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时一事人间幻,莫以此来做评判。好坏对错意之动,心外无物是本来。</p><p class="ql-block"> ——博仁导师</p> <p class="ql-block">今天学习《大学古本序》,读原文,悟原理,听博仁导师解读阳明先生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仁导师解读,格物不是形式上的,而是起心动念,并举了两个例子,说明我们的感受、我们的情绪并不是由外界的人、事、物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决定的。这让我想到曾经看到的一个例子,同样是木材,一部分做了粪桶,被人嫌弃,一部分做了水桶,被人天天使用,一部分做了酒桶,被很多人喜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价值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和博仁老师问的“笔的真相”是什么类似。所有一切它本来是有无限可能性的一个空白存在,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个心之本体,没有善恶对错好坏美丑。关键是“诚其意,方可正其心”。</p> <p class="ql-block">这和博仁老师问的“笔的真相”是什么类似。所有一切它本来是有无限可能性的一个空白存在,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个心之本体,没有善恶对错好坏美丑。关键是“诚其意,方可正其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只要我们内心稳定,正心正意,外在其他是不可能影响到我们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然想到,大智若愚,也是这样的道理呢,不那么敏感焦虑,让自己钝感力强一点,也是好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