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是我向往多年一直想去目睹珍品的场馆,因为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中国及世界各地许多文物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参观那天,大英博物馆后门入口处排着长长的队伍,入馆参观不收费但需要事先预约。</p> <p class="ql-block"> 带我们参观大英博物馆的讲解员娓娓道来讲解得非常清楚。她是河南人,在这里当了多年的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馆后最先进入的是大英图书馆,它是20世纪英国建造的最大的公共建筑,大英图书馆中央的圆顶阅览室,<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最大的圆形阅览空间之一被誉为“书影之谷”,</span>装饰非常精美。大英图书馆藏品总数约1.7亿-2亿件,涵盖四百多种语言。英国法律规定,所有英国和爱尔兰出版的书刊都必须提交一份至大英图书馆保存。在大英图书馆老馆阅读过的名人有马克思、列宁、柯南道尔、伍尔夫、王尔德、年轻的甘地以及孙中山先生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西亚馆的两河流域文物展区,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这个展区以苏美尔、亚述、巴比伦及波斯等古代文明为核心,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两河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文明是指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两河文明最早发明了楔形文字系统,建立了城邦国家,并形成世界上最早的学校雏形。</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英博物馆亚述神庙雕塑馆内的鹰首人身神像。神像右手手腕上有一个手表状的饰物,手中举起一个松果状的东西,左手还提着一个小水桶。解说员说小水桶如同现在的爱马仕包。</p> <p class="ql-block"> 在两河文明几千年历史上,亚述帝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span>是历史延续最完整的国家。这对雕塑是亚述国王纳西尔帕二世在尼姆鲁德宫殿门口的守护神,它们一件是人首有翼的公牛形象,一件是人首有翼的狮子形象,它们从正面看是两条腿,从侧面看是五条腿。亚述帝国是历代诸王几乎都是在不断扩张征伐中度过的,亚述时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几乎全与军事有关。</p> <p class="ql-block"> 亚述王宫的浮雕艺术记载了历代亚述国王和他的臣民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情景,包括敌人的军事行动、参与战胜恶魔和出巡狩猎的仪式场景,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既有纪念意义,又有装饰墙面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大量的浮雕壁画描绘了战争之余帝王的狩猎活动,猎杀凶猛的狮子是当时最勇敢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共出土了2.4万块。经考古学家研究最早泥板都是用来记账的。而平民出身的印刷工人乔治·史密斯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楔形文字和泥板书,1872年他发现泥板书讲述了天神计划用一场大洪水毁灭世界,但是其中水神将此消息悄悄告诉了乌图,让他建造一艘大船来拯救他自己和家人,并带上尽可能多的人以及其它生物逃命,人类因此而逃过大洪水的灾害,得以繁衍发展。这个泥板书现被公认为已知最古老的文学作品。而泥板书上的文字比我们国家的文字早出现15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古希腊和古罗马馆展出的文物,展现了从迈锡尼文明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历史脉络,是研究古典文明的重要窗口,这是涅瑞伊得斯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这是西腊馆的帕特农神庙雕塑,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它是古希腊文明的象征,现为博物馆标志性展品之一 。</p> <p class="ql-block"> 马头展品是古希腊雕塑月亮女神塞勒涅的马头,属于帕特农神庙雕塑群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克尼多斯之狮子原来存放在土耳其的古希腊城外,是一座典型的纪念性单体墓葬屋顶的装饰。体积庞大,还眺望大海。1858年,它被英国兵船整体带回了大英博物馆,土耳其的达恰市曾请求大英博物馆归还给他们。</p> <p class="ql-block"> 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许多参观的中小学生,他们参观非常认真,既要用平板看介绍,还要手动记笔记。</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的爱神阿芙洛狄特维纳斯雕塑是罗马时期由大理石制成,看到她就会想到法国卢浮宫的断臂维纳斯,不知她是不是断臂维纳斯本来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这尊美神维纳斯像描绘的是她在沐浴时突然被陌生人窥视的情景。受惊的女神羞涩的回过头,一手挡住胸部,另一只手试图遮盖住裸露的身体。整个躯体被刻画得丰满细腻,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圆滑生动,女性含蓄柔媚的人体美被作者用神的形象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埃及馆是全球最重要的古埃及文物收藏地之一,拥有超过10万件展品,涵盖从古埃及文明早期到希腊罗马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木乃伊、石碑、雕像等。</p> <p class="ql-block"> 这是埃及馆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头像,雕像人物拉美西斯二世是埃及历史上著名的法老王之一,在3000多年前统治埃及和叙利亚地区,对外战争取得成功,並签订历史上第一份战争和约,在位时期是古埃及文明的盛世。</p> <p class="ql-block"> 埃及馆的罗塞塔石碑证实了象形文字的双重功能——既表音又表意,为古埃及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石碑上有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希腊文三种文字。如今,古埃及文字已经失传,罗塞塔石碑是人们解密古埃及文字的珍贵文物。这块石碑1799年由法国军队发现,后因英法战争被英国获得,1802年起藏于大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里有一只特别的猫雕像,它叫做盖尔-安德森猫。这个青铜雕像描绘了古埃及女神巴斯特的一种形象,巴斯特通常被表现为猫头女人或猫的形象。猫雕塑佩戴着银色护胸、金色耳环和鼻环。猫头和胸前的圣甲虫象征着重生,而胸前的银色白眼则象征着保护和治愈。这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它更是古埃及人民信仰和文化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这具木乃伊是一位名叫凯特贝特的歌女,她曾在卡纳克神庙中献唱</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约140具埃及木乃伊及相关文物,据说数量比埃及的博物馆还要多。