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因为读书的人,是低着头向上看的人,无论身在何方,读书的人总能看到远方;读书的意义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因为人这一生,一定要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因为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因为增长见识的方法很多,然而,读书会让你见识更多的方法。因为读书未必能让你什么都知道,但至少能让你知道,你还有什么不知道!因为有读书作伴,生命便不会失色黯淡,有书壮怀,灵魂便不会孤寂渺小。因为读书能让你的生命,变得更加辽阔。因为读书的人有梦可做。</p> <p class="ql-block">古代君王治理百姓,用礼来引导人心,用乐来调和人声,再用政令整齐人的行为,用刑罚防止人的过错。“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p><p class="ql-block">礼乐的作用是“顺天地之诚,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p><p class="ql-block">诗言其志,歌咏其声,舞动其容。</p><p class="ql-block">启发上进的意志,要靠读诗;具备处世的条件,要靠学礼;达成教化的目标,要靠习乐。</p> <p class="ql-block">格物致知是什么?格物就是分辨跟我有关的事物,即人与事;致知就是知道事物的本质,即什么是善恶。</p> <p class="ql-block">温铁军教授问:“什么情况下欠了钱不用还?”有人答:“人死了不用还。”又有人答:“破产了不用还。”还有人答:“到异国销声匿迹不用还(即躲债不还)。”最后一个人答:“债欠的多了不用还。”至此,温教授说:“最后一个人说得最切合当今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现实做法,他们政府欠钱发债卷,银行印钞发钱,让域外国家买债,就这样让债务变卖成了资产。”听了温教授的解读,令人敬佩,专家就是高人一等,能看透事物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仁政须以经济为基础。</p> <p class="ql-block">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足者富,人生尚有何求?</p> <p class="ql-block">卢麒元认为就国家而言,外部的压力是解决内部问题的最好时机。从反省自身问题进行自我革命。伟人的文化革命洞见于此。</p> <p class="ql-block">知道了“为什么”,方才知道“怎么做”。如建房子,知道房子的用处是“冬避寒,夏避暑,室以为男女之别”,方知道怎样构造始能避风雨寒暑,始能分别男女内外。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如此。换言之,事事物物都有一个用处。譬如旅游,为啥要旅游?有啥用处?你就可判断是否要去旅游了。</p> <p class="ql-block">礼教人应该做什么,应该不做什么;法教人什么事是不许做的,做了是要罚的。</p><p class="ql-block">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p><p class="ql-block">就是说,礼是为上级社会设的,法是为下等社会设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理解为,礼是卫生书,法是医药书。</p><p class="ql-block">礼的作用分三个层次:</p><p class="ql-block">第一、礼是规定伦理名分的;</p><p class="ql-block">第二、礼是节制人情的;</p><p class="ql-block">第三、礼是涵养性情,养成道德习惯的。</p> <p class="ql-block">庄子浓缩的六句话</p><p class="ql-block">1.看透无常~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坦然面对,平常心,顺其自然吧。</p><p class="ql-block">2.看透得失~人生有得有失,皆有定数,得不喜失不优,一味追求得不到纠结才能活得豁达,洒脱。</p><p class="ql-block">3.看透名利~追求名利会迷失自我!</p><p class="ql-block">4.看透欲望~知足常乐,拜托物质的诱惑,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p><p class="ql-block">5.看透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感情纯粹不涉及利益才能长久。</p><p class="ql-block">6.看透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样对待你;心怀仁爱,必有福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p> <p class="ql-block">《周易》节选</p><p class="ql-block">【商·姬昌】</p><p class="ql-block">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p><p class="ql-block">受人之辱,不动于色</p><p class="ql-block">察人之过,不扬于众</p><p class="ql-block">觉人之诈,不愤于言</p><p class="ql-block">水深不语,人稳不言</p><p class="ql-block">愚者,剑拔弩张;智者,不露锋芒</p><p class="ql-block">谋大事者,藏于心,行于事</p><p class="ql-block">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生</p><p class="ql-block">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p> <p class="ql-block">人生顺遂的秘诀要遵守“约恕俭敬”这四个字。</p><p class="ql-block">儒家思想最主要就四个字,针对四方面。