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赵驰散文】 ‍李光前:大爱无疆的教育先行者

童赵驰

<p class="ql-block">  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一幢建筑尤为引人注目——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它不仅以宏大的建筑格局和丰富的东南亚自然遗产展品震撼人心,更因其冠名者“李光前”而引发深思:一位个人名字何以与国家级博物馆并列?这背后,正是一个海外华侨以一己之力扶持教育、回馈社会、兼济天下的动人传奇。</p><p class="ql-block"> 今天,走进这个博物馆,虽然展品让我惊叹自然之奇伟,但更让我心潮澎湃的,是这位命名者本身的故事。他不仅是新加坡著名实业家、东南亚著名慈善家,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一座丰碑。李光前以“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信念,长达数十年投入教育公益事业,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遗产。他是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知识与文明的传播者,是现代华侨家国情怀的最佳典范。</p> 南洋崛起的华侨巨擘 <p class="ql-block">  李光前,1893年出生于福建南安芙蓉乡(今梅山镇),幼年随父南渡星洲(即新加坡),走上异国谋生之路。年仅10岁的他便初尝人间辛酸,却也在异乡的历练中锻造出坚毅与果敢的个性。早年的求学历程遍布华侨教育的主干脉络:暨南学堂、清华学堂预科、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他是典型的知识青年,却因辛亥革命爆发中断学业,走上经商之路。</p><p class="ql-block"> 这或许是历史的必然。李光前凭借非凡商业才华,迅速崭露头角。1916年,加入“橡胶大王”陈嘉庚创立的谦益公司,成为其得力助手;1927年,他毅然独立创业,创办南益集团,涉足橡胶、黄梨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一步步建立起横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的商业帝国。他被誉为“橡胶和黄梨大王”,不仅是财富象征,更是东南亚华人企业家的精神灯塔。</p><p class="ql-block"> 然而,李光前的伟大之处从不止于财富。他真正为人称道、为世所敬仰的,是他用财富点燃教育之光、用慈善托起希望之翼的高尚情怀。</p> 教育,是他毕生的信仰 <p class="ql-block">  李光前一生笃信“教育兴国,知识强民”的理念,将个人财富视为社会公共财富,终身支持教育事业。 </p><p class="ql-block"> 1938年,战火尚未波及南洋,李光前便开始筹资在家乡梅山创办国专小学、国光中学、梅山师范等教育机构,逐步形成结构完整、师资雄厚、校舍齐全的“梅山学村”。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罕见的海外华侨以个人力量大规模兴办乡村教育的典范工程。</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动荡不安、教育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李光前不顾经济形势和政治风险,累计投入超过400万元巨资兴学。他深知,唯有教育,才能真正改变个人命运、提升家族层级,进而富强民族。他在家乡广设奖学金、聘请名师、资助寒门学子,令无数学子从乡村走向世界,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p><p class="ql-block"> 梅山学村不仅是一座教学园区,更是一座精神灯塔,传承着李光前“学以立身、志以济世”的宏愿。</p><p class="ql-block"> 除了根植乡土,李光前亦目光远大,广泛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他是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华侨大学的重要捐资者,助力无数海内外学子圆梦高等教育。</p><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光前与陈嘉庚在教育事业上珠联璧合,理念一致,携手共建福建的华侨教育体系,推动华侨教育“南强北进、东拓西延”。他不仅捐资,还亲自参与学校的规划与发展,用实际行动推动教育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1962年,李光前出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校长。这一职位象征着政府对其教育理想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数十年深耕教育事业的最高致敬。他用责任与远见,为新加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助推国家走上科技强国之路。</p> 李氏基金”:跨越世纪的慈善丰碑 <p class="ql-block">  1952年,李光前成立了“李氏基金”(Lee Foundation),作为永久性教育慈善基金。这是东南亚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私人慈善基金之一。成立之初,李光前就郑重声明:该基金旨在“推动教育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其用途将永远用于教育、医疗及公益事业,不得挪作他用。</p><p class="ql-block"> 至今,“李氏基金”已累计捐出超过3亿元人民币,涵盖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数百所学校和大学。它资助的不仅是校舍建设、教学设备,还包括贫困学生奖助学金、教师培训、研究项目乃至整个学科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正因其深远的影响力,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等多所顶尖学府,都设有以李光前命名的图书馆、学院或奖学金。而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中国高校,也深受其资助恩惠。其教育投入堪称典范,跨越国界,惠及亿万人。</p><p class="ql-block"> 除教育外,“李氏基金”也广泛支持医疗事业。在新加坡,李光前医院、李光前护理中心等公立医疗机构承载着他的大爱精神,为弱势群体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医疗服务。新加坡社会至今仍传颂着“李公造福”的佳话。</p> 朴素而高尚的精神内核 <p class="ql-block">  李光前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他的财富与成就,更因为他一生所持的精神品质:创业、仁爱、家国之心。</p><p class="ql-block"> 他是中国近现代少有的商业奇才。从年少无依、移居南洋,到建立跨国产业集团,他用一双手书写了“草根逆袭”的传奇。但他从未因成功而骄傲,反而更加敬畏社会、感恩时代,坚信“富而有责”。</p><p class="ql-block"> 令人动容的是,李光前虽拥有巨额财富,却生活俭朴。他日常饮食极其简单,不讲排场、不喜奢华,甚至因长期营养不良而罹患肝癌。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和社会。他用自己的苦行,成就了无数家庭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李光前多次组织和参与募捐活动,支援中国军民抗敌;战后,他大力支持家乡重建和教育恢复。即使身处海外,他始终心系祖国,忧国忧民,体现出典型华侨的家国一体精神。</p><p class="ql-block"> “身在南洋,心系中华。”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血脉和民族认同,促使他将毕生心力投入祖国家乡的教育建设之中,践行“教育强国”的伟大理想。</p> 永不凋谢的精神遗产 <p class="ql-block">  今天,李光前虽已作古,但他的精神与影响却未曾消逝。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李光前医学院、李光前奖学金……一个个铭刻他名字的机构,不仅是他慈善生涯的物证,更是他精神不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南安,梅山学村依旧书声琅琅;在新加坡,成千上万的学生正从他捐建的图书馆中汲取知识;在世界各地,无数学者正从“李氏基金”的资助中探索科学前沿。李光前虽远离人世,但他的善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他用生命与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慈善家”:“一己之力可济百万人,一世之志能润千秋人心。”他是教育的播种者,是慈善的开拓者,更是华人世界精神文明的引路者。</p> 永铭心中 <p class="ql-block">  “以一人之力,造千万之福。”李光前一生淡泊名利,热心公益,其教育捐资之巨、时间之长、影响之广,足以彪炳史册。他不仅以物质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更以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人。</p><p class="ql-block"> 走出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我不禁想,这些斑斓的化石、珍贵的标本、宏伟的展厅固然令人震撼,但它们真正的意义,来自于背后那一位仁者无疆的伟人——李光前。他让知识流传、让文明延续、让社会进步。</p><p class="ql-block"> 他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超越时代的榜样。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传承他的精神,为他未竟的教育梦添砖加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