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与淡雅】 对朝鲜陶瓷 与 邢窑白瓷的再度认识!

鸣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徐明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illiance and Subtlety】A renewed understanding of North Korean Ceramics and XingYao White Porcelain!</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y Xu Mingqi</div>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月亮罐</h5> <h1>一</h1> 朝鲜《月亮罐》与邢窑《白釉罐》的隔空艺术对话<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月亮罐》是朝鲜王朝(1392-1910年)最具代表性的白瓷器物,因形似满月且以纯净白釉著称而得名。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现代文化影响力日益受到关注。 《月亮罐》起源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深受河北邢窑、定窑制作工艺的影响,由景德镇白瓷工艺演变而来,最初为王室储藏清酒、粮食的实用器皿。其制作工艺要求极高,需一次性高温拉坯成型,宽腹小底的设计极易导致烧制变形,成品率极低。 ‌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月亮罐</h5> 罐体多呈圆润饱满形态,釉色温润如玉,透出微妙光泽,造型至简至浑,光素大气。虽部分作品存在修胚不甚工整、釉质多有纯粹等“瑕疵”,并伴随跑烟现象,但这种“不完美”反而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美感,被茶人及现代设计师视为珍贵特质。 现全世界收存《月亮罐》不足20件,主要收藏于韩国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机构。然近年拍卖市场热度持续攀升:2 023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有磕损的《月亮罐》仍以2600万元人民币成交;2025年佳士得春拍中,类似器物以2058万元人民币成交。 ‌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拍卖现场</h5> 《月亮罐》已成为朝鲜文化艺术符号:平昌冬奥会火炬设计借鉴其形态,韩国护肤品牌雪花秀推出同名系列化妆品,音乐组合防弹少年团也将之融入粉丝文化元素。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月亮罐局部釉色</h5> 对话中的这件唐代邢窑带盖儿《白釉罐》,高28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厘米、腹围68厘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如玉,达到“似雪类银”的极致效果。有人评价它像“刚刚剥开的水煮鸡蛋”,它的细腻与质感,展现出唐代工匠对纯净材料的不懈追求‌。罐体线条洗练,如多数藏品中的圆腹渐收设计,兼具雍容与精巧,体现了唐代器物“端庄规整”的审美标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唐代邢窑《白釉罐》</h5> 更有甚者,早在唐大中五年(851年),阿拉伯贸易队商苏林蔓(suleinman)曾见过唐代透影白瓷,其原话说“中国人持有白色黏土制作的碗、瓶、罐,它像玻璃一样,可以看见里面所盛液体”。由此发现了实物的例证,而且为30年前河南巩县窖藏出土的两件透影白瓷找到了一处制作遗址。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夜色中的邢窑《白釉罐》</h5> 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并称“南青北白”,其《白釉罐》的诞生打破了青瓷垄断,为后世彩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作为丝绸之路贸易品,邢窑《白釉罐》曾远销海外,如黑石号沉船中的“盈”字款瓷器,印证其作为大唐文化象征的地位‌。简约中见深邃:釉色沉静内敛(如“太行千里”茶具的柔和白调),赋予器物“心境平和”的哲学意蕴‌。<br data-filtered="filtered">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灰色调邢窑《白釉罐》</h5> 一些罐体结构的设计,融合了金银器造型理念(如皮囊式壶的凸线纹),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反映唐代多元文化交融‌。<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探讨唐邢窑《白釉罐》与朝鲜王朝白瓷《月亮罐》这两大白瓷经典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中朝两国间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风格。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邢窑《白釉罐》俯视图</h5> 唐代邢窑《白釉罐》和朝鲜《月亮罐》分别代表了两国不同的陶瓷艺术风格。《月亮罐》虽受中国白瓷影响,但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哲学与美学内涵,区别于邢窑《白釉罐》的实用功能,展现两国深厚的文化积淀。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邢窑《白釉罐》器底</h5> 对比《月亮罐》与唐代邢窑《白釉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蒲英先生认为,唐邢窑《白釉罐》与朝鲜《月亮罐》,虽同为白瓷领域的经典之作,却深刻反映了中朝两国间的文化差异。这两种风格迥异的白瓷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辉映,又各自独树一帜。时至今日,它们依然凭借着别具一格的器物之美,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全球的陶瓷文化界朋友们进行着深入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收藏者与《月亮罐》</h5> 其实早在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茶瓯》诗作中,“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就已经深刻的对邢窑白瓷作出了生动诠释。