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偶尔看看视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的,很多人都在说些人生虚无主义的言论,很有迷惑性。比如,什么“人生没有意义!人活一辈子就三句话:莫名其妙的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去。”什么“吃喝玩乐并不是虚度光阴,吃苦耐劳也并不等于意义非凡。”诸如此类。发现他们几乎口吻一致,也不知谁是原创,但肯定许多人是鹦鹉学舌、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看似在为芸芸众生指点迷津,实则在一本正经地散布歪理邪说。</p> 不要以为这只是某些个人的娱乐视频,因为有些话显然是故意与我们历来倡导的民族精神唱反调。比如那句:“吃喝玩乐并不是虚度光阴,吃苦耐劳也并不等于意义非凡。”上了一些年纪的人应该都知道,“吃喝玩乐”四个字的含义过去是特指那些纨绔子弟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表现,这四个字的组合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有特殊的语义,在过去传统上它是个贬义词,它与我们现在鼓励大家工作之余外出旅游,参与各种体育娱乐活动,饱尝美食,“买买买!”“逛吃逛吃”,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不是一个含义;“吃苦耐劳”一向是我们倡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美德,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公开否定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还未最终实现的当下,我们仍然需要弘扬这种精神。现在这些人特意把“吃喝玩乐”与“不是虚度光阴”,“吃苦耐劳”与“并不等于意义非凡”连在一起编造“格言”,如果不是故意叫板,起码也是哗众取宠。再比如:“人活一辈子就三句话:莫名其妙的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去。”这是涵盖所有人的人生真谛吗?这人得活得多么闲散无聊才能得出这样的人生总结呀?这根本不值一驳。 这种虚无主义的思潮,与我们建国以来在大众中长期形成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积极向上、奋斗进取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与我们当前倡导的踔厉奋发,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它会搞乱人们的思想,涣散人的意志,瓦解社会凝聚力。这种奇谈怪论的大量泛滥,久而久之必然遗患无穷。 最近偶尔冒出几条讲人生意义的视频,表现形式如上所述。露脸的都穿着得体,仪表端庄,一脸深沉,语气诚恳,开口第一句就明白地告诉你:“人生没有意义,人生没有任何意义。”随后就罗列一些证明没有意义的道理。你要是不明所以盯着其中一条视频多看两眼,由于平台算法,后面各路人等就相继登场,人人都在讲这句话,只不过每人的语言顺序、话多话少稍有不同。 让我比较愕然的是,一位以前看来那么正统、正面的著名人物,居然也在这个队列之中。 有段视频的过程是这样的:在一个会场回答一个女青年关于怎么认识人生有没有意义的提问时,女青年问:“您怎么来认识人生的意义,就是……”话还没结束,名人就条件反射般地立即打断对方,脱口而出:“人生没意义。”引得在场听众哄堂大笑。听口气,女青年本来期待有个不同的、能鼓舞人心的答案,此时却尴尬地噎在半截,后面女青年就吞吞吐吐地继续问:“那……就是确实是我想从您认为的就大的方面去那我们活着那是为什么呢?就没有任何的……”女青年此时不知说什么好,停在这里,周围又是一番哄笑。显然女青年已经被名人前面那句“人生没意义”搞得慌了神,紧张得语无伦次。这时名人便接下来侃侃而谈地说了很长一段话,来证明为什么“人生没意义”。他说:“如果我们要拥有一个上帝的视角的话,人跟草木枯荣和蚂蚁孔雀区别很小,老子早就刚才我给大家说了‘出生入死’,人打一出生就直奔死亡而去,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说人生有什么意义?所有的东西都会被遗忘,几年前还如此显赫的一个人,今天你都不会谈论他了,几千年下来能被我们扳起手指头算的君王能有几个?但是道德经里也有一句话‘死而不亡者寿’,死了但是却不消亡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从“但是”到此有点跑题,讲了两句长寿的话。然后他接着说:“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因为他没意义,所以活好每一天的价值才是他的意义。”这是他的原话,一个字都不差。这话你听着绕不绕?到底有意义还是没意义?不知那位女青年真听懂了没有。后面举例讲当代我国的一个已逝的著名作家写的一段话,大意是在作家本人一连串由轻到重的各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病情每加重一步,他就会回头怀念前一个病情阶段的状态感觉,意思就是告知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总之,演讲的名人其言论似乎最后归结在“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这一点上。现在这九个字人人都在说,没有什么新奇的,单独看这句话完全正确,没有问题。但是结合他的前提“人生没有意义”,把这两句话连接起来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我很难想象那位本来一脸迷茫的姑娘听了他的这番“教诲”会顿时开悟,回到家心情立即愉悦起来:“他讲的太好了,我终于明白了,人生没有意义,人生没有任何意义,我就像草和蚂蚁一样,真对!多么形象深刻!绝对正确!从此我要快乐地生活,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哈哈!太棒了!他打开了我的心结,人生没有意义!没有任何意义!我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会是这样吗? 