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华大地,名诗美文,浩如烟海。上学时节,就曾拜读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脍炙人口、<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境隽永</span>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描绘,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我常常想象着扬州的春天,繁花似锦,柳絮纷飞,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中,令我心驰神往。</p> <p class="ql-block">1998年11月25日,我国国家邮政局和瑞士邮政部门为了增进中国和瑞士的文化交流,联合发行《瘦西湖和莱芒湖》特种邮票。分别描绘了莱芒湖汐雍城堡、瘦西湖“二十四桥”的景色。瘦西湖的秀丽景色首次登上“国家名片”。</p> <p class="ql-block">后来,国家印制的中国·扬州的风光邮票。那幅幅旖旎的景致,又一次的撩起了我的心弦,一定要亲眼目睹这些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为庆祝扬州建城2500周年,2015年4月18日,《瘦西湖》特种邮票由我国邮政发行,全套共3枚,总面值3.90元。邮票图案选取五亭桥、二十四桥、白塔等旖旎的风光,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瘦西湖第三次登上中国邮票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分明月忆扬州,一路繁花到楼台。扬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展现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婉约之美,深深的吸引着我。机会来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相约扬州,漫步湖畔,置身于诗画之中,感受千年历史韵味,将体验这美好的旅程,心里挺激动的吆。</span></p> <p class="ql-block">功课得知,扬州建城始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修筑邗城,开启了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也奠定了扬州‘因运而兴’的历史基调。至清代康乾时期,扬州瘦西湖景色已誉满神州。被誉为“园林之盛,甲于天下”。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尤其是四时八节、风晨月夕的变幻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情怀的湖上院林,</span>令人产生无限向往与憧憬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这天我们来到了西大门。看到大门匾额由扬州书法家孙龙父所书。楹联由沈觐寿题款:“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生动的描绘了瘦西湖依水而生,两岸的花柳景观,形成了美丽的风景线。两岸沿湖的楼台亭阁,延伸远处,构成了一幅连续的画面。呵呵,还未进入景区,即能感受到瘦西湖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特色的美景魅力了。</p> <p class="ql-block">是呀,“瘦西湖”之名,最早文献记载为清初扬州人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书中记载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因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瘦西湖湖体狭长蜿蜒,全长4.3公里,史记自1500年前的隋代城濠开始,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带状景观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其最宽处有百多米,最窄处仅十几米,</span>其河道与湖汊相连,形成典型的“瘦”态特征,具有“长、曲、窄”的地理形态。从隋唐开始,瘦西湖水系两岸陆续建园,至清代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次南巡驻跸,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园林基本格局。</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多次在扬州修建行宫,瘦西湖是他必去的盛景之一。他曾六次来访,可见其风光旖旎、垂柳依依。时光荏苒,历史演化。可瘦西湖依旧“花柳全依水,楼台直到山”的景色,更加盛大空前。</p> <p class="ql-block">怀着几分激动的心情,跨入瘦西湖景区。首先闪入眼帘的是十四桥景区的主景——双层重檐、歇山式广厦的熙春台。熙春台上覆墨绿色琉璃瓦,脊饰龙藻,彰显其尊贵与华丽。熙春台取《老子》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命名,又相传为乾隆皇帝南巡时盐商汪廷璋为其母祝寿所建,祝贺名为“春台祝寿”。</p> <p class="ql-block">这座坐落在瘦西湖西段的熙春台,位于莲花桥与平山堂之间的水道转折处。