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行者以往对域内韩城这座古城了解甚少,仅限于8年前随家人的一次匆匆一瞥。5月26至28日行者与李明友、王卫东及其夫人张娟三位摄友的韩城行摄之旅,提供了再次较深入考察这座古城的机会。28日上午,我们用了多半天时间游历了大半个古城。如果说8年前的韩城之行只是感受到春节期间古城的喜庆欢乐气氛,那么,这次的行摄则亲身体验到了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去了古城门中的南门——门楼额“溥彼韩城”。</p> <p class="ql-block"> 韩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设韩城县治始,已有1400年的历史。韩城古城作为韩城市的历史文化地标,始建于隋唐时期,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筑土城墙,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由宰相薛国观主持改建为砖城墙。韩城古城南北长达千米,东西800余米,占地面积约0.79平方公里。主要景点包括古城三庙(文庙、城隍庙、东营庙)、状元府、龙门书院等历史建筑群,以及大量明清风格的古式店铺和四合院民居。据了解,韩城有216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在全省107个市(县)中,国保文物单位数量高居第一位。因而韩城古城被誉为三秦大地的“小北京”,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韩城古城保留了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风格,其中元代建筑群尤为集中,共有16处元代建筑遗存。1986年韩城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六个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为保护古城风貌,当地政府于80年代末另建新区,使古城区得以完整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韩城有四个古城门,门楼额东曰“东带黄河”,西曰“梁奕西襟”,南曰“溥彼韩城”,北曰“龙门胜地”。此处城门为南门。</p> <p class="ql-block">三位摄友在古城南门合影留念(张娟 摄)。</p> <p class="ql-block"> 韩城古城主街道呈龙形,南北长达千米,北端金代宝塔如龙头昂首,南端古桥如龙尾摆动,72条巷陌如龙爪舒展,形成“塔为头、桥为尾,一条龙街文化深”的独特格局。古城区共有房屋5200多栋,其中有文物建筑和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店铺及民居770多栋。主街道沿街两侧为明清建筑的古式店铺,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是典型的北方古城风貌。古城四合院民居整片集中保护较完好的有张巷、高家巷、泊子巷、南营庙巷、湾湾巷等。街区保护的古建筑13处70多栋,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特别是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是古城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翰林阁</p> <p class="ql-block">崇让门</p> <p class="ql-block">省立文保单位石碑——郭家民居</p> <p class="ql-block">标为历史建筑的乐安处</p> <p class="ql-block">老茶馆</p> <p class="ql-block">书院街</p> <p class="ql-block">狮子巷</p> <p class="ql-block">湾湾巷</p> <p class="ql-block">摄友张娟在古建墙边留影。</p> <p class="ql-block"> 古街上看到的非遗工坊韩城花馍和菜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非遗工坊——韩城花馍</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菜包饺子</p> <p class="ql-block"> <b>状元府博物馆</b>。状元府博物馆是清乾隆年间状元王杰归里居住地。曾为两朝宰相、一代帝师的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园,别号畏堂,晚号葆淳,谥号文端,入祀贤良祠。韩城庙后村人,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辛巳科状元(系清代300年科举考试中西北地区唯一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至乾嘉两朝宰相(首辅)。其善诗文、工书法,著有《葆淳阁集》、《惺园易说》等。其勤政清廉,忠贞亮直,嘉庆皇帝赠其诗曰:“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p><p class="ql-block"> 状元府博物馆八院相连、布局巧妙,十八展室、书韵飘香。馆藏明清至民国韩城籍名人书画300余幅,其中,状元王杰祖孙三代四人墨迹尤为珍稀。另馆藏各类木雕石刻千余件,是一座独具韩城建筑特色的北方园林式博物馆。CCTV -4《国宝档案》栏目为状元府做过专题报道。</p> <p class="ql-block">状元府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b>古城三庙景区</b>。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这三座庙宇的建筑风格涵盖了宋、元、明、清各代的特点,保存完好的原貌使其成为一座活生生的古建筑博物馆。韩城三庙不仅是研究古代建筑、宗教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最佳场所。2011年古城三庙景区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b>城隍庙</b>。韩城城隍庙坐落在古城东北区,总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这是古城区规模最大,建筑品味最高且保存完好的特大型古建群,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初,“初制朴简”,后经历代重修扩建,特别是明万历年间的修缮,基本确定了建筑格局,中轴四进院落,主体建筑南北一线排列,配列建筑东西遥相呼应,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参差适度,雕饰精美华丽,琉璃覆瓦,金壁辉煌,蔚为壮观,是不可多得的一组元、明、清大型古建群。</p> <p class="ql-block"><b>庙门</b>。庙门有正门和枝门,三座并列,正门居中,枝门一左一右(分别为东枝门和西枝门)。此处为正门。正门额书庙名,门外两旁各塑一尊威武的金刚神,墙面砖刻“彰善瘅恶”四字,意为表彰为善者憎恨为恶者。枝门外两侧是浮雕龙虎的琉璃八字墙。庙门前有两座砖雕仿木构浮雕琉璃影壁,画面各七幅。门外东西两侧巷心各建一座歇山顶木牌坊,其额分别题字,东曰“监察幽明”,西曰“保安黎庶”。</p> <p class="ql-block">正门右侧的东枝门</p> <p class="ql-block">正门左侧的西枝门</p> <p class="ql-block">东琉璃影壁上的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b>政教坊</b>。“政教”指刑赏与教化,语出《荀子·王制》。政教坊是庙内仪门前单檐悬山卷栅项抱厦式的建筑。次间坐凳式栏内原各塑一尊神像,坊两侧原建有翼廊三十余间,为客商居货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b>威明门</b>。威明门为庙之二重正门,名“威明”意在表明城隍神的威灵显赫,神圣至极。