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与山水间,收藏满程的温柔,——东莞退休旅友赴河源两日游漫记

吕道宁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时光与山水间,收藏满程的温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莞退休旅友赴河源两日游漫记</b></p><p class="ql-block"><b>○吕道宁</b></p><p class="ql-block">七月的风总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意,像一封来自远方的邀请函。2025年7月12日清晨,我和我太太与东莞的四位好姐妹凑成一行六人,跟着丰行国际旅行社的旗子,踏上了广东河源的土地。原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短途游,却没想这两天的时光,像被施了魔法般,把客家的烟火、莲花的诗意、历史的厚重、喷泉的壮阔与鹰嘴桃的清甜,揉进了我们的记忆相册。</p> <p class="ql-block"><b>○ 客家女奇妙乐园——在时光褶皱里,触摸生活的温度</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刚驶入河源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客家女奇妙乐园的青砖黛瓦就从现代厂房的间隙里探出头来,像一位穿旗袍的女子站在玻璃幕墙间,既古典又鲜活。我们一行已被门口那尊“客家女”石雕吸引——她肩上挑着箩筐,筐里一边是稻穗,一边是芯片,原来这就是现代与传统的初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客家味道之旅》展区飘来的香气,比任何指引都更急切地拉着我们向前。酿豆腐的焦香混着黄酒的醇厚,在空气里织成一张温暖的网。玻璃柜里,梅菜扣肉的油光泛着琥珀色,让我们一行6人忍不住掏出手机,镜头怼得极近,仿佛要透过屏幕尝到那咸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转过美食区,民俗展示厅里的老物件正低声诉说过往。织布机的木梭上还缠着半缕蓝染丝线,仿佛下一秒就会有巧妇坐下来,将时光织进布匹;八仙桌的木纹里嵌着经年的茶渍,恍惚能看见围坐的族人,用客家话讲着丰收的故事。好奇的我对着一幅“客家迁徙图”出神:“原来我们的祖辈,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我心里在想,那些在史书中冰冷的“迁徙”二字,此刻化作了画面里挑着行囊的身影,带着烟火气,也带着沉甸甸的坚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主题研学区的互动体验区瞬间拉回轻松的氛围。大家走到“研学小课堂”前对“实践出真知,勤奋出天才”这副对联非常感兴趣,纷纷站在这里拍照留影,总想把研学这种好的学风带回家中。客家特产区的货架上,五指毛桃、客家娘酒、手工腐竹和手工姜糖排得整整齐齐,我们像蜜蜂采蜜般穿梭其间,不少游客的购物袋很快鼓了起来,我们一行6人也纷纷买了一些姜糖之类的食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乐园时,阳光正好斜照在门楣的“客”字上,笔画间的留白里,仿佛藏着我们刚才的欢声笑语。大家相视一笑,默契地加快脚步——下一站的太空莲,正在东源县的田埂上,等着我们赴一场夏日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向快乐出发</p> <p class="ql-block"><b>○ 观塘太空莲田,邂逅夏日的诗意</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客家女奇妙乐园出来,车子沿着东江缓缓行驶。杨导说:“下一站带你们看‘上过天’的莲花。”大家都来了兴致,纷纷猜测太空莲到底长啥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东源县东江创谷风貌带的观塘村一到,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百亩荷塘像一块巨大的绿绸铺在田野间,粉白相间的莲花星星点点,风一吹,整幅绸子都动了起来,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香。“这就是太空莲?”一位游客举起手机,镜头根本装不下这满眼的绿与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导游杨先生指着荷塘深处介绍:“这些莲花可不一般,六次上太空呢。在宇宙里受了高能粒子、微重力的影响,回来就成了‘优等生’。”另一位拿着旗子的导游指着一片荷叶对游客们说:“你们瞧,这里的叶片比普通荷叶大一圈,花期能从六月开到九月,花量还多,难怪人家说这里是‘荷花不谢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荷塘边的小道慢慢走,眼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阔。不少游客美女已经开启了“拍照模式”,有的站在荷花丛旁浅笑,有的用手拉着荷叶当导具,还有的蹲在栈道边拍水中的倒影。我和太太看着游客们的身影在荷塘边移动,我突然冒出一种感受,最好的旅行不就是这样吗?不用赶时间,不用想琐事,身边有亲人,眼前有美景,连风都带着笑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来这儿,这儿花多!”同行的宝珠妹妹在不远处招手,她身后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阔,身前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我们一行6人赶紧围过去,我自告奋勇当摄影师,“一二三,笑!”