它曾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建造,被誉为当时中国“湖上台榭第一”。如今,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绿琉璃筒瓦的屋顶,与远处黄瓦朱栋的五亭桥、玉体金顶的白塔相映成趣,深切感受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熙春台建筑群占地约1800平方米,主楼为两层歇山顶仿古建筑,采用绿色琉璃瓦与朱红漆柱的皇家园林风格。二楼檐下悬挂着舒同先生亲书的“熙春台”匾额,启功先生则亲书两侧楹联:“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扁舟过桥下,闻萧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描绘了熙春台周边的美景与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熙春台的北面,是瘦西湖的二十四桥,又名廿四桥,因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闻名遐迩,这是一座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 ,台阶24级的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因杜牧诗诗句而闻名,如同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展现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婉约之美,古典园林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漫步湖畔,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感受千年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廿四桥之北,是高耸屹立的栖灵塔,这座曾被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文人墨客登临的古塔,是扬州城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扬州的辉煌历史 。</p> <p class="ql-block">与熙春台隔湖相望的,是绿荫掩映的两层楼阁式建筑“望春楼”。它飞檐翘角,粉墙黛瓦,下层南北两间分别设计为水院和山庭,上层悬郑板桥所题黑底金字“望春楼”匾额。楹联集唐代诗人张九龄、李白诗句:“飞阁凌芳树;双桥落彩虹”,融合四季意境。</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具有浓郁的人文景观,拥有众多古桥、古塔、古寺、古楼和古园。如五亭桥和白塔。五亭桥造型优美,桥上有五座攒尖顶风亭。白塔通体洁白,与五亭桥相映成趣。四桥烟雨楼是绝佳的赏景处,可远眺其他桥梁。小金山是湖中一岛,山顶有风亭,可俯瞰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乾隆元年(1736),杭州诗人汪沆慕名到扬州,感慨<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面时宽时窄,蜿蜒曲折。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倒映着周围的景色。湖岸两侧杨柳依依,翠绿色的枝条随风飘动。</span>饱览美景后自然与家乡西湖作比较。故赋诗赞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是消耗金钱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销金锅子”。应是“瘦、长”的西湖,</span>确实形象而贴切。</p> <p class="ql-block">放眼东眺,瘦西湖水道之上,有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五亭桥。为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景区分布有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p> <p class="ql-block">跟着导游,沿着瘦西湖的南岸缓步前行。漫步长堤,风和日丽,清风徐来。两侧垂柳依依,桃花相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江南水墨画中。真可谓用“烟花”形容此景恰当。我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着眼前的美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诗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农历三月对应阳历四月,正值清明至谷雨时节,扬州气候温和湿润,柳絮纷飞如烟,琼花、各类桃花、芍药等花卉盛放似锦。</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红粉紫黄白,各色桃花、碧桃、继木、梅花、槭花、樱桃花等五彩斑斓的花朵沿湖绽放,列阵而来。似乎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似乎每一缕微风都带着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您会感觉真是沉浸在繁花似锦,眼花心醉的大花园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途中,导游指着前方一片开着白花的树木,卖关子似的说道:前面就是我们扬州的市花,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这种“琼花”。