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暑假带娃塞北行4:鸭绿江断桥

侯鸟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4日来到鸭绿江边,参观抗美援朝战时被美军炸断的铁桥,感受一下战争引起的巨大破坏力,了解当年志愿军是怎样跨过鸭绿江的,让孩子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铁道志愿军博物馆》里的介绍更震撼人心,参观完博物馆晚上赶到了集安。</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河口公路桥,原名清城桥,全桥总长709:12米,宽6米,高25米,载重60吨,钢筋水泥结构,1942年12月建成通车。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伪满傀儡和朝鲜当局建造的,是日本侵华罪证之一。</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河口公路桥是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三大渡江地之一。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自安东(今丹东)、河四、辑安(集安)三地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七师,第四十军﹣﹣八师由此桥前往朝鲜战场,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23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干部战士及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的率领下,乘车由河口过江入朝,前往志愿军总部驻地大榆洞。</p> <p class="ql-block">  1951年11月中旬,美军出动20多架轰炸机,投下大量炸弹,将大桥中间9孔长约200米拦腰炸断,形成了今天的河口断桥。为了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缅怀志愿军将士的丰功伟绩,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历史:丹东鸭绿江旅游集团修缮河口断桥,敬塑先躯供世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  碉堡又名炮楼、桥头堡,它始建于1941年,由日本监工,中国劳工建造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之碉堡高8米,直径6米,厚0.4米,呈椭圆型,分上下两层,层高2.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有观察孔14个,射击孔9个。当时有驻长甸河口的宪兵队一个班的兵力值守。</p> <p class="ql-block">  毛岸英.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的长子,1950年10月,他响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率先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志愿军第一人"。10月23日,从长甸河口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时任志愿军总部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11月25日上午11时,遭美国空军轰炸,壮烈牺牲,年仅28岁、遵照毛泽东的意愿,安葬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1952年12月由第3野战军第21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吴咏湘,政治委员谢福林。辖第61师,第62师,第63师。1953年3月初,由江苏北上吉林通化,辽宁宽甸等地集结。该军1个工兵营先行入朝,至东海岸成兴地区构筑海防工事。3月14日,由辽宁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战。参加了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担负志愿军预备队,并承担抢修东海岸防御工事和吕城至妙香山段公路,长甸河口至吕城段公路的任务。6月25日,担负正面战场东线防御任务,参加了金城战役,朝鲜停战后,参加维护朝鲜停战协定和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工作。1958年7月20日-8月1日,分两批撤离朝鲜回国。</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秦基伟、李成芳(代),政治委员谷景生。辖第29师、第44师,第4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25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5月回国。该军135团2营通信员黄继光(烈土)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35团7连排长孙占元(烈士)</p><p class="ql-block">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87团9连邱少云(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6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王建业(代),政治委员康健民。辖第106师,第107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1951年9月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1951年11月30日回国。</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7军:1951年9月由华北军区第3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张世珍,政治委员帅荣。辖第109师,第110师。隶属第23兵团。该军于1951年9月7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主要担负机场的抢修、维护和警戒任务。于1951年11月30日回国。</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951年4月由第4野战军第47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曹里怀.张天云,政治委员李人林,刘贤权,陈发洪(代)。辖第139师,第140师,第141师。先后隶属志愿军总部,第9兵团。该军于1951年4月11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3年春上浦防东山作战。1954年9月24日回国。该军141师侦察连文书罗盛教(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1951年6月由华北军区第6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陈坊仁,政治委员李呈瑞。辖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隶属第20兵团,该军于1951年6月24日由辽宁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国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金城战役。停战后,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维护停战协定。1955年4月9日回国。该军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1951年3月由第2野战军第12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曾绍山,政治委员李震。辖第31师,第34师,第35师。隶属第3兵团。该军于1951年3月21日由辽宁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术,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4年4月25日回国:该军100团2连班长伍先华(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爆破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04团4连副排长杨春增(烈士)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91团5连战士胡修道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杀敌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3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傅崇碧,政治委员龙道权。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17日由辽宁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9月回国。</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5军:1951年2月由第1野战军第65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肖应堂,政治委员王道邦,后军长兼政治委员王道邦。辖第193师.第194师,第195师。隶属第19兵团。该军于1951年2月22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10月回国。</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第18团于1950年10月份参加保卫河口江桥任务。1950年11月9日,侵朝美国空军 f -47型轰炸机24架侵袭长甸河口江桥,投弹70枚,桥梁多处受损(当夜修复通车).此后,其大机群进袭江桥的规模不断升级,来犯的次数越来越多,其中以11月20日~26日为甚担负保卫江桥任务的高射炮兵第18团,实施兵力和火力机动,同美国空军展开多次激战、防空部队共击落,击伤美 f -47和 f -51型轰炸机各1架。部队指战员和武器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40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温玉成,政治委员袁升平。辖第118师,第119师,第120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7月回国。</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炮第1团于1950年10月上旬由高射炮兵第1团改编,由安东(今丹东)移驻长甸河口。10月19日,该团奉命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首批部队入参战同日,该团组织临时指挥所命令第1营3连和第2营暂留原地,在长甸河口附近占领阵地,掩护志愿军的步兵和炮兵部队顺利渡江。</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9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室长吴信泉,张锡诚(代),政治委员徐斌洲、李雪三、石瑛(代)。辖第115师,第116师,第117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辽宁安东(今丹东),长旬河口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5月7日回国。</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950年10月由东北边防军第38军编为志愿军序列。军长梁兴初、江拥辉(代),政治委员刘西元,吴岱(代)。辖第112师,第113师.第114师。先后隶属第13兵团,志愿军总部,朝鲜西海岸防御指挥部。该军于1950年10月19日首批由吉林辑安(今集安)入朝,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胜利完成任务后,于1953年7月10日回国。该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万岁军"。</p> <p class="ql-block">  浑江大拐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