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妓妾到名画家的曲折之路

胡建生

<h5> <font color="#167efb">潘玉良创作于1940年作品,长90厘米,宽64厘米,被认为是最美的自画像作品,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br>  画中潘玉良身着黑色刺绣旗袍,挽着头发,端坐在椅子上,一只手倚靠在白色桌布铺就的桌旁,显得端庄恬静,桌子上露出的半个花瓶插满了她最爱的花卉。</font></h5> 潘玉良,她的人生道路是多么艰难而又曲折,孤儿——雏妓——小妾——艺术的追求者——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世界艺坛的著名艺术家!她<b>8岁</b>成了孤儿,<b>14岁</b>被舅舅卖给了妓院作歌妓,<b>17岁</b>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由张玉良改名潘玉良,<b>23岁</b>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b>26岁</b>考取官费赴法国留学,<b>28岁</b>入读于巴黎国立艺术学院;<b>30岁</b>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b>33岁</b>返回中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并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女西画家画展”,<b>63岁</b>获得比利时银奖,同年8月,在巴黎举办“中国画家潘玉良夫人美术作品展览会”,<b>72岁</b>获得比利时金质奖章、法国一级教育勋章。<br> 1977年7月22日,在法国巴黎逝世,<b>享年82岁</b>。这就是她漫漫传奇一生的经历。 <h5><font color="#167efb"><b>  《浮山古刹》</b>刘海粟对人说:“你们看,好一座别致有趣的古刹,可谓是淋漓逼真,惟妙惟肖。它说明了作者西画功底坚实,也表现了技巧的纯熟,意境不错。”</font></h5> 画家潘玉良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绘画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女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画家中,也属上乘。遍寻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艺术家,已经没有人能像她一样,画素描、画水墨、精油画、善白描、又搞雕塑、了解西方又深入探究中国女性的内心情感。可以说,她是一位跨领域、有抱负的女性艺术家。她是第一位被卢浮宫收录作品的中国人。这位传奇画家的人生经历令人深思,她出身青楼,却以艺术家的身份赢得了后世的敬仰。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潘玉良在进行人像雕塑</span></div></h5> 她与别的西画家所不同的是,对各种美术形式都有所涉及,且造诣很深:风景、人物、静物、雕塑、版画、国画,无所不精,传统写实、近代印象派和现代画派乃至于倾向中国风的中西融合……都大胆探索、游刃有余,有出色的表现。其中印象派技术和东方艺术情调是她绘画演变的两大根基,由此及彼形成了她艺术发展的轨迹。 <h5> <font color="#167efb">  <b>《窗边裸女》</b>在保利香港2014年春拍的“中国及亚洲现当代艺术”专场上,以20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3450万港元成交(加佣金),刷新了潘玉良个人世界拍卖纪录。</font></h5> <h5> <b>  </b><font color="#167efb"><b>《非洲裸女》</b>油画在2006年西泠拍卖以90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font><br></h5> <h5> <font color="#167efb">  <b>《塞纳河草地上的牛群》</b>,该画在2006年中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中,以49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  《躺在沙发上的女人》,这幅布面油画在崇原拍卖(澳门)的2006年首届澳门拍卖会上。以514万元人民币价格成交。</font></h5> <h5><font color="#167efb"><b>  《浴身裸女》</b>,2011年春在景薰楼拍卖的“20世纪华人现代及当代艺术”的专场上,以487万元的价格成交。</font></h5> <h5><b>  </b><font color="#167efb"><b>《浴后四美姿》</b>在罗芙奥2007年春拍“20与21世纪华人艺术”专场中,以717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font></h5> <h5> <b>  <font color="#167efb">《</font></b><font color="#167efb"><b>躺在沙发上的女人》</b>,这幅潘玉良作于1949年的自画像,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9,640,000港元,折合成人民币为783万元。