扬州市花,落叶或半常绿灌木,树高可达4米。其树皮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幼枝密被灰白色绒毛。聚扇花序的花期集中在4月,花冠白色。</p> <p class="ql-block">宋代文献记载,琼花其“洁白如玉,九朵成簇”的独特形态。八只白色的不育花呈“蝴蝶”状,围着可育的花蕊起舞,受到皇家的吹捧。仔细的观看,大自然的精妙真让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一阵清新淡雅,带有甜意的香气传来。原来这里是“玲珑花界”呀!</p> <p class="ql-block">这里以栽种芍药、牡丹为特色。古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之称。清人李斗则称“扬州芍药,冠于天下”。春末夏初之际,“芍药翻阶,牡丹盈庭”,正是赏花最好的季节!据进入花丛间,拍照着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牡丹。花瓣层层叠叠,显得非常繁茂。每一朵花都像是一件艺术品,精致而美丽,不忍离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扬州芍药就与洛阳牡丹齐名。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玲珑花界是扬州芍药的观赏之地。</span>站在花丛中,深深吸一口浓郁的香气,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心中充满了甜蜜。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移步湖边,这座古色古香、飞檐翘角,就像鸟儿展翅欲飞亭叫观芍亭。</p> <p class="ql-block">当芍药花开的时候,观芍亭就处在这花事的核心地带,像是一个专门为欣赏芍药而设立的观景台。那观芍亭就静静地坐落在瘦西湖边,宛如一位娴静的佳人,见证着岁月的变迁。那亭柱稳稳地立在地上,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赏花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呵呵,在为欣赏芍药而设立的观景台拍照时,向东望去,能清晰的看到距此不远的五亭桥。</p>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两淮盐运使高恒主持修建,原名“莲花桥”,因桥上五亭错落、形似莲花而得名,其建造初衷是为迎接乾隆皇帝南巡,融合了北方皇家建筑与江南园林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哈哈,这里赏花的游客真多。春意盎然,驻步花丛,深深吸一口浓郁的香气,岂不快活。</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里的邮局,不仅卖有关瘦西湖的邮票,还专门加盖纪念邮戳呢。走进邮局,可以挑选了几枚精美的邮票,盖上纪念邮戳,作为此次旅行的纪念。这些邮票不仅记录了瘦西湖的美丽景色,将更承载着我对扬州的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芙蕖桥是瘦西湖园区内的一座石桥,位于玲珑花界观芍亭北侧,连接湖心岛与湖岸,因桥下水域种植荷花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站在湖边四处眺望,风和日丽,十分清爽。再望二十四桥处的熙春台,另有一番悦目感觉。</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春天的花海中,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绽放,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越过美食广场,顺路就进入四面环水,如绿色琼岛般的白塔广场了。</p> <p class="ql-block">啊,看过了小广场中的白塔了。玉体金顶的白塔,比例秀匀,亭亭玉立。瘦西湖的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借鉴北海琼岛之白塔,高28.5米,由十三天、龛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它是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著名学者陈从周曾将北海塔和扬州塔进行对比,认为白塔比例秀匀,玉立秀美,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p> <p class="ql-block">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史载借鉴北海琼岛春荫之白塔,高28.5米,由十三天、龛和塔基三部分组成,它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塔"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十分喜欢白塔,几番拍照。听导游讲到: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乾隆皇帝南巡,江淮盐商为补皇帝遗憾,用盐“一夜造塔”的传说。虽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但也感到挺有趣的。