人在一切顺利的时候很少思考人生问题,往往是在工作、事业、生活、感情遇到挫折时才会迷茫甚至怀疑人生,才会问人生问题,需要寻求别人的指点和帮助,比如那位姑娘。但猛然听到名人那句“人生没意义”后,可以从姑娘后来结结巴巴说话的状态就能感觉出,姑娘当时心里是多么慌乱、失望和更加迷茫。当然我无法知道姑娘听完名人这次的所有演讲以后的真实的总体心理感受。 视频中可以听到,从名人讲“人生没意义”那句话开始,他面前的听众就不断地报以赞成的鼓掌、欢笑,他这段视频下有一千三百多点赞,还有许多赞成的评论,可见影响不小。 名人们讲“人生没有任何意义”时,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未必全然如此,他们到处宣讲这番“至理名言”,扩大了知名度,增加了流量,可能还有出场费、演讲费,这对他们的人生肯定是有他们内心认可的意义的。 类似这样的视频我没有多看,粗略看了几段,不同的人都在宣讲“人生没有意义”,一个比一个语气肯定,不容置疑。其中有当代知名人物,也有不知什么名头的人物,有的可能是文化人,有的可能是冒充的文化人,有男的有女的,有大陆的,有香港的,还有台湾的。我平常看视频不多,孤陋寡闻,不知“人生没有意义”这句“至理名言”最初出自谁口,又是如何让各路“智者”们趋之若鹜、鹦鹉学舌、亦步亦趋的。我没有耐心和时间去深究这句话的来源。 上面提到的那个名人是什么时候说的这番话我不知道,我最近两天看视频才刷到的,可能我看到时早已是“很久”的历史了。但听了这些话总觉得别扭不顺耳,很不以为然,忍不住也想唠叨两句,不吐不快。本文就事论事,尝试着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看法,不知深浅,斗胆掰扯掰扯。 <p class="ql-block"> “人生”二字有些抽象,其本质是指生命过程,每个人的生命过程与他人都不一样,这人人都懂。“人生意义”四个字几乎是个哲学概念,它是人从精神层面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感受。但它也太抽象了,看不见摸不着,而芸芸众生又各式各样,因此“人生有没有意义?”的问题,不能简单、笼统的一概而论有还是没有。人是社会动物,谈论人生有没有意义时,必须把人和社会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认识。那么,这个问题就分三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第一,谈论的具体对象是谁?是在问谁的人生有没有意义,是“我”?“他”?“我们”?“他们”?从精神层面讲,世界上没有涵盖所有人的统一的人生意义,所以不能笼统地问“人生有没有意义?”更不能简单地答“人生有没有意义?”即使是谈一部分人,前面也要加限定词,也就是说要有哪些条件才有什么意义,才会如何如何。比如“凡是……就会……”“只要……就有……”等。举一个例子,“凡是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这里就划定了一个人群范围,即“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的人,前提条件是做贡献,这里并不分贡献大小多少,只要是有贡献就有意义。而没有做出贡献,甚至相反做有害于社会的事,这些人当然不在此列。笼统地问“人生有没有意义”,这里的“人生”按字面意思是包括了天下所有人的,但天下所有人情况太复杂了,不可能有一致的人生意义。</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相对于谁有没有意义?是对自己?对他人?对某个团体?是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正面意义还是负面意义?是有利于家庭、社会、国家,还是有害于家庭、社会、国家?当然一般人们意识中问到人生意义时均意指正面意义。</p> 那么,谈论时要把这三方面联系起来谈,才能得到比较清晰准确的答案。比如,“对于我自己,我这一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我的家庭,我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女排奋斗拼搏的意义是什么?(这里暗指的是对我们大众、对国家)”“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意义是什么?(包含对我国、对朝鲜、对世界)” 当我们这样思考人生意义问题时,可以看出,人生意义取决于两个因素:贡献和评价。<br> 贡献:人是社会动物,谈人生意义时前提条件是为社会做了什么,为谁做出了贡献?是为自己?为他人?为家庭?为集体(哪个单位、团体、党派)?为国家(为哪个国家)?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蕴含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取决于自己具体做了哪些事。<br> 评价: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是紧密相关的,是人生价值的反映。而一个人有怎样的人生价值却要看由谁来评价,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是哪个集体(单位、团体、党派)的评价?是哪个国家(本国、他国)的评价? 把一个具体的人从上述三个方面和两个因素进行分析,也就会得出他的人生有哪些意义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时常会看到我们国家会定期为一些全国劳动模范颁授国家级的荣誉勋章,这就是从国家层面对这些劳模人物的评价和褒奖,他们的人生意义体现在他们的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他们对行业、对国家的贡献上,把他们评为劳模,不仅是对他们每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还要发挥他们劳动模范的榜样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形成更强大的力量,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他们的人生显然是有意义的,不仅因个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而且具有榜样的作用,意义非凡。 