</font></h5> 有人这样评价潘玉良,她的的油画不论是气度、修养,还是技术,在中国早期女西画家中,无人可比,在男性西画家中,也数上乘水准。她的画风基本以印象派的外光技法为基础,再融合自己的感受才情,作画不妩媚,不纤柔,反而有“狠”。用笔干脆俐落,用色主观大胆,但又非常漂亮。面对她的画总让人有一种毫不掩饰的情绪,她的豪放性格和艺术追求在她酣畅泼辣的笔触下和色彩里表露无遗,天生一副艺术家气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白菊花》</font></b></h5> 中国近现代国画家张大千评价潘玉良:“宋人最重写生,体会物情物理,传神写照,栩栩如生。元明以来,但从纸上讨生活,是以每况愈下,有清三百年更无进者。今观玉良大家写其所豢猫,温婉如生,用笔用墨的为国画正派,大可佩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窗前的女人体》</font></b></h5>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评说:“夫穷奇履险,以探询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来作画之士大夫所为不能者也,士大夫无得,而得于巾帼英雄潘玉良夫人。” <h5> <b>  </b><font color="#167efb"><b>《春之歌》</b>是潘玉良创作的代表性彩墨作品,现藏于安徽博物院。该作品创作于1941年。</font></h5>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油画家刘海粟书道:“潘玉良的作品,内容健康,技法娴熟,笔力道劲,而不失灵动之气,无女画家纤柔的缺陷,在同辈西画家中是第一流水平”。 <font color="#ed2308">潘玉良的作品在呈现出淡淡的忧伤和女性情怀的同时,又充溢着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爱情、艺术的渴望和追求,潘玉良大量的人体画和自画像在中国近现代油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由于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等的宣传和影响,潘玉良早已超出艺术史的范畴而为社会所熟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其作品在市场中的关注度,她的很多作品被著名博物馆及私人收藏。</font> 潘玉良墓葬位于法国巴黎蒙巴纳斯墓园(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与其晚年友人王守义合葬于编号145PA1977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下,碑身镶嵌其生前照片及荣誉勋章,右边是一行用中文镌刻的碑文:世界艺术家潘玉良之墓(1895~1977)。展现了这位传奇女画家异国长眠的最终归宿。(<font color="#167efb">中餐馆华人老板王守义为潘玉良晚年生活资助者,长期提供经济支持与情感陪伴。两人虽非夫妻,但共同经历异国漂泊,最终实现“生不同裘,死则同穴”的约定。</font>)<div> 她在弥留之际,一再委托好友将其留下的4900多件作品,全部捐给安徽博物院永久收藏。</div><div> 潘玉良的作品在呈现出淡淡的忧伤和女性情怀的同时,又充溢着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爱情、艺术的渴望和追求,潘玉良大量的人体画和自画像,在中国近现代油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由于一些文学、影视作品等的宣传和影响,潘玉良早已超出艺术史的范畴而为社会所熟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其作品在市场中的关注度<br><br>。</div> 今年是潘玉良先生诞辰130周年,当代著名作家石楠在安徽安庆市人民路步行街“前言后记”书店,特别推出封笔之作,长篇纪实小说<b>《画魂:潘玉良传》</b>精装纪念版,主演《潘张玉良》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及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飞等有关员受邀参加了首发式。 <h5>  <span style="font-size: 17px;"><font color="#167efb">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向石楠老师赠送由她主演的黃梅戏《潘张玉良》剧照画册。</font></span><font color="#167efb"><br></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石楠老师现场为购书者签名</font><br></h5> <h5>  <font color="#167efb">《一生所求.爱与自由》纪念潘玉良诞辰130周年暨《画魂:潘玉良传》新书分享会现场.</font></h5> <font color="#b06fbb">此文采写只是个人行为,有不对之处可提出但莫责怪。<br>微信号:HUJIANSHEN1952<br></font><h5><font color="#b06fbb">胡建生 摄影报道(13013163110)</font>(作品照片来网络)</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