</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御碑亭,记录了乾隆六次南巡期间,多次到访扬州,尤其偏爱瘦西湖及莲性寺,曾赐诗、赐经并题写碑文。现存四方御碑中,两块为乾隆题莲性寺诗作,另两块为咏平山堂诗。</p> <p class="ql-block">喜出望外!早就听说过白娘子勇斗法海的故事。果然在白塔小广场东侧,遇见到了法海寺。尽管导游没有带队进入之意,但我得进去欣赏一下唻。</p> <p class="ql-block">站在法海寺前,端祥着这座颇有名气的寺院。是的,这座佛教寺院始建于隋唐时期,重建于元代,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莲性寺”,但民间仍沿用“法海寺”旧称。</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始建于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揚州時,賜名"蓮性寺"。咸豐年間,毁於兵火,重建後名為"法海寺",即佛法如海,廣大無遗之意。</p><p class="ql-block">60年代,"法海寺"遭破坏,廟宇倒塌。改革開放後,蒙政府關懷,法海寺尼眾勤苦精進,從1996年至2004年,歷經八年多,使法海寺天王殿,講堂、僧房,大雄寶殿得以重建,殿宇宏偉,妙相莊嚴。尤為壯觀的是大雄寶殿内的壁畫《佛說觀無量壽經》,國內僅此一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殿,游客稀少。首先见到的自然是供奉弥勒菩萨塑像。时间关系,我只能走马观花。逐一看过山门殿、大雄宝殿,未能再观看藏经阁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观音菩萨的神像,慈悲、安祥。</p> <p class="ql-block">壁畫《佛說觀無量壽經》,採用天然玉石精製而成,据称國內僅此一家。該壁畫向我們展示了佛教的博大精深和做人的根本,还是全國寺廟罕見的大型“經變畫”。</p> <p class="ql-block">全國寺廟罕見的大型“经变画”:即散文和诗相结合的方式,说一段故事,再诵一首诗。用图画和它相配合, 说说唱唱地讲解佛经。 经变画既概括了某佛经的基本内容,又要表现出经中的关键部分。</p> <p class="ql-block">由于需要赶上导游的解说,因此对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壁画 ,只能走马观花,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拍照“重修法海寺碑记”碑</p> <p class="ql-block">前行,前行。过藕香桥,就进入了瘦西湖的南部游览景区。</p> <p class="ql-block">河边这粗大,开着黄绿色的花穗,是枫杨树吗?它生长于河滩或阴湿山坡处,需要巨大的生长空间,可以遮蔽形成树荫,供人们乘凉,其木材可以加工制作家具等,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唻。站在枫杨树下,抬头仰望,枝叶交错,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真棒!行走在这条沿河的副道上,环境幽静,心中称奇:两侧是挺拔高耸,犹如两排礼仪哨兵似的水杉树。我贪婪的欣赏、拍照着...。水杉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行人遮挡阳光。沿着小道漫步,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忽听战友呼喊,原来是同行的游大姐乘上了园区人力车,得意的挥手。白云朵朵,水杉肃立,人力车轮“吱尕、吱尕”的滚过柏油路,大姐享受意境,悠哉,悠哉!</p> <p class="ql-block">一路来到徐园,这是一座小巧精致的园林。园内有花厅、荷池、曲桥等建筑,还有两只南朝时期的石狮子,形态逼真,古朴雄浑。徐园匾额悬着半醉半醒的文人心事,吉亮工题写"清风徐来"时,将"园"字的"元"化形为虎首暗讽军阀。</p> <p class="ql-block">徐园:一九一五年建于清代桃花坞旧址。原为祠祀辛亥革命第二军军长徐宝山的亭林。月洞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为清末扬州书法家吉亮工(号风先生)所题。</p> <p class="ql-block">据称园内建有听鹂馆、羊公片石、春草池塘吟榭、冶春后社、疏风馆诸胜。由于导游没有带领我们进入,只得找来相关图片聊补遗憾。</p> <p class="ql-block">沿路又走上主湖道,宽敞的湖面又呈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许多电动游船,安然的划水而过,激起片片浪花飞溅。</p> <p class="ql-block">前面湖中,一重檐四方亭,斗角黄墙,具有独特建筑风貌的“吹台”。屹立在湖水之中,分常醒目。难道这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的钓鱼台?</p> <p class="ql-block">是的,这就是乾隆皇帝曾经的钓鱼台!其后面是一片绿荫掩盖的建筑群——那是人工堆砌的岛屿四面环水,山体与植被相映成趣的“小金山”!小金山是扬州瘦西湖景区内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湖中岛屿景观和精巧的园林设计著称。</p> <p class="ql-block">桃红柳绿,和风吹拂,飞檐高翘。古装女子,倚栏说笑,气氛温馨。</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的大红桥在现——原是一木板桥,因围以红色栏杆,故名“虹桥”。