</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收藏约23000件中国文物,涵盖从史前到20世纪的艺术与历史,包括陶瓷、青铜器、玉器、书画等,是海外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中国文物展示窗口之一。上面是九纹琉璃砖,原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后被盗取。因为砖瓦太大不好带走,所以每块玩璃砖都被坏割成五段。现展出的是由何鸿卿先生买下捐赠给大英博物馆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馆的辽三彩罗汉像,它是照着真人大小做出来的,据说是博物馆从一位商人那里买来的宝贝。</p> <p class="ql-block"> 这个青铜双羊尊是商朝时期的酒器,造型独特,由两头公羊的头部和身躯前侧支撑中间的容器,羊角卷曲,双眼凸出,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据说是1360年火烧圆明园事件中被掠夺,流失海外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这把扇子是慈禧太后的珍贵物品之一,由上等象牙制成,整个扇子设计精巧,结构稳固,扇面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光滑细腻,栩栩如生,颇具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这幅《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该画以历史上的女性故事为题材,通过不同场景展现古代女性应遵循的道德规范。</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大英博物馆的“小玉壶”,是2011年由中国苏州玉雕大师俞挺创作的现代艺术品,2017年通过合法购买入藏大英博物馆,以其精湛的薄胎工艺和文化象征意义成为关注焦点。</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时间跨度从汉代原始青瓷直至明清官窑精品,涵盖了两千多年的中国瓷器发展历史。这些瓷器不仅展示了中国瓷器技术的精湛与演变,还映射出不同朝代的审美取向与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景泰蓝龙纹大盖罐。景泰蓝工艺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整个器物高62厘米,腹径55.9厘米,此宣德大罐用彩强烈,罐上的龙纹形象凶猛威严,展示了15世纪中国精湛的珐琅技术,它是中国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这对大维德花瓶,出自中国元朝至正年间的青花龙纹大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351年。1935年,英国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成功从两位收藏家手中购得这对青花瓷瓶,这青花瓷瓶堪称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其上所绘图案,涵盖了除人物之外几乎所有元青花绘画的元素,诸如龙纹、海水、蕉叶、扁菊、云纹以及杂宝等。这些图案制作工艺精湛,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龙纹的描绘,形态威猛,仿佛能够腾云驾雾,生动无比。</p> <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共有十个分馆,而展厅却有上百个,我们只参观了四个分馆,大家都感觉脚已经有点僵硬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英国国家美术馆是一座艺术宝库,收藏了超过2300幅绘画杰作,从达芬奇到莫奈,从梵高到更多大师,最初仅有38幅画作,后逐步扩展为世界级艺术殿堂。2024年5月,美术馆重新修建后建筑占地4.6万平方米,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翼楼,按年代顺序展出藏品。</p> <p class="ql-block"> 这是《基督受洗》图,这幅画神奇的地方在于,告诉了我们在 很早的时期,文艺复兴初期,就有艺术家特别善于处理空间关系,并且将它运用到绘画当中。在这幅画中,画家描绘了基督在受约翰洗礼的场景,在这幅画中鸽子象征着圣灵,被画为云一样的形状。拿着碗的约翰身后是一个穿着白色三角裤的男人,他的脚踩在水中。</p> <p class="ql-block"> 这幅达芬奇《岩间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画。描绘了圣母、圣子和约翰三人,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充分地欣赏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他不仅是在绘画上,还在众多科学领域有非凡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这幅《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描绘的是尼德兰的一对夫妇,他们身上穿着昂贵的衣服,打扮得十分的时髦,他们好像在宣誓,宣布自己将会永远忠诚于婚姻。这幅画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画家凡·戴克的刻画十分逼真,不管是妻子毛绒布料的衣服,还是铜镜和蜡烛的质感。</p> <p class="ql-block"> 这幅《镜前的维纳斯》是西班牙画家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1647-1651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画作描绘了裸体的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和小爱神丘比特。作品采用了横向斜线的构图,以墨绿色和红色金丝绒的大块背景,衬托出女性形体的圆润和柔美。画面上的女性姿势优雅而从容,形体的微妙起伏,构成了光与色的交响。</p> <p class="ql-block"> 这幅《枣红马》是18世纪画家乔治·斯塔布斯的杰作,是一幅真实比例的阿拉伯种马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 这是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体现梵高对生命力的热烈表达,在这幅画中,可以看到整幅画都是黄色调,柠檬黄、土黄、深黄,各种黄色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了画家对于生命的热爱。梵高在他的一生中画了11幅向日葵,这是其中的一幅,曾创拍卖纪录。</p> <p class="ql-block"> 这幅创作于1839年的油画描绘了一艘曾参加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的功勋战舰“无畏号”,被一艘小小的蒸汽拖船牵引着驶向码头等待解体的情景。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国历史上及其重要的一场海战,此一役使法国海军精锐尽丧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波拿巴被迫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而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得以巩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