该诗中以“类银似雪”形容邢窑白瓷的质感与工艺,展现其胎薄质轻的特点,将我国唐代邢窑《白釉罐》比做“一轮圆月”冉冉升起……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拍为亚军的宋代官窑《胆式瓶》</h5> <h1>二</h1> 高丽青瓷镶嵌云鹤纹梅瓶与唐代邢窑白釉褐彩凤首花口瓶的艺术比较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此件高丽青瓷镶嵌云鹤纹梅瓶,高19.8厘米、口径3.8厘米、腹围31厘米、底径6.3厘米。<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它是高丽王朝时期(918-1392年)的典型器物,其工艺与审美融合了中国邢窑造型以及越窑、汝窑和龙泉窑的青瓷特点与影响,展现出独特的镶嵌技艺与审美价值。 ‌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高丽青瓷镶嵌云鹤纹梅瓶</h5> 该器物以青釉为底,运用透刻与镶嵌技法在胎体上雕刻云鹤纹饰,辰砂(红)与青釉(绿)形成鲜明对比,纹样清晰生动。这种技法需经过刻纹、镶嵌、烧制三道工序,对工匠技艺要求极高。 ‌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局部</h5> 云鹤纹象征高洁与祥瑞,与高丽文化中的道教信仰及审美取向高度契合。瓶身纹饰布局疏密得当,辰砂花卉与青釉结合展现了“生生不息”的意境,反映了高丽青瓷“以瓷为纸,凝自然之美”的创作理念。 ‌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高丽青瓷镶嵌云鹤纹梅瓶(右侧)</h5> <h3>  作为高丽青瓷镶嵌技法的代表作,该梅瓶不仅是工艺创新的典范,更见证了中朝文化交流与融合。其翡翠色调釉面与精细纹饰,至今仍被视为朝鲜半岛陶瓷工艺的重要标杆。 ‌</h3>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局部</h5> 那么,眼前的这件唐代邢窑白釉褐彩凤首花口瓶更是造型优美、釉面莹润,高33厘米、口径8.3厘米、腹围42厘米、底径9.2厘米,内刻“盈”字款。<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它和这件高丽云鹤图青瓷梅瓶,同样是细颈、敞口、丰肩、腹收敛、下部外撇,呈倒喇叭筒形,造型上有同工异曲之妙。尤其是这只邢窑白瓷褐彩凤首花口瓶,活像一朵盛开的白莲,但无论放在哪里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高丽青瓷镶嵌云鹤纹梅瓶(另面)</h5> 它那极似天鹅的“细脖长颈”,以优美的曲线造型,仿佛一位安静的芭蕾舞者。邢窑白瓷代表了唐代白瓷生产的极高水平,当时作为地方特产向朝廷进贡。带有「盈」字款的产品,与皇宫内的“大盈库”有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局部</h5> 有资料表明,邢窑除白瓷外兼烧黄釉、青瓷、三彩瓷‌,不过唐代邢窑白瓷以“类银似雪”著称,釉色纯净,装饰风格朴素‌,如此褐彩装饰,当为特殊的稀有品种。 邢窑典型器型包括瓶、壶、罐等,且唐代佛教文化盛行,器物常采用莲瓣、凤首等装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高丽青瓷镶嵌云鹤纹梅瓶(左侧)</h5> 例如:衡水文管处藏唐代白釉凤首盖贴花皮囊壶‌;元代磁州窑系白釉褐彩凤纹罐(非邢窑)的凤纹粗犷生动‌,可间接推测唐代凤首装饰的艺术风格。<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此瓶颈上凤首的褐彩装饰有几个特点 : <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 它与唐代花釉比较相近,‌底釉与彩斑对比鲜明,以黑釉、褐釉、茶色釉为底色,混杂施以蓝色、月白或乳白等不规则彩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h5 style="text-align: right;">上部</h5> 2. ‌多层施釉工艺‌:采用“底釉加彩斑”双层施釉技术,经高温一次烧成,釉料含特殊矿物成分,烧制时因氧化反应产生色彩变化。‌‌<br data-filtered="filtered">  3. ‌釉层肥厚‌:区别于同时期的青瓷、白瓷,花釉瓷釉层肥厚,褐彩有釉泪、釉痕等凹凸现象,以“厚”著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底部</h5> 两件作品,一为高丽时代的青瓷优秀代表;另为唐代邢窑极为罕见的白瓷鼻祖。高丽青瓷优美精致,是贵族生活的物品和文化象征,它传承了中国唐宋制瓷技艺才得以发展开来。而中国唐代邢窑白瓷的创烧成功,在全世界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浴火重生</h5> 中国艺术家和收藏夹,自古以来,就以自己民族的古代文化为荣耀,已经骄傲和满足了一千多年。非我中华必是蛮夷,认为蛮夷艺术肯定是抄袭中华而来,而且还相当弱鸡,但今年以来地球上的风气异常。有一家世界级拍卖行,把中国瓷器类拍卖成年度亚军,却是一件宋代官窑胆式瓶,它的造型非常完美,却只能得到亚军,冠军瓷器虽然并非来自中国,而是来自朝鲜。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唐代邢窑白釉褐彩凤首花口瓶</h5> 这古代高丽瓷器制作时间,比大唐之瓷晚了三四百余年,而且这件冠军瓷器的价格,是亚军瓷器的四倍有余。泱国自以为是陶瓷鼻祖,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朝鲜半岛的古代陶瓷艺术在全世界范围已经受到了相当的尊重很久了,世界上主流现代审美,推崇朝鲜半岛的古代陶瓷美学,也自有它存在的标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口径部位</h5> <h1>三</h1> 唐代邢窑白瓷审美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 追求至简至浑的哲学理念,强调通过去除冗余、回归本质来达到纯粹与和谐的状态。中国唐代的白瓷文化,也就是追求简约含蓄,放弃了华丽的色彩与纹饰,追求单纯地无色之色—“白色”。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褐彩部位</h5> 2. 禅宗于中国理学的结合 — 空灵。<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唐代人既信仰佛教,也信仰儒教,又信仰道教。于是瓷器造型多种多样,非常丰富,有时变得既抽象而又单纯直白,认识到只有月亮才是古代地球人共同的黑夜明珠。因此,唐代邢窑的先贤们才烧造出“青白”、“灰白”、“象牙白”、以及“雪白”等和月亮相近的颜色。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唐代邢窑白釉褐彩凤首花口瓶</h5> 3. 工艺上的精妙入微: 追求陶瓷釉面泛起的高级灰色,如梦似幻,与月亮相似,又胜过月色。<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时至今日,它们依然以其别具一格的器物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全球的文化爱好者进行着不渝的交流与对话。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唐代邢窑白釉褐彩凤首花口瓶(底部)</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