而即使是在校学习的学生,还未走入社会做工作,但他们并非没有意义,因为他们现在学习知识,就是国家建设的预备力量,就如少年先锋队队歌唱的那样,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下面分析分析那个视频中的一些言论。<br> <b>一、“如果我们要拥有一个上帝的视角的话,人跟草木枯荣和蚂蚁孔雀区别很小。”</b> 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说“如果”一般就意味着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目前已知没有上帝。上帝不过是人们信奉的传说,用来写诗歌、小说、童话、神话故事可以,或者用来祈祷也行,但用来打比方,回答现实问题则不具说服力,解决不了问题。现实中凡是说上帝如何如何的,都是打着上帝的幌子在贩卖自己的私货,是把自己的意思强加给上帝的; 其次,“人跟草木枯荣和蚂蚁孔雀区别很小”与其说是从上帝视角得出的结论,不如说更像是生物学研究的结果,从探索地球物质种类的角度看,人、草木、蚂蚁、孔雀都属于地球生物。但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能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高等动物。”这是《古代汉语词典》给“人”的定义,现在学界一般都采纳这个定义,这个定义是人与其他物种的根本区别;对人的定义最初只有前半句,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后来发现有的动物似乎也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为了加以区别,学者们便加上后半句。但概念的修饰语加得越多可能越容易出麻烦。人能够创造文字、文化进行高级的思想精神交流,比如诗歌、小说、哲学论述;人有崇高的理想,并通过世代发明、积累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比如建立了太空站。这是草木、昆虫和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无法实现的,这些巨大区别是明摆着的,这一点稍有文化的人都应该懂得。用草木、蚂蚁、孔雀与人对比来说明人生没有意义是荒谬的。 <p class="ql-block"><b> 二、“老子早就……说了,‘出生入死’,人打一出生就直奔死亡而去,从这个角度来说,你说人生有什么意义?”</b></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人的生死观问题。这句话的语义并不清晰,这里暂且从两个方面去尝试理解并加以分析。</p><p class="ql-block"> 第一,其语义也许是说,人都是要死的,人只要死了就没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首先,按他的逻辑,人如果死了就没有意义,可是老子已经死了近两千五百年了,你为什么还要引用老子的话为你的观点做论证呢?你在老子死后两千五百年还在利用他,试问,那老子现在有意义吗?</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由世世代代的先人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先人们的思想、精神一直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后来者赓续前行,怎么能说人死了就没有意义呢?</p><p class="ql-block"> 第二,其语义也可能是说,人无法挽留自己的生命,人必然走向死亡,所以人生没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然而,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国家利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吉鸿昌临刑前说:“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明明知道死亡即将来临,仍然不屈服,昂然面对敌人。革命烈士陈然说:“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如此面对死亡,有惋惜自己生命的意思吗?他们的精神被后世人们所敬仰,他们的人生没有意义吗?</p> <b>三、“所有的东西都会被遗忘,几年前无论多么显赫的人物死后,今天你都不会再谈论他了,几千年下来能被人们扳起指头算下来的君王能有几个?</b>”因此人生没有意义。 <p class="ql-block"> 这不尽是些似是而非的废话吗?当然所有的人、事、物多少年后都可能会被人们一时遗忘,这是自然规律;日常生活中,有几个人会像祥林嫂那样天天念着死去人的名字生活的?何况去念叨不是自家人的历史人物。但是,在该谈论的时候,需要接触的时候,人们自然就会与历史人物隔空见面。就拿这位名人他自己说吧,当他需要论证他的观点的时候,他不是轻松地就把死了两千五百年的老子想起来了吗?他不是还记得老子说过“出生入死”的话吗?</p> 再比如现在盛行的讲国学、学国学热潮,人们不是通过学习去接触和认识这些历史人物吗?人们讲学《论语》《大学》《孟子》;读历史书《史记》《资治通鉴》;开历史讲座,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演历史剧《王昭君》《苏武牧羊》;举办诗词大赛,那些唐诗宋词及诗人们的经历,参赛者都倒背如流。例子举不胜举,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怎么会被中国人永远遗忘呢?你如果忘了,别人没忘,你不谈论不能证明别人也不关心。 许多事实说明,有的人,生前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熟悉他,反而是在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他了解他,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他的精神才被发扬光大,他的人生意义被充分展现。