</p><p class="ql-block">第一、对自己要“约”。所有的修养跟德行都从约束自己开始;</p><p class="ql-block">第二、对别人要“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 class="ql-block">第三、对物质要“俭”。“俭”代表你要适可而止。</p><p class="ql-block">第四、对神明要“敬”。一定内心里面对于自己的生命要有一种尊敬,</p><p class="ql-block">知道说我的生命来自于天。 与任何人关系适当不适当,有三点判断 :1. 内心感受要真诚。2. 对方的期许要沟通。3. 社会规范要遵守。</p> <p class="ql-block">墨子信天信鬼却不信命。</p><p class="ql-block">墨子不信命是因为他深信天志,他深信鬼神能赏善而罚暴。老子和孔子都把“天”看作自然而然的“天行”,所以凡事都由命定,不可挽回。墨子以为天志欲人兼爱,不欲人相害,又以为鬼神能赏善罚暴,所以他说能顺天之志,能中鬼之利,便可得福;不能如此,便可得祸。<span style="font-size:18px;">祸福全靠个人自己的行为,全是各人的自由意志招来的,并不由命定。若祸福都由命定,那便不做好事也可得福;不作恶事,也可得祸了。若人人都信命定之说,便没有人努力去做好事了。</span></p><p class="ql-block">墨子深恨儒家一面不信鬼神,一面却又在死人身上做出许多虚文仪节。他说儒家厚葬久丧有三大害:一是国家必贫;二是人民必寡;三是刑政必乱。墨子倡导的丧葬“无椁、死无服,为三日之丧。”</p> <p class="ql-block">揭秘社会运行的八个隐秘规则</p><p class="ql-block">一、关系的真相。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是利益关系、供需关系,是价值的交换,是需求的满足。凡是依赖情感的人际关系,不管是爱情、友情,亦或者是合作伙伴,最终都会走向毁灭。颜值、财富,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家庭背景等等,这些都是价值交换的筹码。</p><p class="ql-block">二、现代教育的真相在于重视灌输和意志创造力。应试教育是在生产听话和标准化的螺丝钉,而不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具有广泛见识的强大个体。</p><p class="ql-block">三、赚钱的真相。其实赚钱只分为四个层。底层是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来赚钱,仅能维持基本生计;中下层靠购买他人的时间赚钱,赚的是人们的剩余价值,剥削的越多越有钱;中上层是通过金钱去赚钱,赚的是资本倍增的钱。赚的越多就能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最上层是依靠社会影响力赚钱。他们是游戏的设计者和操纵者,金钱对他们而言只是工具。</p><p class="ql-block">四、公平的真相。这个世界的公平是相对的,不公平是绝对的。你会因为某件事不公平而感到愤怒,那是因为你在这件事中,不是利益获得方,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回想一下,你获得利益的时候,是否对他人不公,但内心有这样觉得吗?</p><p class="ql-block">五、贫穷的真相。普通人往往在30~40岁才能真正明白社会运行的真相,但此时的他正是家庭顶梁柱,转而被生活的十字架残酷的盯着,动弹不得,然而上层阶级在20岁左右,便已然通透,那是一种传承,是历经几代人的智慧浇灌出来的结果。20多岁的普通人通常不关注金钱和权力,也没有培养相关能力,等到醒悟时,已被远远超越,因为他的长辈也一样是糊里糊涂过来的,他们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鼓励孩子读书就很不错了,通常来说,只有天赋高、运气好,十几二十岁就经历重大灾难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才有可能被现实社会打醒。</p><p class="ql-block">六、自由的真相。自由并不是远离社会,而是从内心洞察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p><p class="ql-block">七、社会运行的真相。社会并不是公平的竞技场,而是权力、资源和认知的竞争游戏。有能力和努力的人却经常排在后面。在这个游戏中极少数人拥有大部分的权利和资源,而认知能力强的人在这场游戏中逐渐受益,普通人则被灌输着努力就会成功,勤劳就能致富等思想,使他们过于感性,无法理性思考和进步。</p><p class="ql-block">八、时间的真相。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时间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它只是为了衡量日常生活和宇宙变化而创造的一个概念。在觉醒者的理念中,时间只有三个刻度,过去、现在和将来。过去和将来都无法控制,你唯一能控制的只有现在。所以只有抓住当下。在当下播下良好的种子,将来才能收获果实。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平庸,一无所成。而有的人却能弯道超车。人生犹如开挂,是什么样的力量导致我们的人生差别如此巨大,答案就在你是否开窍。开窍是人生量变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飞跃而出现的质变。这个量变包括阅历、读书、思考、挫折、病苦、困境。而你一旦开了窍,从此看山还是山,但心境不再相同,你会发现之前日复一日的生活不是无意义的,所经历的一切都在为质变的那一刻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世界公认的现存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广为传布。</p><p class="ql-block">(春秋,孙武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不算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p><p class="ql-block">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管子》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及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派言论和事迹的书。