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日记一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7月15日 星期二 高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晨,徒步上凤凰山,穿越这个隧道时,一道强光照射过来,我双眼紧闭,睁开后,竟不知身在何处。一阵汽车鸣笛,才醒悟过来。才想到今天是7月15日,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因历史的痕迹而有着特殊的况味。</p><p class="ql-block"> 1927年的今天,汪精卫在武汉悍然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然与共产党决裂,封闭工会、农会,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喊出了那句臭名昭著的“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 ”。这一事件如一道黑暗的裂痕,彻底撕裂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将中国革命拖入了至暗深渊,无数仁人志士的热血被肆意践踏,中国革命的进程被无情打断,无数人的希望在那一天破碎 。</p><p class="ql-block"> 说起汪精卫,他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与争议,就像一场荒诞又悲哀的闹剧。早年的他,也是怀揣着革命理想的热血青年。1910年,27岁的他潜入北京,试图刺杀清摄政王载沣,被捕入狱后,那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豪情万丈,不知激励了多少人投身革命,那时的他,是革命的先锋,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可谁能想到,曾经那个意气风发、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汪精卫,在岁月和权力的侵蚀下,竟发生了如此令人不齿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权力斗争中逐渐迷失自我 。抗日战争爆发,面对日军的侵略,他不仅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抵抗意志,反而被恐惧和野心蒙蔽双眼,对抗战前景悲观,主张“和平运动”,实际上就是投降主义。1938年,他秘密逃离重庆,经昆明抵达越南河内,随后公开响应日本近卫声明艳电,彻底暴露了他的叛国之心。1940年,在日本的扶植下,他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成为了彻头彻尾的日本侵华工具。在伪政权统治期间,他配合日军“清乡”、掠夺资源,推行奴化教育,无数百姓在他的统治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他的双手沾满了同胞的鲜血,成为了中国头号大汉奸。</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回顾汪精卫的所作所为,内心满是愤怒与唾弃。他本有大好的机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却在关键时刻背叛了国家和人民,沦为历史的罪人。他的名字,注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人们唾弃和警示的对象。他的经历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守民族大义,坚定自己的信仰,绝不能被一时的困难和诱惑所动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覆辙,让国家和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富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