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汝阳农村,正经历着集体化时代的特殊岁月。在那个物质匮乏却精神昂扬的年代,改造山河,兴修水利成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为壮阔的劳动图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小店镇红雨水库就是汝阳县水利灌溉工程之一。1975年冬。小店公社决定拦截练溪河上游,建造库容量81万立方米的红雨水库,增加水浇地2千亩。水利工地开工后,工地上总是人声鼎沸,天刚蒙蒙亮,小店、马庄、虎寨、紫逻四个生产大队的号声就吹响了,男女老少扛着铁锹、挑着箩筐、拉着架子车,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向工地进发。水库大坝、干渠、遂道、渡槽等工地上红旗招展,高音喇叭里播放着革命歌曲。村里的土墙上、工地土磷上都用石灰刷着"农业学大寨""人定胜天"”愚公移山”“水水是农业的命脉”的标语。社员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裳,脚踩解放鞋或千层底布鞋,在冰天雪地的寒风中,依然干的热火朝天挥汗如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雨水库水利工程的修建全靠人力。挖渠的排成一字长龙,用铁锹一铲一铲地掘土;运土的队伍像蚂蚁搬家,箩筐、架子车全都派上用场。夯实地基用的是石磙,几个壮劳力喊着号子拉动。修建大坝开山炸石,乱石经过一凿一凿变成规整划一石块,再运至大坝垒砌。石坝自行没计内拱券砌,高34米,非常最壮观。</p><p class="ql-block"> 那时,红雨水库工地上只有一架测量仪离不开大坝,为不影响遂道、渡槽等工程进度,社员们中的能工巧匠就用一个盛着半盆水的水盆,一个浮在水面上的倒过来的小板凳,板凳上连着一根线,与对面撑木棍的人相互配合,通过棍子两端的两点和要测定的点共三个点连成一条线,来测量水平和打洞方向。社员们在修建跨越河流的渡槽时,也采用了土筑方法。先两山之间的沟中,从别处运土,堆成拱形土堆当券壳。在士堆上垒砌石块渡槽。工地上社员们不光这些土办法,他们实践中还创造炸石节省炸药、遂道放炮快速除烟等智慧方法。</p> <p class="ql-block"> 红雨水库及附属水利设施建成后,滋养了干旱缺水的坡地农田。七十年代改造山河这段集体劳动的岁月,既承载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方式,也见证了社员们改变山河的坚韧力量。从曾经“战天斗地”的红雨水库、闫扒渡槽、迎春洞等水利建设工地,到如今“望山见水”的文化传承,见证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记录了那个火红年代社员们的精神风貌。这些在艰苦奋斗岁月中建设出来的水利工程,终将在保护与传承中,继续滋养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未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