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咋夜的一场雨,浇灭了走“洛克之路”的信心。只好再寻红军的踪迹,上路长征。</p><p class="ql-block"> 走出若尔盖草原,车行岷山深处,来到了班佑寺前,这是长征途中“巴西会议”召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九月九日,中央政治局在巴西的班佑寺召开会议,批判了张国涛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定了中央红军继续北上的正确方针。</p><p class="ql-block"> 走出班佑寺,我追着红军的脚步,行走在高山深谷间,一路上细雨沥沥,路边的山上不时落下石块,胆战心惊!我在一路惊吓中小心行驶,好不容易走进了甘肃的迭部县。</p><p class="ql-block"> 来到“俄界会议”旧址,我站在了纪念碑前,面对这庄严的纪念碑,致敬!其间走来一对老年伴侣,她们在纪念碑前打卡留影。我问她们年龄,老人告诉我,今年七十五岁,夫妻二人从安微出发,驾驶房车巡游中国,今天走到了“俄界会议”纪念碑前。我羡慕她们的体魄,更敬重她们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作别这对神仙伴侣,我们向腊子口前进,车上345国道,行走在白龙江边,仅管路上不时出现泥石流的痕迹,好在有路政的清理,交警的疏导,我们才得以顺利前行。</p><p class="ql-block"> 走进“天险”腊子口,禁不住浮想联翩,这是红军北上的重要通道,那狭窄的碍口早已布满了敌人的重兵。我在这碍口行走,仿佛看到了奋勇攻坚的红军战士的身影,仿佛看到了敌人碉堡吐出的火焰。仿佛看到了机智的苗族战士“云贵川”,仿佛看到了敌酋鲁大仓的溃兵。今天,我来到红军长征的战场,听腊子河水讲述从前……</p><p class="ql-block"> 拜别腊子口,走进哈达铺,这里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红军占领哈达铺,党中央在这里作出了挥师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决策,为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在这红军长征的福地行走,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夜宿岷县县城,行程650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六月十九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走出岷州县城,去访三十里铺,这里是“岷州会议”召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六,中央西北局在三十里铺召开会议,否决了张国涛西出青海的计划,通过了朱总司令提出的北上与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方针。我来到“岷州会议”旧址,一老嬬打开了紧锁的大门,她邀我们进入参观,满脸洋溢着真诚。我认真地拜访完当年的会场,作别这慈祥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循着红军陕甘支队的足迹,我走进了通渭县。走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丘陵地带,别样的地貌惊艳了我们,那深壑,那梯田,那稀疏的作物,那少见的树林,把这黄土高原的瘠薄,呈现在我们眼前。我在慨叹中一路行走,走进了榜罗镇。</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榜罗镇会议”召开的地方。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七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根据新的情况,把在哈达铺提出的“到陕北去”作为基础,正式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甘根据地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决定红军长征归宿的会议会址上行走,陡长精神!</p><p class="ql-block"> 中餐用过榜罗镇的鸡蛋拌面,我们直奔会宁,去会胜利会师的三军将士,去体验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p><p class="ql-block"> 走进会师门,我在会师广场上行走,那“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在讲述着三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历程。我在会师纪念塔前流连,那三塔相拥的纪念塔,标志着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万里长征的完成!走在这红军长征胜利的纪念地,思绪绵绵……</p><p class="ql-block"> 夜宿会宁县城,行程560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六月二十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离开会宁“会师门”,我去寻领袖的脚印,走进静宁的界石铺,站在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前。</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长征途中毛主席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我在纪念馆里参观,那一篇篇的文字,那一幅幅的图片,讲述着领袖的革命往事。我在毛主席旧居里寻找,那铜灯,那火盆,那木板床,那电话机,仿佛还留着领袖的余温!</p><p class="ql-block"> 作别毛主席旧居,走进宁夏的西吉县,来到将台堡,我在会师纪念碑前肃立,这是一、二方面军会师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红一、二方面军主力在将台堡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结束,所以党中央把这天定为长征胜利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走出将台堡,去翻六盘山,走在路上,思绪万端。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过的最后一座高山,我沿着“红军小道”行走,来到六盘山垭口上,回首我们的长征之路,不禁想起了毛主席的诗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p><p class="ql-block"> 夜宿环县县城,行程760里。</p> <p class="ql-block">六月二十一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早餐用过环县的肉夹馍,我们追着中央红军的脚步,去登吴起的胜利山,去寻陕北的刘志丹。</p><p class="ql-block"> 走在路上,思绪万端。从瑞金出发的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载,历尽千辛万苦,一年走完了万里征程,登上了吴起的胜利山。我的思绪还沉浸在红军爬涉的路途中,车已驶入了华池县。</p><p class="ql-block"> 走在黄土高原腹地,车辆穿行在深壑丘陵间,黄土高原的地貌一一呈现在眼前,那黄土沟、黄土岇,黄土塬,黄土梁,把这黄土高原,雕刻成一幅壮美的画卷!我在这画卷上行走,走过一道道沟,翻过一道道梁,终于走进了陕北的吴起,来到胜利山!</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方。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央红军来到陕北的吴起镇,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 我在吴起革命纪念馆里参访,去重温毛主席指挥的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我到纪念碑前瞻仰,祭拜陕北人民的儿子刘志丹。我来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的门前打卡,四个人的长征,完美收官!</p><p class="ql-block"> 夜宿延安,行程520里,准备明天返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循着红军的足迹,四个人的长征,从福建长汀启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于都集结,去突破四道封锁线。我们在通道转兵,强渡乌江走进遵义城。我们去四渡赤水,看娄山关头红旗盛。我们去巧渡金沙,到彝海之滨结兄弟情。我们去安顺场里寻渡口,到大渡河上看铁索横。我们去爬冰卧雪夹金山,到达维会师见亲人。我们去日干乔里走近道,草毯泥潭任我行。我们去腊子口里忆往事,看三军相聚在会宁。我们去六盘山上追轻风,扶摇直到吴起镇!</p><p class="ql-block"> 二十六天爬山涉水,两万里风雨兼程。我们把这段传奇的经历,刻进了花甲的年轮!</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