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腾格里沙漠作为中国第四大沙漠,横跨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三省区,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己动手制作了80x80左右的草方格,现在,草方格从一项简单的固沙技术,已发展成为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科研创新和民生改善于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展现了人类与沙漠和谐共生的方式。这项源自中国的固沙防沙技术仍在不断进步,继续为全球生态安全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腾格里沙漠最令人惊叹的自然资源特色在于其"沙水相依"的独特景观。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干旱荒凉的沙漠不同,腾格里沙漠内分布着130多个大小不一的湖泊,形成了罕见的"沙漠湿地"生态系统</p> <p class="ql-block">在沙漠中取水时需要依靠对沙漠地形的观察,干涸河床转弯处外侧最低点往下挖0.8-1.8米,三面高、中间低的簸箕形地形、植物生长多的地方(尤其是弯曲处外侧)或沙丘底部都可能蓄积地下水。</p> <p class="ql-block">西夏文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创制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因为西夏以前一直都是运用汉字,所以还是在字的笔划、形态、书写规划上,都未能脱离汉字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西夏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见证,其出土的实物证据不仅填补了早期活字印刷术的空白,还纠正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印刷术起源的质疑。西夏活字印刷的发现不仅改写了印刷史,还证明了中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其木活字和泥活字印刷品为研究活字技术提供了珍贵实物,并强化了中国作为印刷术起源国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西夏文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吸收了儒家文化作为其治国之本。其统辖区内有大量汉人及其他民族成员,又处于汉文化的长期影响之下,因此,只有汉族的儒学文化,代替和改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孔子在西夏得到了皇帝一样的尊重,在西夏被成为“至圣文宣帝”</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1日,西夏陵凭借其历史见证性和文化交融特征,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11至13世纪宁夏平原的历史空白。12</p> <p class="ql-block">陵园吸收唐宋陵制,结合佛教文化,以夯土建筑为主体,布局采用“背山面水”理念,轴线与贺兰山峰峦呼应,凸显恢弘气势。</p> <p class="ql-block">西夏陵不仅是西夏王朝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交融的象征。其申遗成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这个曾雄踞西北200年的王朝,也为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