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哈尔滨玩可千万别错过中央大街附近的宽街博物馆!它就在西十三道街的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里 ,是哈尔滨第二家街道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宽街博物馆寻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 宽街最初名为“老埠头十三道街”,后更名为“中国十三道街”,最终于1959年定为“西十三道街”。作为中央大街辅街中最宽的街道(全长220米,宽40米),其街心花园是哈尔滨唯一的贯穿式花园。</p> <p class="ql-block"> 宽街曾是哈尔滨多个“第一”的诞生地:如老巴夺烟厂(东北首家现代化烟厂)、商务印书局(哈尔滨第一家印书售书机构)、从德女中(哈尔滨第一所女子中学)等。</p> <p class="ql-block"> 当1917年的砖石遇见2025年的晨光,这座哈尔滨百年老街尘封的老商号、1917年由民族资本家毛守和建造的清水红砖小洋楼,如今以“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之名,获得了重生。</p> <p class="ql-block"> 别看它展厅只有32平米,却藏着近百件珍贵历史遗存 。泛黄的老照片,像是把百年前哈尔滨人的生活场景直接搬到你眼前;斑驳的“老巴夺葛万那烟庄”烟标,默默诉说着往昔的商业传奇;还有东和昶商号的广告信函,每一个字都在讲述着宽街曾经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逛一圈,就像穿越回了过去,沉浸式感受哈尔滨的历史变迁。而且拍照超级出片,复古氛围感拉满。</p> <p class="ql-block"> 逛完博物馆,周边还有希罗卡雅时光馆可以体验复古摄影,或者在宽院子里喝杯咖啡,享受惬意时光。来哈尔滨,一定要来这儿感受这份独特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 这座曾见证哈尔滨早期商业繁荣的历史建筑,经过精心活化利用,成功变身为集文博、艺术、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为百年老街注入鲜活的时代魅力。</p> <p class="ql-block"> 文化复合体精心构建了一系列主题空间,将宽街的百年历史转化为可沉浸感知、可互动消费的文旅场景。</p> <p class="ql-block"> 宽街博物馆系统梳理街区百年变迁,近百件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往昔繁华。门洞画廊打造开放灵活的小型艺术展览空间,为街区增添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 老俄侨菜馆主打三代传承的家庭式俄式风味,延续哈尔滨独特的异域饮食文化。宽小馆主推创新哈埠菜与私厨体验,演绎本地美食新篇。</p> <p class="ql-block"> 宽院花园由青年园艺师王猛打造,融合音乐、精酿啤酒与露天电影,复刻老街热闹生活场景。宽街民宿基于百年民居改造,提供舒适且富有历史感的住宿体验。</p> <p class="ql-block"> 该博物馆以32平方米的空间展示了宽街及其周边区域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成为城市文旅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博物馆却收纳了宽街百年间的历史印记,用百余件珍贵的藏品,为我们讲述了中央大街又一条辅街百年间的变迁,就是位于道里区西十三道街“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里的宽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作为哈尔滨第二家街道历史博物馆,馆内一件件珍贵的历史遗存梳理出宽街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哈尔滨最早的华商照相馆“视明馆”拍摄的中国人老照片、“老巴夺葛万那烟庄” 烟标、东和昶商号广告信函,让我们看到老哈尔滨生活的一个个缩影。</p> <p class="ql-block"> 宽街文化复合体除博物馆外,还包含希罗卡雅时光馆(复古摄影与中古文化空间)、门洞画廊(开放式艺术展览)、宽院花园(举办音乐演出与露天电影)等多元业态,形成沉浸式历史文化体验空间。</p> <p class="ql-block">希罗卡雅时光馆:体验湿版摄影</p> <p class="ql-block">社会变迁:展示宽街作为饭店街的繁荣景象(如福泰楼、巴黎饭店等),以及中文报纸《远东报》的创办历程。