比如那些几十年默默无闻为发展我国两弹一星、核潜艇而做出杰出贡献的许多专家们;比如在白公馆渣滓洞里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们。谁敢走到这些共和国功勋、革命英烈们的墓碑前说他们的人生没有意义吗? 从名人的言论可以推导出的逻辑公式是:甲无论做出多大社会贡献,死后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如果没有被同代或后世的乙、丙、丁记住,甲的人生就毫无意义。这是什么奇谈怪论? 人的大脑记忆力是有限的。中国上下几千年在世上出现过的无数人物,不可能被后代人凭自己个人的记忆力都一个一个天天记住。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俗语,所以才有专修历史和人物传记的司马迁等历代史官,所以才有《史记》《尚书》《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这些辉煌巨著,所以才要编纂县志等各种地方志,所以才建各种历史档案馆、历史博物馆。当然即使如此,几千年茫茫人海,不可能每个普通人都被记录在史册著作中,也只能选那些对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在各历史阶段、历史事件中突出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人物。 普通人思考“人生意义”有时不用想的多么神秘、诗意,最基本的,你可以从你曾经是人类的一员这一点来初步认识。地球自打有生命体,几亿年或者几千万年以来,不管地球发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预示着你生命的幽灵(你的出生机会)一直在朦胧混沌间游走了无数个黑暗的日日夜夜,在无数个偶然和必然的转折激荡后,万幸,借助你父母的结合,终于有一天,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时代的某个时刻,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老天给了你几十年的时间额度,你好好看过了这个自然界的山山水水,看过这个人类社会的组成结构和关系,看过人类历史的各种发明创造,亲眼看过你生命几十年这一段历史的变化过程,体验过活着的感受,无论快乐还是痛苦,无论生命是短是长,已经经历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会了人类语言,你学会了与人相处,你学会了一些自然和社会知识,你学会了动手制造社会生活用品或做出社会需要的服务,你用自己的付出得到了社会回报,从而养活了自己和亲人,靠着这样的劳动你度过了这几十年光阴,完成了一个波澜起伏、蜿蜒曲折、充满喜怒哀乐的生命历程。这样,临终时你完全可以欣慰地对自己、对他人、对上苍说:“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我来过了!我见过了!我知道了!我做过了!我体验了!”从个人对自身生命过程的感受角度来说,这一生过来对自己是有意义的。 这个例子所表明的意义,蕴含在日常习惯的生活中,一般人往往没有明显的感觉和认识,也很少会从这样的视角去思考,人们更多的是从精神层面去思考和谈论人生意义。 可以肯定地说,从精神层面寻求人生意义,要想得出正确的答案,也同样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谈。“人生意义”不是一个充满诗意的飘浮在空中的亮丽光环,它一定是体现在你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过程中,蕴含于你在社会环境中所做的每件具体事件里。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把自己与社会脱离开,单独从自身角度去寻找答案,是不会得到正确结果的。你问“人生有什么意义?”就要看你的人生是如何一个过程;你问“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就要看你是怎么个活法。简单一句话,就是看你为你所在、所活着的这个社会做了些什么,如果你为社会做出过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贡献,你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一生所有为社会付出、贡献的积累,使你可以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你的人生,你的内心因此感到踏实,精神愉悦,这就是你最基本的人生意义。这是对人生意义的初步认识,但这还不全面。 就每个人在社会组织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做出的不同贡献来讲,没有大家统一的、完全一致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往往与“人生价值”紧密相关,“人生意义”蕴含在“人生价值”中,而人生价值又是由人所从事的工作、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做出的贡献来体现的。因此,不能把一个普通老百姓与枪林弹雨中闯荡过来的开国元帅摆在一起来笼统地问人生意义;也肯定不能把一个游手好闲天天在家打游戏的“啃老族”与获得全国劳动奖章的劳动模范放到一块谈人生意义。 人们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而不是“人生有什么意义?”从精神层面讲,个人的人生意义总是在自己人生过程之后体现的,不会先有意义后走人生,也就是说,你的人生意义只体现在你已经走过的人生路程,还未经历的人生,其意义还未可知,可能会有预想,但结果此时还不能确定。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社会经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人的政治生命、阶级立场甚至中途发生根本性的反转,其一生存在黑红两色的复杂演变过程,比如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内的叛徒顾顺章、向忠发,他们的政治生命分为两截,两截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反映真实历史事件的电视剧《特赦1959》中,那些在功德林里接受改造的国民党战犯,他们的人生也是分为两截,改造前和改造后他们的人生意义也是黑红两色。