小时候,比起母亲,他打我们板子的次数,算是极少的,我想他生气时也想过打我们板子,可能是不忍心吧。父亲是直来直去的性子,与邻里亲友交往也很爽快,能帮就帮,和睦相处,他常自豪地说“你外公外婆是最喜欢我的!”。父亲总是替别人着想,村里哪家有什么事,只要找到他,他从不推辞;院子里哪家有什么急事,他只要看到了,会主动帮忙办。父亲花钱更是特别“胆小”,简直到“扣”的程度,他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坚持“能用劳力解决的绝不用财力解决”,但给我们的学习费、生活费绝对不少一分且准时到账。</p> <p class="ql-block">父亲不善于表达,拿别人的话来说,就是“有什么事,都写在脸上”,但他一旦“认定了”就不会轻易更改。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身体不是很好(奶奶在我出生不久就去世了),在我们家条件有所改善后,他立即提出让我爷爷别做农活了,由他们兄弟赡养。那些年,他与我爷爷发生过很多次争吵和矛盾,一度还很不愉快。我爷爷过世后,好几次酒后回忆时都眼巴巴地说,他就是想让他的父亲过得“好”,所以见不得他还在操劳。无疑,父亲在处理他父亲养老问题上的方式是不科学的,但他有一颗赤子之心,也守着这颗倔强的心。我爷爷每次生病,他都守在塌前,端水拿药,跑前忙后。我爷爷过世时,他也是哭得眼汪汪的,就像个“小孩”。我想,在每位父母心中,儿女永远是那爱哭的小孩;在所有儿女心中,我们永愿是那爱哭的小孩。</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我们家是真的很贫穷的。一开始,我们一家窝居在老宅的一处偏落,生活过得十分拮据。除了干农活外,他和母亲大冬天都在赤脚踩泥搭砖,只为多挣几分钱,能早点修好房子,改善我们家住的问题。我三岁那年,房子终于修建好了,但他们从此也练就了这门“技艺”,春夏秋冬,寒霜酷暑,常年都与稀泥接触,赤脚踩泥、双手搭砖,手脚上的伤口一年四季都没有痊愈过,我想这也是他后来患组织病的主要原因。我曾问他,为什么不想着做其他轻松一点儿的“活儿”呢,他回答说“能做些什么呢?”,我想他大概是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吧。我们家耕犁挑抬全是父亲的任务,他从不让我们挑抬背重物,他说这是他该做的,反倒是有一次我学堂哥挑回半担水被他狠狠地训斥了。父亲这一生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一直用他那并不怎么宽厚的肩膀挺起了我们家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父亲他平凡、固执、胆小、倔强、不善变通,外人看他可能有千般不是。但在我们心中,他朴实、勤俭、善良、孝道、为家操劳,他不会表达爱,只是以他的方式一直爱着他爱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