快门按下的瞬间,一阵风吹过,荷花荷叶同时倾斜,像在为五位美女的合影鞠躬。临别时,我们回头望去,只见百亩荷塘里那些曾在太空遨游的莲,此刻正安静地立在人间,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温柔,也守护着我们六人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 东源县博物馆——在时光长廊里,读懂一片土地的心跳</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7月12日下午,我们从太空莲基地的清新绿意中走出,踏入东源县博物馆,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的屏障。这座矗立在东江河畔的新馆,现代建筑的利落线条与河风的温润气息完美交融,刚进门,我们就被那份庄重又亲和的氛围所包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的四大常设展览,宛如一部立体的东源史诗,等待着我们去翻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然历史展厅里,光影巧妙地勾勒出这片土地亿万年的变迁。那些静静陈列在灯光下的化石与标本,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远古的秘密。我们看到了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它们形态各异,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每一道纹路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还有一些古生物化石,那巨大的恐龙牙齿化石让我们惊叹不已,仿佛能想象出当年恐龙在这片土地上纵横驰骋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东源历史文化展区则用一件件文物串联起了这里的人文脉络。从古朴的陶器到精美的青铜器,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玉器,每一件文物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陶器上的纹路虽然简单,却蕴含着先民们的生活智慧;古驿道的模型细致入微,让我们仿佛能看到当年商旅往来、马蹄声声的繁忙景象,真切地触摸到先民们的生活温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让我们触动的是新丰江水库移民历史展。在声光电技术复原的场景中,老照片与口述影像相互交织。那些背井离乡的故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带着烟火气的生命记忆。我们看到了移民们当年居住的简陋房屋模型,听到了他们讲述离开家乡时的不舍与对新生活的期盼,每个人的眼眶都有些湿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馆外的文化长廊更像是展览的延伸叙事。我们一行六人穿过廊柱,廊柱上“东源文明”的图文,与我们刚看过的太空莲田的蓬勃生机奇妙呼应。这一刻,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原来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承载着自然的馈赠与人文的坚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短短几个小时的游览,却像与东源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那些通过数字化技术活化的历史,让我们读懂了脚下这片土地的厚重,也更明白了今日生机的由来。走出博物馆时,我们一行六人的心中都满是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b>○ 河源喷泉——在夜色里,仰望一座城市的豪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丝绒,慢慢覆盖了河源市区。晚饭后,我们六人撑着伞,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入住的维也纳酒店向江边走去。雨丝微凉,却挡不住大家的兴致——今晚,我们要去赴一场与亚洲第一高喷泉的约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江边早已挤满了人,雨声、笑声、江水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序曲。我们找到了一处最佳观景点,对岸的灯光在雨雾中晕染开来,像一幅朦胧的画。“还有五分钟!”我看了看表,语气里满是期待。大家纷纷举起手机,镜头对准江面中央那个不起眼的喷头,仿佛在等待一场奇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八点整,第一缕灯光骤然亮起,刺破暮色。紧接着,“轰隆”一声,水柱像一条沉睡的巨龙猛然苏醒,带着撼动人心的力量,直插云霄。169米!在夜色里,它像一把银色的利剑,要将天地劈开;又像一条通天的路,连接着人间与苍穹。雨还在下,水珠被灯光染成七彩,像无数颗流星从天上坠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个乐章流转,喷泉也随之变幻出万千姿态。有时,水柱如万箭齐发,凌厉得让人屏息;有时,又像一朵朵巨大的莲花在江面绽放,温柔得叫人沉醉;最妙的是“孔雀开屏”,无数细小的水柱向两侧展开,在灯光下闪着光,真像一只开屏的孔雀,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哇塞,太震撼了!”我望着那直冲天际的水柱,忽然觉得,它哪里只是一汪泉水?