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名居行】No 2 新中国美术的摇篮

春秋如梦

<p class="ql-block">  美篇号;25395791</p><p class="ql-block"> 作 者;春秋如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沈阳繁华的三好街,有一所专业高校的名字,总让路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它就是"鲁迅美术学院",简称"鲁美"。</p><p class="ql-block"> 这所东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学府,名字里有文学巨匠鲁迅的影子。说起"鲁美"的历史,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艺术史诗,它的前身是《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1938年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当时校址在延安,由著名艺术家沙可夫负责筹建,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当时称它是"新中国美术的摇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提议以鲁迅命名,既纪念其文学成就,更强调其"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希望学院培养兼具艺术才华与革命信念的人才。学校致力于建设美术学、设计学、人文艺术学,三大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交融。师资力量雄厚,专业齐全,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中国共产党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美术院校。抗战胜利后"鲁艺"迁到东北,更名为"东北鲁迅艺术学院",1958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正式定名为"鲁迅美术学院″,标志着独立高等学府的定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专业作为"鲁美"的传统优势专业,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卓越的教育团队,该专业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体系,培养出了众多在国画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绘画专业也是"鲁美"的核心专业之一,财政部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美”的雕塑专业也享誉海内外,在国内雕塑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沈阳市中山广场的大型毛主席雕塑群,就是由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是沈阳的重要地标,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只知道鲁迅是文豪,而不知道他还是一位设计大师。他在北大当教员兼教育部佥事时(相当于正厅级职务),设计了北京大学的校微,延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鲁迅美术学院,早已不是战争年代的简易学堂。漫步校园随处可见背画板的学生在林荫树下写生,是那么的静谧、悠闲。雕塑室传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如同风铃摇般悦耳,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在静物空间增添动感。在艺术的浩瀚星空中,"鲁美"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对那些怀揣艺术梦想,渴望在绘画、雕塑、设计等领域一展身手的有志青年来说,鲁美犹如一座神圣的艺术殿堂,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与机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姚云老师评语:</b></p><p class="ql-block"> 这篇题为《七月名居行·新中国美术的摇篮》的美篇文章,以鲁迅美术学院为切入点,巧妙融合历史叙事与当代观察,从延安窑洞到沈阳三好街的现代化校园,师友通过"漫步校园"的视角实现场景切换,使历史厚重感与当下青春气息形成鲜明对比。文章巧妙插入鲁迅设计北大校徽的轶事,将文学巨匠与设计先驱的双重身份并置,既拓展了读者认知边界,又隐喻"鲁美"承袭的"艺术为人生"理念。这种跨领域关联展现了师友开阔的文化视野。谢谢分享,为您点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案;1.4随拍,其他网络截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7.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