它始建于明末,史记孔尚任、王士禛等人主持的“红桥修禊”活动。后文人名士聚集在此吟诗作画,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石拱虹桥更名后,不仅以形如彩虹的独特造型闻名,更是清代文人雅集的核心场所。乾隆年间卢见曾举办“虹桥修禊”,规模达数千人。后来红桥修禊的文化基因持续激活:费轩《梦香词》“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成经典城市名片。郑板桥即兴创作《和雅雨山人红桥修楔》展才情。</p> <p class="ql-block">在浓郁的文化气息氛围下,游船移动,桃红柳绿,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虹桥上,思绪万千,仿佛看到了当年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的场景,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依桥西眺,狭长、碧绿的瘦西湖水,逶迤西来。桥下流水潺潺,两岸垂柳依依,这幅绝美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再眺望虹桥东岸,与小金山隔水相望的绿荫掩处,一座虽不甚高大,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楼宇建筑映入眼帘。这处景色原为徽州籍盐商黄履暹的私园,乾隆曾四次游临该园赐诗,乾隆二十七年(1762)御书赐名“趣园”。清朝光绪三年(1877),曾在“趣园”内重建“三贤祠”,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心中不禁感叹这座私园的历史悠久与文化底蕴深厚。</p> <p class="ql-block">这处景色原为徽州籍盐商黄履暹的私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乾隆曾四次游临该园赐诗。</span>因细雨中登楼远眺,诸桥同处雨雾之中,如蒙上一层轻纱,空朦变幻。乾隆每次游湖,均要登楼凭窗远望。1960年秋,旧址临水新建“四桥烟雨”楼,楼高二层,面西三楹,四面廊。一楼檐下悬“四桥烟雨”匾。</p> <p class="ql-block">过虹桥,即是瘦西湖的另一个著名景点“小金山”。它四面环水,兼具人文与自然景观,以琴室、吹台、月观等建筑群及借景手法闻名。小金山是扬州瘦西湖的核心景点之一。因此,这里人头攒动,游客非常之多,也是很正常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月门处,有明代石两尊,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关帝殿内有楹联点的真好:义感长春,好指青山开画境;威闻武圣,真凭赤胆薄云天。</p> <p class="ql-block">啊,“关帝殿”前,有宋代花石纲遗存的钟乳石,形似宝船。据说置于关帝殿前的钟乳石,来自广西溶洞,为宋代花石纲遗物。石上雕刻有船形纹路,雨天积水时可倒映峰峦影像,具有独特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关帝殿内景一览</p> <p class="ql-block">关帝殿介绍:传说当年主人为感谢关帝托梦成功堆土成山,特在此建殿。“关帝殿”名山融画卷,草木幽深呈景物多姿,乃给清心传胜迹;戎服读春秋,英雄儒雅看人间正气,常随素壁焕光华。</p> <p class="ql-block">目光抚摸着关帝殿、月观、琴室构成的小金山三大建筑群,形成“湖上蓬莱”的意境:棋室青砖刻着苏黄松下落子,木樨书屋桂香渗入青砖,风过竹林时桂瓣落砚融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执念。水中月影倒映隋炀帝画舫、乾隆龙舟,与张若虚笔下的春江潮汐共振。</p> <p class="ql-block">这位女子身着汉服,头戴花饰,倚靠在月门旁拍照,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她那优雅的姿态和古风韵味,与周围的景致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忍不住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一瞬间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小金山琴室纱窗外,凌霄攀附千年银杏残躯,橘红花朵绽成倔强诗行。漫步在小金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每一处景致都让我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风亭上,极目远眺,瘦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湖光山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我深深感受到瘦西湖的魅力,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湖上草堂,为瘦西湖景区小金山西麓的一处重要景点。三楹厅堂其匾额由清代扬州知府伊秉绶题写,虽名为“草堂”,实为瓦屋,兼具建筑美学与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月观是扬州瘦西湖中的经典赏月景点,位于小金山岛,坐西向东,三楹小屋临水而建,三面环廊。后墙设六扇大窗,开启时可引入湖风与桂花香气,营造出"空里流霜不觉飞"的意境。