分明是河源人骨子里的劲儿——是开山辟路的坚韧,是敢为人先的豪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化作这道擎天巨柱,在夜空中书写着蓬勃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雨渐渐停了,晚风带着江水的潮气吹来,吹散了些许人群。喷泉落幕的瞬间,江面恢复了平静,只剩下水花坠落的声音,像一场盛大演出后的余韵。很多观众仍站在江边,不想离开。远处的灯光映在江面上,和我们眼里的光交相辉映。“原来一座城市的夜晚,可以这么动人。”我们6人中的凤姐轻声说,语气里满是感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去的路上,很多看客和我们一样还在叽叽喳喳地讨论刚才的喷泉。我悄悄抬头,夜空格外清澈,仿佛那道擎天的水柱,还在夜色里矗立,为我们照亮前路,也为这座城市,镀上了一层永不熄灭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b>○ 连平鹰嘴桃乡,舌尖上的夏天</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7月13日晨光漫过车窗时,我们的旅游团队乘着旅游大巴正驶向中国鹰嘴桃之乡——连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午10时许,早饭的余温还在胃里,路边的民房墙上,3D桃树壁画栩栩如生,粉嘟嘟的桃子像要从墙上跳下来。“快到了!”杨导的声音带着笑意,“中国鹰嘴桃之乡,连平桃花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说是桃花山,七月里自然不见桃花,可这里藏着比桃花更诱人的景致。车子刚停稳,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万亩果园在九连山的余脉间铺展,枝头沉甸甸的鹰嘴桃顶着嫩黄的绒毛,尖喙微勾,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挤挤挨挨地挂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果农周先生已经在果园的家门口等候我们了,他皮肤微黑,笑容却格外淳朴。他一边招呼着游客,一边微笑着说:“来,尝尝!咱们这里的桃,都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甜得很。”我接过周先生递过来的桃子,咬下一大口——“咔嚓”一声,清甜的汁水瞬间浸满舌尖,带着阳光和山风的味道,一点都不酸,甜得恰到好处。果肉脆嫩,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心里都甜丝丝的。“太好吃了!”同车的一些游客已经迫不及待地拿着果盒冲进果园,开始自己动手摘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说七月上旬的“蜜桃品尝节”才热闹,可此刻亲手采摘的快乐,早已胜过想象中的喧嚣。站在果园高处望去,连片的桃林顺着山势起伏,远处的九连山影影绰绰,空气里浮动着淡淡的果香。原来所谓“清爽世界”,不只是蜜桃的甜,更是这山间清风、满目青翠,和咬下第一口时,从舌尖甜到心里的满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6人欣喜地在桃园里不停地拍照留影,同行的还有不少游客兴致地在桃园里摘桃、品桃和买桃,归程时旅行社给每个游客送上了一盒沉甸甸的鹰嘴桃,不少游客感叹到连平的夏天,原来都藏在这颗带着尖喙的桃子里……</p> <p class="ql-block"><b>尾声:把河源的温柔,折进记忆的相册</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两天的旅程,像一场不愿醒来的梦。当车驶回熟悉的城市东莞,我们六人手里都提着沉甸甸的伴手礼,心里却装着更满的东西——是客家女奇妙乐园里的文化香,是观塘太空莲的清甜味,是东源县博物馆的时光重,是河源喷泉的夜未央,是连平鹰嘴桃的夏日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是的,有些地方,去一次就够了;有些地方,去一次就会想再去。河源,就是后者。它不像那些热门景点,用喧嚣吸引你,而是像一位温润的老友,用它的文化、它的山水、它的味道,慢慢打动你,让你在离开后,总会不经意地想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我沉静下来动笔写下这篇游记。相册里,还有我们在客家女乐园的合影,在太空莲田的笑脸,在博物馆的沉思,在喷泉前的惊叹,在桃园里的满足。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我们六人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原来最好的旅行,从来不是去多远的地方,而是身边有对的人,眼前有动人的景,心里有满满的暖。河源的两天,像一颗饱满的鹰嘴桃,咬下去,全是甜。而那些和亲人好友一起走过的路,看过的景,尝过的味,都会化作生命里最珍贵的糖,在往后的日子里,时不时拿出来尝尝,心里就会泛起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把河源的温柔,轻轻折进记忆的相册。下次翻开时,一定还能闻到那股清甜,看到那片青绿,听到那阵欢笑,想起那段六人同行的、闪闪发光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吕道宁,1956年出生,属猴,热爱生活,爱好运动、摄影、旅游和写作,中共党员,高级编辑,资深媒体人,曾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公开出版过《新闻论谈录》、《新闻启示录》、《营销正能量》、《问鼎中国新闻奖》等新闻论著和新闻业务书籍。2016年退休后随女儿定居广东东莞。</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