内容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的观点。其中阐述的中国先秦时期货币经济思想,是极为难得的经济史资料。(战国,管仲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p> <p class="ql-block">《晏子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战国,晏婴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者常成,行者常至。</p><p class="ql-block">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p><p class="ql-block">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君书》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重要著作,现存二十四篇。鲜明地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从中可窥见商鞅变法的主张和举措。该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法制等多方面。(战国,商鞅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p><p class="ql-block">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荀子》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论汇编,共二十卷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相、非十二子、仲尼、儒效、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致士、议兵、强国、天论、正论等。(战国,荀子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p><p class="ql-block">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p><p class="ql-block">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p> <p class="ql-block">行善的要求在内不在外,行善的快乐由我不由人。</p><p class="ql-block">人生的明确任务是悟道,并且依道的规律而生活。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p> <p class="ql-block">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p><p class="ql-block">意思很清楚,要成为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是否明白;听的时候,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表情,考虑是否温和;容貌与态度,考虑是否庄重;说话的时候,考虑是否真诚;做事的时候,考虑是否敬业;遇到有疑问,考虑向人请教;发怒时,考虑麻烦的后患;见到想要据为自有的东西,考虑该不该得。</p> <p class="ql-block">傅佩荣说:“国学有益于人生,并不在于让人见多识广,而在于使人明白古人智慧的多彩多姿与全面涵盖,进而学习一套完整而卓越的价值观,可用以立身处世、安顿心灵,并且能够在短暂的一生中以有限的力量去完成个人的使命。”</p><p class="ql-block">“道无形象,不可捉摸;勉强比喻,则近乎水。水对万物有利,但避高趋下,辞尊居卑,与万物无争。水有七善,譬如:流动可以预测,有如守信;停止必定平稳,有如公平。观水可得启发,领悟柔弱胜刚强,有恒事竟成。”</p><p class="ql-block">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谓七善。</p><p class="ql-block">首先,“居善地”。人在选择居所时,要考虑安稳平静,就像水一样,总会流到可以停止与聚集的地方。水不论处在任何环境,如碗中、杯中、井中、池中、湖中、海中,或任何低洼之处,都是同样的自在。我们能够如此看待自己的处境,就会心平气和。</p><p class="ql-block">其次,“心善渊”,水汇聚为渊,深沉难测,我们的心思也要含蓄些,对任何问题设想得更长远、更周到。再看,“与善仁”,只要与人交往,都须珍惜缘分,彼此尊重友爱,推广善良风气,就像水之利益众生。“言善信”,说话善于守信,就像水的流动趋垫可以预测而不让人意外。“正善治”,水是平的,又可以洗涤,代表了人若为政,必须求其公平与激浊扬清。为政如此,与人相处又何尝不然?“事善能”,处事善于生效,有如水之活泼流动,遇山则绕,遇坑则积,随地形而调整模式。“动善时”,行动善于待时,依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涨落,冷则结冰,热则化,再加温则成气,看似无定形而最能配合时宜,充分显示处世的智慧。</p><p class="ql-block">最后,水是不争的,避高趋下,顺势而行,所以不会招来任何责怪,“夫唯不争,故无尤”。所谓“不争”,看似消极退让,其实未必如此。老子思想的特色是以智慧觉悟自己的处境,认清自己在整体(如整个社会或特定群体)中的角色,以及在长期发展中的路线,然后“无心而为”,不必刻意非做成什么事不可。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受益于他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根据美国斯福坦大学社会调查问卷获得的结果,一个人所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人际关系。但是提升自身价值是根本,两者之间互相支撑,若没有知识,也得不到87.5%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