</p>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些百年老街上哈尔滨珍贵的历史记忆再次被宽街博物馆汇聚其中,不但让我们领略了这座北方名城当年的繁华,也会让更多人通过这里了解哈尔滨的独具特色城市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门洞画廊:砖墙上的微型艺术展</p> 老街·庭院物语--宽院子 <p class="ql-block">宽院花园:每周露天电影+精酿啤酒夜</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的盛夏,中央大街化作沸腾的人间烟火长卷。但当你循着西十三道街的指引,推开“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的厚重木门,仿佛开启了时空转换的秘钥——一方名为“宽院子”的静谧天地,正以百年沉淀的优雅,向你递出穿越时光的邀请函。</p> <p class="ql-block"> 刚踏入后院,视线便被脚下的红砖吸引。它们并非崭新的模样,砖缝里藏着经年累月的痕迹,阳光洒在上面,泛起温暖的哑光,仿佛每一块砖都在低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百年时光里的夏日诗意</p> <p class="ql-block"> 阳伞在院子里轻轻晃动,投下一片慵懒的阴影。伞下的座椅随意摆放着,木质的椅面带着自然的纹理,坐上去便能感受到恰到好处的凉意。</p> <p class="ql-block"> 抬头时,会看见阳光透过老旧的窗棂,在座椅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星星,随着微风轻轻摇晃。</p> <p class="ql-block"> 在宽院子里,时间是可以被拉长的。你可以搬一把椅子坐在花架下,看光影在地面上慢慢移动,看蝴蝶在花丛中跳着悠闲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 也可以走进旁边的文创空间,在百年建筑的框架里,看年轻的设计师用现代手法诠释着老哈尔滨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让脚步慢下来,让心也慢下来。在这方院子里,你不必追赶时间,也不必在意行程,只需做一个时光的旅人,在红砖绿植间,在光影花香里,触摸百年建筑的体温,感受文艺与复古碰撞出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夏日的中央大街仍在续写着热闹,而宽院子里的惊喜,正藏在每一缕穿过窗棂的阳光里,每一片随风摇曳的叶子里,每一个愿意停下脚步的人心里。来这里吧,让百年时光里的诗意,悄悄住进你的夏天。</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历史上的很多个“第一”都曾在这条街诞生。1904年,老巴夺兄弟的“葛万那烟庄”在宽街7号院内创办,开创东北地区现代化制烟业先河。</p> <p class="ql-block"> 1906年,哈尔滨第一家中文报纸《远东报》在宽街路南与中央大街交口创办。1912年,哈尔滨第一家印书售书局“商务印书局”在宽街东头路北开办。1924年,哈尔滨第一个女子中学从德女中在宽街路北创办。</p> <p class="ql-block"> 宽街还曾是哈尔滨历史上著名的饭店街,1920年代有海成轩、南味馆、五芳斋、兴滨楼、福泰楼、上海饭店、英国饭店,1930至40年代有广珍粤菜馆、巴黎饭店、天福楼、东海春、老都一处等,至1950年代初先后有几十家饭店在宽街开办。</p> <p class="ql-block"> 展陈东北首部卷烟机烟标,1913年《哈尔滨指南》原件,百年老照片及商业信函档案。</p> <p class="ql-block"> 商业与工业遗存:包括“视明馆”拍摄的老照片、“老巴夺葛万那烟庄”烟标、东和昶商号的广告信函等,反映早期商业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主创人宋兴文特别提示:"这里不是网红打卡点,而是能坐着感受哈尔滨优雅生活方式的活态博物馆。"建议预留3小时,在二楼廊道俯瞰庭院时,留心观察砖墙光影变化,或许能邂逅原住民讲述的宽街往事。</p> <p class="ql-block"> 后窗哈派咖啡由资深咖啡师朱敏主理,专注精品手冲与烘焙体验。</p> <p class="ql-block">老俄侨菜馆:三代传承的焖烤鹅/奶渣饼</p><p class="ql-block">宽小馆:黑醋溜肉段等新派哈埠菜</p><p class="ql-block">后窗咖啡:俄侨古法油茶咖啡体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施正威 · 手机拍摄于哈尔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