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中医药堂” ‍

志华说邮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苏州的雷允上、广东的陈李济则是被大家公认的最有名的中医药堂。“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这是民间对中医药堂的美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2010年11月2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中医药堂》特种邮票一套4枚,分别是同仁堂、庆余堂、雷允上、陈李济四所老字号国药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同仁堂邮票图案有针刺治疗。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在清康熙八年(1669)由乐显扬创办,至今已经有356年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胡庆余堂,始创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是我国全面配制中成药、规模较大、创设较早的著名国药店,有“江南药王”之誉。邮票是庆余堂,主图为制药器具、“庆余堂”开业报纸(局部)和作坊制药时的场景,上面是药堂牌匾,背景为店铺外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雷允上药店,在清雍正十二年(1734)由姑苏名医雷大升创始,以“六神丸”为代表的中成药,是吴门温病学派治病用药的经典体现,被誉为中华国药的瑰宝。邮票图案为雷允上,画面主图近景为药店在用传统药钵熬制汤剂、戥秤、铜杵臼、中药饮片包装,中景为药工进行碾药和分拣草药操作,上方为“雷允上”牌匾,背景为雷允上店铺外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州陈李济,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600),迄今已有400多年。陈李济于清初首创、制售的蜡壳丸,首开中药包装工艺先河。陈李济邮票主图为选药器具和“陈李济”作坊里选药材时的场景,上面是药堂牌匾,背景为店铺外景。</b></p> <p class="ql-block">这些中医药堂历经沧桑的发展史、神秘独特的制药技艺、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建筑店铺以及独具魅力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可以说是积聚了中国传统医药商业文化之精华。中医药堂一般在区域内形成了多个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中医流派,涵盖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外科多个领域。这些流派诊疗技艺精湛,代代相传,惠及广大百姓,为百姓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称得上是我们百姓周围的中医药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2px;">话说“坐堂”一名,指官吏出庭命理案体处理事务,因坐于厅堂而得名。“清朝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各责小板五百完案。”(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足以证明。由此引出另一涵义,在民间指中医师行医之处。坐堂的由来: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诸如什么“济生堂”“同仁堂”“长春堂”“童涵春堂”等。以致有些药店沿变到后来发展成药材加工厂、制药厂等,且仍然保留着这些老字号。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杭州的“胡庆馀堂”、上海的“童涵春堂”等,至今仍名扬海内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图 童涵春堂商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入职于上海南市区医药公司业务工作,曾聆听原人民路中心店(后改为“童涵春堂中心店”)包光宇书记的介绍,他说:给病家配药的称为药铺(店、号),规模比较大,有“坐堂问医”才称为“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上海童涵春堂国药号又称“”童涵春堂“。堂的由来,先于古代建筑的结构,不论是官衙还是宅第,大户人家院子一般为三间、五间、七间……奇数,必有居中一间为堂屋,作为会客之地。汉献帝时,疫病流行,病亡无数,朝廷有“太守不得擅进民宅”规定,当时,长沙府太守张仲景想出办法,在公堂上挂一幅“张仲景坐堂行医”帘子,案毕即为百姓看病。后人为了显赫把“堂”当成古老或历史悠久的象征,在一个时期被“公认”为是卖药的,成了药店的“专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如今,我国虽然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房实体店密集开设在我们百姓周围,中医中药在老字号里从分开又进入融合,在国家的政策鼓励下,一批老字号开设了中医医院,多数老字号在店堂里面开设了中医馆,许多老字号还建立了名医名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整理发掘继承弘扬老字号里的名医名药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老字号古木逢春,重放异彩。坚持做好中医药传承,守护一方百姓平安,是每一个百年老字号祖辈相传的责任。历经数百年的老字号,在中医药行业保持着良心和精神,是中医药人坚持下去的希望,更是国粹之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结尾: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又是中医药工作者,大声疾呼寄希望国家邮政局重视中医药堂邮票的发行工作,把老字号中医药堂通过邮票向全世界人民展现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邮票代表世界,作为世界名片也是外交送礼最佳所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