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一<br>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br>〖注释〗十有五:十五岁。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立:指立身行事。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耳顺:能够听得进逆耳之言。不逾矩:不超出规矩、法度。而:修饰词。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br>〖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下了读书学习的志愿,三十岁立身行事,学有所成,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被表面现象迷惑,五十岁乐知天命,不违背上天旨意,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再约束自己,但不超<br>越规矩。”<br>〖出处〗[战国时期]孔子《论语·问政》。<br> 二<br>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r>〖注释〗喻:明白,知晓。义:道理,道义。利:利益,利害。<br>〖译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君子)懂得的是道理、道义。品行卑劣的人(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利害。(所以,与君子谈道义,与小人谈利害。)<br>〖出处〗[战国时期]孔子《论语·里仁》。</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