形成“天上水下两月同辉”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月观里悬挂着郑板桥的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整副对联看似平白如话,却是意境高远。</p> <p class="ql-block">沿小金山西堤,可直达乾隆皇帝曾在此垂钓而非常出名的“吹台”,人们也俗称“钓鱼台”。</p> <p class="ql-block">“吹台”是扬州瘦西湖公园内的标志性景点,始建于清代。因乾隆皇帝曾在此垂钓的传说而得名。该建筑采用三面临水的四方重檐斗角结构,通过三个圆洞门创新性运用“框景”造园手法,形成五亭桥、白塔与吹台“三星拱照”的经典景观。</p> <p class="ql-block">真棒!从钓鱼台西眺,碧空与湖水一色,湛蓝背景衬托中,白塔,凫庄,五亭桥等景点格外清晰醒目。</p> <p class="ql-block">吹台(钓鱼台)是个非常特别的景点:一个亭子,四壁皆门(窗),三面呈满月。从吹台透孔,西眺相望,透视白塔、五亭桥在“框景”。构图精巧,真乃瘦西湖精华所在!</p> <p class="ql-block">通过三孔门洞“框景”,您会看到,800米外的白塔如笔、500米处的五亭桥似砚,中间凫庄浮水化墨,北面千米之外的栖灵塔似文。活生生,水灵灵,好一幅水墨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北孔,透出瘦西湖北面的栖灵塔!在小巧的钓鱼台可悟出:瘦西湖不止是销金窟,更是李商隐的缠绵堤意、郑板桥的方寸哲思、鉴真东渡前凝望的故土月色。扬州“瘦”与“小”,湖见真谛,曲水庭台,方寸见天地。</p> <p class="ql-block">越过小金山,来到了这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处,始建于清代“玉版桥”。白色的石柱,白色的石板,桥栏和望柱上刻有精美图案,古朴典雅。这里曾是乾隆皇帝登临四桥烟雨楼,远眺瘦西湖美景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着呢!</p> <p class="ql-block">这湖北岸的粉色、白色碧桃花绽放的正旺!</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的精典,优美的桥上有五座攒尖顶风亭,五亭桥到了!</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别名莲花桥,位于扬州瘦西湖水道之上,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p> <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造;1990年重修桥亭,它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桥梁全长57.99米,宽6.16至18.77米,桥身中孔拱圈跨度7.13米,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桥身由五座亭子组成,故得此名。桥下有十五个桥洞,据说在月圆之夜,每桥洞都能看到一轮明月,十分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难得的美景,难得的纪念。部分战友们在五亭桥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倚桡静听曲中意,好似云山韶濩音”。绿树花丛忽见岸北高坡之上,有一花棂门窗紧闭“韶濩之台”。经查“韶濩”指商汤时期的宫廷雅乐,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正义》记载之中。瘦西湖在清代作为盐商园林集群,常承载文人雅士的宴游与怀古之情。韶濩之台可能延续此类传统,表达对盛世繁华的追忆或物是人非的感慨之地吧!</p> <p class="ql-block">回眸五亭桥,画舫缓驶过。</p>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园林中藏着众多的“园中园”,徜徉其中,您能看到绿荫之中,各种建筑的楼台亭阁,间或其中。</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小瀑布,颇具规模的“哗哗”而落于水潭,生动活泼。</p> <p class="ql-block">来到二十四桥东北侧的小园“静香书屋”。</p> <p class="ql-block">得知静香书屋因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曾在此吟诗作画而闻名。书屋右侧建有廊曲、石桥,拾级而上有一座天然桥。桥廊有对联曰:天上碧桃和露种;门前荷叶与桥齐。天然桥作为其园林景观的一部分,通过“碧桃”“荷叶”等元素与书屋环境融合,形成“静香”的独特意境。</p> <p class="ql-block">游船荡漾悠悠,画舫往返驶过。在瘦西湖游览一圈,又见二十四桥景区的熙春台。</p> <p class="ql-block">又见桃红柳绿围绕的二十四桥</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二十四桥,长24米,宽2.4米的石拱桥身比较陡。而且游客又特别多,只得排着队,几乎是人挨人度不慢慢通过。未来得及数数那24根栏柱 、24级台阶了。</p> <p class="ql-block">在熙春台前,观看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心中产生几分诗意,领略了瘦西湖的秀丽,感受到了她的旖旎风光,收获颇丰。心中悄然约定,他日再会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委婉动听的歌,还响在耳畔: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