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第一湾赋 原创 母焕胜 乾坤倒转,九曲连环,黄河万里奔腾,独于若尔盖草原挽出一道惊天弧线。此湾非寻常湾洄,乃天地初开时巨斧劈山后的余韵,是江河奔涌中骤然凝眸的深情。当雪域融水初汇为溪,谁曾料这涓涓细流将在川甘交界的高原上,以三百二十度的温柔转身,写下中华水脉最缠绵的诗行?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因北秦岭、龙门山和大雪山三大构造带的挤压,黄河在此受阻后与白河交汇,形成长达443公里的蜿蜒河道,其中若尔盖段以近乎完美的U型弯道著称,被誉为黄河上游最壮观的曲流景观。 黄河瀑布 一湾定乾坤 黄河至此,忽敛雷霆之势。上游的桀骜在若尔盖的草甸上渐渐舒缓,仿佛牧马人收起扬起的长鞭。两岸山峦如伏牛静卧,牧草随季风铺展成绿绒毯,将河道轻轻托起。登高远眺,那湾碧水似仙女遗落的翡翠腰带,一半缠绕着四川的晨雾,一半浸润着甘肃的晚霞,湾心处水色澄明,倒映着日月交替的轨迹,竟分不清是天在水中,还是水在天上。 夏之韵 当地牧人说,这湾是黄河的"回头望"。从青藏高原破壁而出的激流,本欲一往无前奔入东海,却在此处被高原的宽厚挽留。于是河水放缓脚步,在草甸间迂回徘徊,仿佛在审视自己走过的路。湾道两侧,湿地星罗棋布,鸥鸟翔集,每一株芨芨草都在水中照过自己的影子,每一块卵石都听过河水的絮语。这份从容,让奔涌的江河懂得了停顿的智慧——正如人生行至中途,总要回望来路,才能更坚定地走向远方。 由于这里的自然环境特别好,光线太强,必须带墨镜! 水脉孕文明 考古学家曾在此湾畔拾得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刃上的水痕犹带黄河的气息。原来早在八千年前,先民便循着这湾碧水搭建茅舍,用骨针缝制兽皮,看日出月落划过湾道的弧线。他们在河岸烧制彩陶,将黄河的波浪画在器皿上,让文明的火种随河水蜿蜒传递。如今草原上的藏羌村寨,依然保持着逐水而居的传统,帐篷的炊烟与水雾交融,经幡在风中翻动,仿佛在续写与黄河的千年约定。 这湾水,是生命的脐带。湿地中生长的黑颈鹤,每年都会沿着湾道迁徙,它们的翅膀掠过水面时,总会带起细碎的光斑,那是水与鸟的私语。夏季的若尔盖,格桑花沿河岸铺成花海,蜜蜂衔着花粉坠入水中,竟引得游鱼跃出水面争抢。牧人的牛羊在湾畔饮水,蹄印里盛满的不仅是河水,更是草原轮回的四季。当夕阳为河水镀上金边,你会看见水鸟、牲畜、人影在湾道中交织成画,这是自然与生命最和谐的共鸣。 牦牛 秋之韵 岁月映沧桑 历史的车轮,曾多次碾过这湾碧水。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正是沿着黄河第一湾的轨迹前行。战士们用刺刀劈开冰凌,在湾畔饮马休整,篝火映红了半边河水。老人们说,那晚的星星特别亮,倒映在湾心,像无数盏灯指引着方向。如今湾畔的纪念碑前,常有红领巾来献花,孩子们的笑声与河水声叠在一起,让人想起那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原来江河记得所有艰难的跋涉,也见证着所有不屈的前行。 黑颈鹤 时光流转,湾道却从未改变最初的模样。明代的茶马古道曾沿湾而过,马帮的铜铃在水面荡起涟漪;清代的牧民在此搭建敖包,石块堆起的图腾至今望着河水东去。如今高速公路从草原边缘绕过,却特意为这湾水留下足够的距离,仿佛现代人也懂得,有些美好需要保持敬畏。当无人机掠过湾道,你会看见古老的河道与新建的光伏板在大地上共舞,传统与现代,在此达成奇妙的和解。 天地共沉吟 站在观景台俯瞰,忽然懂得何为"大道至简"。黄河万里咆哮,却在此处选择以柔克刚;高原千峰竞秀,偏让这湾水成为最动人的景致。云在天上走,水在地上流,两者在湾心相遇,分不清谁在追随谁。藏族同胞说,这是"天与地的拥抱",是乾坤阴阳交汇的节点。难怪历代文人至此,都会驻足良久——李白若见此湾,或许不会写"黄河之水天上来",而会叹"黄河之水亦徘徊";王维若经此地,大概会把"大漠孤烟直"改成"长河一湾柔"。 索克藏寺位于黄河九曲第一湾畔,依山而建,寺内建筑金碧辉煌,与草原、湿地景观融为一体。游客常在此拍摄藏族民俗风情和朝圣场景,寺院背后的山坡是观赏黄河第一湾日落的最佳地点。 暮色四合时,湾道渐渐隐入夜色,唯有水流声愈发清晰。那声音不像下游的怒吼,而像母亲的呢喃,诉说着亘古的秘密。你会忽然明白,黄河之所以能滋养五千年文明,不仅因为它的奔腾不息,更因为它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慢脚步,用一湾碧水映照天地人心。这或许就是自然的启示:最磅礴的力量,往往藏在最温柔的转弯里。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湾道,河水又开始新的旅程。它带着草原的露水、经幡的祝福、历史的记忆,从这道湾出发,奔向更远的远方。而留在若尔盖的这道弧线,永远是黄河写给大地最深情的情书——既见证过岁月的沧桑,也孕育着无尽的希望。 黄河虎口瀑布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