门房为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明间辟门,次间原分别有“曹官”、“宪天”的塑像,昭示城隍庙极其森严。</p> <p class="ql-block">西戏楼</p> <p class="ql-block"><b>广荐殿</b>。广荐殿是前献殿之名,意为广泛进献,是广大庶民百姓进献祭品的场所。殿前场地宽敞。昔日,东西戏楼对峙,钟楼鼓楼并列,重檐巍峨,极其壮观。现仅存重檐十字歇山顶的西戏楼及其耳房,建造精良,美观巍峨,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b>德馨殿</b>。德馨殿为后献殿之名,语出《书·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喻流芳后世的声誉。这个殿昔日是缙绅、士大夫拜谒的场所。殿内山墙壁面绘画四个护法神,殿前砖刻楹联曰:“斡造化风调雨顺,保皇图国泰民安。”以显城隍神威之大。殿前有各种建筑月台、甬道,两侧庑殿各十二间。</p> <p class="ql-block">西庑</p> <p class="ql-block">壁屛门</p> <p class="ql-block">影壁上的琉璃浮雕</p> <p class="ql-block">行摄瞬间(王卫东 摄)</p> <p class="ql-block"> <b>东营庙</b>。东营庙地处古城东区文庙和城隍庙之间,创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重修而成,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城在清代以前,于县治所在地古城区的不同方位,设东、西、南、北、中共五营,为城防军营的驻地,现仅存北营和东营两处。我国古代人们尊“三国”关羽为“武圣”,在军营之处建立关圣庙,意在要将士效法关羽的忠勇精神以壮军威。东营庙现存主体建筑有山门、献殿、寝殿等共十余座,计三十三间。大部分建筑宏阔高大,气势不凡,乃祭祀关羽之主要场所。同时在院内正北,建一庭院为“三公祠”,是专为祭祀三国时刘、关、张“三公”的庙堂。其建筑严谨规范,精巧雅致,别具一格。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具有一定历史、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同时也对古代军营文化的深刻内涵有所了解。</p> <p class="ql-block">关圣庙</p> <p class="ql-block">关公殿</p> <p class="ql-block"> <b>文庙</b>。文庙也称孔庙、学宫,是古代祭祀孔子及其弟子之所,也是传授儒家思想和培养人才的地方。韩城文庙始建于唐代,后经宋、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而成,其格局规范至今保护完好。韩城文庙不但有琉璃雕饰的万仞宫墙,别具特色的棂星门,雄伟壮阔的大成殿,高矗入云的尊经阁,还有充分反映儒学真谛的门额题词、牌匾书文,处处充溢着儒学文化的神韵。同时在前庭后院的整个庙区,严谨布局,合理得当地栽植着四十余株古柏古槐,最长树龄已逾千年,更显得环境苍翠而富有生机,深沉而蕴含典雅。韩城文庙被誉为陕西之冠、全国罕见的文庙古建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棂星门</b>。古时皇帝祭天,先祭灵星,因门为棂状,即木条状,故后世将其称为“棂星门”。传说灵星为天上文星,文庙置棂星门,有培育英才、为国所用之意。此门六根立柱直通屋顶,俗称通天柱,意即顶天立地,喻孔子与天地无极。同时,也象征儒家思想是泽民安邦的国之柱石。</p> <p class="ql-block"><b>戟门</b>。原名大成门。戟,古兵器名。唐制官、阶、勋俱三品得立戟于门,以示显贵。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始立戟于大成门,以示庄严,故改称戟门。此门曾于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重修,据古建筑专家鉴别,仍留有宋建风格遗痕。</p> <p class="ql-block"><b>大成殿</b>。宫殿式建筑,古时是供奉孔子牌位之所,唐代称文宣王殿。孟子云:“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宋徽宗赵佶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者。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更名为大成殿,并御书匾额,此后沿袭。大成殿建于高台基之上,气势宏伟,为典型的元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明伦堂</p> <p class="ql-block">树龄为1000年的国槐</p> <p class="ql-block">树龄为1000年的侧柏</p> <p class="ql-block">文庙里的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琉璃浮雕</p> <p class="ql-block"><b> 韩城市博物馆</b>。韩城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馆址设在文庙内,馆藏文物包括韩城历史文物展、古今名人大观展、石雕石刻展等,集古代建筑与文物陈列为一体的地方性历史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馆,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古代石雕造像展</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代碑刻展</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韩城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庆善寺</p> <p class="ql-block">北营庙</p> <p class="ql-block"><b> 九郎庙</b>。韩城市内的九郎庙,是元代祭祀春秋晋国大夫奕应侯赵武、公孙杵臼、程婴的庙宇。始建于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之前,明、清时均有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沿轴线南起依次为前殿、献殿(今无存)、奕应侯大殿,轴线东侧另有孙真人祠、正阳洞及三圣庙献殿、寝殿。大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身前檐保存有彩画。“九郎”指赵氏孤儿;“九”与“救”谙音,于是俗称九郎庙。由于韩城是赵氏孤儿故事的发生地,所以过去韩城各地建有多处九郎庙,现仅存4处,其中以徐村九郎庙和韩城古城九郎庙保存较好,它们的存在见证着2000多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游览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韩城</span>古城,因我们住在新城区,也就顺便利用晚上和清晨在住地附近溜达溜达,体验一下与古城区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鸟瞰晨曦辉映的韩城新城区。</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南湖</p> <p class="ql-block">市民在南湖晨练</p> <p class="ql-block">南湖里的鸭子、黑天鹅</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新城区一角</p> <p class="ql-block"> 虽然行者已经两次游览韩城古城,但对其了解还远远不够。要深入挖掘和考察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需要以后再找机会,故地重游,以弥补前面游览留下的缺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