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我的爱</p><p class="ql-block"> ——梁桂连女士文集《大山深处有人家》序</p><p class="ql-block"> 文/李喜平</p><p class="ql-block"> 古语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作家的人情,流淌在笔尖,书写在纸上,渗透到自己的作品里,纸短情长。梁桂连女士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将自己的情感从个人空间升华到故乡广袤的土地上。她的作品是用生命与灵魂孕育成甜蜜的果实,是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礼赞!</p><p class="ql-block"> 梁桂连女士是20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个文青,是极具乡土情怀的人。她热爱故乡的土地,热爱父老乡亲,热爱自己的平凡生活,因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将自己最美好的情愫凝聚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于是,作品里就有了浓郁的乡情乡韵乡真。</p><p class="ql-block"> 纵观梁女士的文学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是萌发期。以小说创作为主,她特别为那些改变命运的青年发声,彰显出很好的文学素养与悲悯的人文情怀,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第二个时期,从新千年伊始,逐步进入了成熟期,各种文学题材粉墨登场,创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表现其家国情怀和故土情结,是“历经风雨见彩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广大女性也迎来自己的春天。她们勇敢地站出来,冲破传统的束缚和理念,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奋斗自己的幸福人生,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去。这些都成为梁女士小说中的人物与素材。其中《翠翠的婚事》《漂亮的嫂嫂》《这么明的月亮》《我要当村长》《嫁人前后》《上坟》等乡村小说,就是在这个时段完成的。作品生动讲述了几个乡村女性的成长故事 ,塑造了乡村女青年的觉醒与奋斗的形象。小说虽然稚嫩可不乏才气,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这些作品大都发表在当时兴县的文学刊物《溪流》上。其中,诗歌《青春》,发表于1984年的《吕梁文学》和1985年5月4日的《山西青年报》,《漂亮的嫂嫂》发表在1985年第二期《吕梁文学》上。</p><p class="ql-block"> 关注人的命运,特别是关注妇女的命运,是她小说的一个亮点。她敏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将这些人和事,善于融入时代变革的大氛围下,是乡村女性在改革开放初期觉悟和变化的真实记录,寄托着她对新形势下乡村女性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理想。表明梁女士有很好的悟性和鉴别能力、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开始,她进入了第二次创作高潮,作品井喷式地爆发,佳作连连: 2018年冬,她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大山深处有人家》一经发表,就引发了轰动。这首诗成为她的代表作、成名作,佐证了她的诗家本色和文化人的真性情。</p><p class="ql-block"> 易地搬迁,是消除贫困的一个重要举措。梁女士亲眼见证了村民对搬迁的渴望、恐慌和忧虑。《大山深处有人家》一诗描绘了村民的艰辛、挣扎、去留抉择和生活转变,最后终于走出了大山,走向新生活。这首诗作,为脱贫攻坚写下了浓妆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大山深处有人家》诗作一经发表,有识之士就发现了其社会效应和文学魅力。相继在兴县县委机关报《新兴县》、《吕梁文学》、《昌平文艺》上发表。继而诗家、诗评家好评如潮:“时代诗史”,“扶贫攻坚的扛鼎之作”,“诗体纪实小小说”……同时,以诗、画、音、舞的形式搬上了2020年兴县县委、政府举办的元旦晚会,反响强烈。同年吕梁市网络春晚迅速编排直播,山西电视台与山西省商侨联合会、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小店区政府等多家媒体联动晚会,也以诗、画、音、舞的形式搬上舞台、电视。因而,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扶贫攻坚、决胜小康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看到了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与愿景。文学深入人心、鼓舞人心的价值和力量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诗作的成功,她文学创作的蓬勃热情,一发而不可收。近几年,她散文与诗歌创作,更有精彩的演绎,在她的笔下,有:</p><p class="ql-block"> 1、英雄模范荟萃:这本文集中有她父亲参加八路军抗击日寇的英雄传奇,有全国劳模贾宝执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的动人故事,有战天斗地女英雄张改秀的光辉事迹,有植树造林模范高华处几十年的坚守,有乡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担当与作为,有返乡创业者的开拓与奉献……作者用饱满的热情、用文学笔调、用欣赏的目光,聚焦这些杰出人物,书写着新时代的兴县英雄传;</p><p class="ql-block"> 2、乡村振兴纪实:2023年,她走访兴县的乡间村镇,从黑茶山下到黄河之滨,从蔚汾河畔到大峪口古渡,所到之处,都是乡村的焕然一新:都是面貌一新、交通发达、产业兴旺、群众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她满腔热情地欣赏乡村文化、乡村生活、乡村振兴和生态之美,忠实描绘出一幅幅乡村画像和一个个乡村振兴的真实样板,是新世纪吕梁山的山乡巨变;</p><p class="ql-block"> 3、 儿女情长的抒发:父母的慈爱,亲人的牵挂,老家的怀念,儿时的依恋,山乡的沧桑巨变,都成了她寄托乡愁的载体,一一融入了浓烈的乡情。在她描绘的故土中,有代表着人性真善美的最深刻的记忆,有展示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乡村生活的苦涩与艰辛历程,有田园牧歌式的秀美风景……我的故乡我的爱!</p><p class="ql-block"> 眼前直下三千字,都是悠悠故乡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她这里,就是乡情一脉。梁女士热爱故土,对故乡和亲人有着挚爱和情义的灵魂。因而,在她笔下,万物有了色彩,山水有了生命,人事有了情感。故乡就成为英雄辈出的沃土,成为前程似锦的壮美风景,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温馨港湾……阅读这样充满温馨与真情的句子,是在分享着一席爱的盛宴——亲情关怀,生命关照,乡土关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梁女士还是一个行胜于言的人。她多年在乡村任教,长期离土不离乡,自然对乡亲们的喜怒哀乐有着深切的了解和切身的感受,他们的急难愁盼成为她心头的牵挂,不时流诸笔端。同时,为感染和唤醒更多的人对故乡的热爱,她创办了微信公众号——《乡村驿站》。这个平台,成为聚拢一大批热爱故乡的文化人才、宣传故乡的乡土人情、弘扬故乡人奋斗精神的文化阵地。从“守望乡土,留住乡音,倾诉乡情”的办台宗旨,足见其良苦用心;从她多少年的苦心积虑、乐此不疲的操办,足见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与真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热爱故乡,从我做起。</p><p class="ql-block"> 新近,梁女士结集她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稿,即将付梓。她约我撰写一篇序言,我有点忐忑,主要是自己心有余力不足。可盛情之下,只能斗胆勾略,去抛砖引玉了。</p><p class="ql-block"> 作品是作家的自供状。用作品说话 ,才是品味评价作品、作家的硬道理。我与梁女士是同事,又是文学好友,她的作品我大都熟悉。现在,我将梁女士的其诗、其文、其人,连缀一通,拙笔成文,正所谓知人论文,以文解人。首先褒赞梁女士的文人功夫和家山深情,其次便于读者通过以上微言,理解作者的创作初衷与艺术造诣。能否为序,另当别论,在我看来,就姑且为序好了!</p><p class="ql-block"> 为表示对梁女士及作品的感佩,一首小诗呈上:</p><p class="ql-block"> 故乡情</p><p class="ql-block">回望家乡放眼明,悠悠一卷诉心声。</p><p class="ql-block">吟哦山水故园梦,惦念亲人儿女情。</p><p class="ql-block">方寸诗书彰素志,几多忠孝赋苍生。</p><p class="ql-block">行间字里都含爱,秀美风光苦乐耕。</p><p class="ql-block"> 2025.1.10于并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