因此有人的人生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有的人甚至难以简单地盖棺定论。 <p class="ql-block"> 人在迷茫时期想寻求人生答案时,常见走五个途径:第一是询问父母、长者、自己的老师;第二是听名人、学者、专家演讲;第三是找街边算命先生看看手相、面相算一卦;第四是到寺庙烧香祈祷,竹筒掣签;第五是在家或图书馆读书。第一条路最容易方便,是常人获得解答最常见的路径;第三、第四条路只有少数人走,且可信度被大多数人深度怀疑;第五条路效果太慢,现在走的人也少了(多数人都在看手机了),但有些人在坚持,且很执着。第二条路机会不确定,但人们更期望和容易相信。现在看,第二条路上却是鱼龙混杂,最需要理性判断,保持警惕。</p> 把自己融入社会,把自己的生命与社会、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看清自己的人生意义在哪儿。许多先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范仲淹有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r> 文天祥有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r> 雷锋有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br> 王进喜有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br>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他死后,他的话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我们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每天从事着极为简单而普通的工作,有人认为无法与上述历史人物相比,但上面雷锋就是一个普通战士,王进喜最初就是普通工人,还有掏粪工人时传祥、纺织女工郝建秀等一系列劳动模范,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国家的褒奖。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追求对人生有没有意义做出了有力的回答。现在即使是一名私人饭店临时聘用的服务员,他每天的工作也是在为社会服务,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也同样有人生意义。 想当年,有一个人最有资格教导别人怎么做人,而他说的话,部队的指挥员和战士、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全国老百姓都信,都遵照着去做。 他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枪林弹雨,身经百战,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只有一个目标: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让中国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此目标,跟随他同行的家中六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生命。他最终实现了他的目标,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谁敢在他面前说人生没有意义吗? 他称赞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为革命英勇捐躯,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谁敢在他面前说人生没有意义吗? 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人民都遵照他的教导,几十年来坚持学习雷锋。有谁敢在他面前说人生没有意义吗? 他专门为一个外国友人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说:“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有谁敢在他面前说人生没有意义吗? 他曾经为一位因烧炭而牺牲的普通战士张思德写了一篇文章《为人民服务》。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有谁敢在他面前说人生没有意义吗? <p class="ql-block"> 不用再多说了,那些“名人”的“高论”其实本不值得一驳,只是因为妄言谬语竟得掌声,寻求真谛反遭哄笑,心里有话,忍不住出来论道论道。</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殿宇明烛需看护,</p><p class="ql-block"> 阶台渍垢要除消。</p><p class="ql-block"> 迟迟未见僧筢地,</p><p class="ql-block"> 败叶枯枝满院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又道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闲来少逛人杂寺,</p><p class="ql-block"> 不信歪经意自安。</p><p class="ql-block"> 纵有盈胸千样苦,</p><p class="ql-block"> 云游四海必心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只要不是专门抽时间去学习、研究、探讨,还没有走到人生的坎上,普通人谁也不会天天思考着人生意义去过日子的,生活中许多具体的事情需要忙着去做,所以该上班去上班,该看孩子看孩子,该吃饭去吃饭,该旅游就旅游去,“人生意义”的事,有闲空时再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菜</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