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卧佛寺

快乐小崔

<p class="ql-block">北京卧佛寺 北京十方普觉寺,因寺内有铜铸卧佛,又称卧佛寺,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内。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原名兜率寺。元、明、清历代都有修建并多次更名。</p> <p class="ql-block">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修缮竣工时,雍正皇帝赐寺名“十方普觉寺”并作碑文。卧佛寺主要建筑有琉璃牌坊、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等。</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的铜质实心释迦牟尼卧佛像长5.3米,高1.6米,重约54吨,为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英宗皇帝时铸造,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铜铸卧佛。卧佛殿门额上悬有清慈禧皇太后题写的匾额“性月恒明”。</p> <p class="ql-block">北京卧佛寺,本名 “十方普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 年),因寺内供奉一尊元代铜铸卧佛而闻名。这座皇家寺院历经唐、元、明、清四代扩建,乾隆帝曾赞其 “西山兰若之冠”。</p> <p class="ql-block">卧佛寺,庭院生长着几棵高大的槐树、柏树,浓荫蔽日。后来,前殿、后殿相继倾斜,中殿的三大佛像也遭毁坏,于是将后殿的卧佛移至中殿,身后站立的十三弟子被弃之大殿一角。前后殿相继拆除,改建为一排小平房出租给附近居民,成为大杂院。</p> <p class="ql-block">核心看点:① 元代铜卧佛:长 5.3 米、重 54 吨,是中国现存最大铜铸卧佛,铸造于 1321 年,展现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安详姿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② 唐代建筑格局:采用 “伽蓝七堂” 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两侧配殿对称分布,是北京罕见的唐代寺庙规制。</p> <p class="ql-block">③ 皇家印记:慈禧手书楹联 “发菩提心印诸法如意,现寿者相度一切众生”,乾隆御笔 “得大自在” 匾额高悬殿内,尽显尊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