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断桥游记

保家卫国

<p class="ql-block">图/文 保家卫国 7443121</p><p class="ql-block">配乐 英雄儿女</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5日</p> <p class="ql-block">  丹东市,古称安东,这座中朝边疆的宝藏小城,融合了独特的历史底蕴、自然风光和民俗体验。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作为丹东市核心红色文化地标;是中朝人民友谊的象征着;是爱国主义教育、精神传承、国家荣誉的专题馆,两者共同构成了丹东<b>“抗美援朝出征地”</b>,文物游径的核心节点,为出游丹东旅游提供了优秀游径。</p><p class="ql-block"> 2025年“五一”劳动节当天,我同爱人随孩儿来丹东市游玩 ,踏上<b style="color:rgb(1, 1, 1);">“鸭绿江断桥”,</b>好似穿越时空,去触摸百年脉搏,解析战争密码;去沐浴自然风光;聆听江水的低语;去探访抗美援朝的出征地。<b>“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b></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同爱人漫步在鸭绿江畔, 东风拂面,江水潺潺,乌云如墨染天际,层层叠叠 ,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风雨故事,不时滴滴细雨,如同天空在轻轻地哭泣,滋润着大地;在乌云与细雨之间,偶尔露出一片蓝天, 仿佛是大自然在调节情绪,带来一丝清新与宁静<b>。“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b></p><p class="ql-block"> 站在鸭绿江畔, 眺望鸭绿江断桥,一种充满历史厚重感和震撼的情感油然而生 ,那蜿蜒于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河流,碧波荡漾,两岸青山如黛,高楼林立,村落点缀其间,展现出不同的自己与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移步换景,一座志愿军空军雕像浮现在我们面前,他右手抬臂瞭望天空,凝视着对岸,那威武雄壮的姿态,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来到两尊朝鲜族女子雕像面前,见一尊雕像女子,身姿挺拔,挥舞左手臂,另一支手敲击花鼓;另一尊雕像女子头顶瓷罐,身着民族长裙,体型丰腴,驻足前行…… 两尊雕像,完美再现了朝鲜女子热爱劳动,善歌善舞的民族风格。借助天空的一道蓝光,爱人与雕像女子同伫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国界</p> <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组合是一位男士手持画笔,女子在一旁观摩。男士轻轻地挥动画笔,在画板上勾勒出了一幅鸭绿江两岸美丽的风景画。更有<b>“一江碧水十分秀,两岸青山万古情”</b>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江边观景,不轻意间来到了<b>“鸭绿江游船售票处”。</b></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不仅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文化的纽带。登上游船,从游船甲板上眺望远方,你会看到两岸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中国的繁华城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另一侧是朝鲜<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b>的村庄院落与青山相映成趣的风貌,还有那农田里劳作的农民以及沿途巡逻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  乘游船观光回来,在<b>“鸭绿江断桥遗址”</b>前邂逅,来到了<b>“鸭绿江断景区售票处”。</b></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断桥景区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  走进鸭绿江断桥游览区,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炮楼,也称为<b>“调堡”。</b>这座炮楼形似圆筒,采用钢混建筑,直径6米,通高11米,包括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p> <p class="ql-block">  炮楼前后两处各有一门高射炮。抗美援朝期间,我志愿军使用的主要高射炮型号是苏制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该型号是当时防空作战的核心装备。</p> <p class="ql-block">  沿着阶梯上来,左侧位置(鸭绿江断桥的桥头)是一组大型青铜群雕——<b>“为了和平”,</b>右侧就是<b>“鸭绿江断桥”。</b></p> <p class="ql-block">  整座雕塑高5米,宽12米,雕塑上的26个人物群雕,代表着26万第一批过江的志愿军。群雕动态展现了战士扛枪行军,将领指挥若定的场景 ,斗篷随风飘扬,整体气势雄壮,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风貌, 彰显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转身移步向后,清晰的看到由原国家军委主席迟浩田题字的<b>“鸭绿江断桥”</b>五个大字挂在桥的顶端。鸭绿江断桥原是鸭绿江上第一座桥,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由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于1911年建成。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桥体被美军飞机炸断,中方一侧仅存四孔残桥。</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  <b>“端桥史话”</b>详细介绍了断桥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驻足鸭绿江断桥一端,双目凝视着<b>“鸭绿江断桥”</b>五个大字,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浮想联翩,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b>《七律 游观断桥有感》</b></p><p class="ql-block"><b> 作者 保家卫国</b></p><p class="ql-block"><b> 父辈援朝过断桥,女儿寻址伴君迢。</b></p><p class="ql-block"><b> 绿江汨汨说英烈,云雾茫茫斥敌枭。</b></p><p class="ql-block"><b> 桥有残梁墩四孔,堡无枪弹迹千条。</b></p><p class="ql-block"> <b>遥观先辈津湖战,隔岸犹闻桔梗谣。</b></p> <p class="ql-block">  走在断桥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脚下钢板的铆钉与密集弹痕仍清晰可见,仿佛能听见70年前那轰炸机的轰鸣声。这座桥见证了大多的悲欢离合 ,也承载了太多的民族记忆。</p> <p class="ql-block"> 断桥末端的文字记载</p> <p class="ql-block"> 断桥残痕</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断桥,位于丹东江岸路鸭绿江畔,两座并列的铁路大桥横跨中朝两岸,左侧为第二铁路桥(即中朝友谊桥),右侧第一座铁路桥为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  从断桥景区走出,经过“鸭绿江断桥”展厅,墙壁上悬挂着抗美援朝期间,美军飞机轰炸桥梁,军民协同抢修桥梁、防空备战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和平广场中的<b>“扬帆雕塑”。</b></p> <p class="ql-block">  从<b>“和平广场”</b>视角看鸭绿江断桥</p> <p class="ql-block">  游览鸭绿江断桥,购买<b>“鸭绿江断桥”</b>纪念章,留一份回忆;留一份感悟;留一份情怀,它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震撼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和平的珍贵。站在桥上,望着对岸朝鲜,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岳父大人和数十万志愿军战士跨过这座桥时的那份决心和勇气。桥身上的弹孔和残破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纪念章上的图案和文字,让我每次看到都能回想起那段历史,记住那些为了和平而牺牲的英雄们,提醒自己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b>“英灵数万垂千古,后辈扬帆破浪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