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太平古城项目于2019年11月7日由浙江万众达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全椒县人民政府签约确定开发建设。总规划面积 1.8平方公里,定位打造:代言全椒文化元素的区域文旅品牌地标,驱动全椒城市夜经济的文化消费引擎,统领全椒全域旅游及门户接待的集散中心。 </p> <p class="ql-block"> 踏入太平古城,像是一脚迈进了旧时光。青石板路蜿蜒向前,脚踩其上,哒哒声似在和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 项目核心区约600亩,总投资规模约38亿元,分二期开发建设,一期150亩,投资规模 20 亿元;二期投资规模18 亿元。项目一期工程以33 米高纯榫卯结构地标塔楼缙福楼领衔,由128栋精雕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同时设有历史人文馆展示历代全椒著名人物。代表性建筑缙福楼、平赋堂、苛山古戏台,作为国宝级精雕木刻建筑的典范,让太平古城成为古典建筑和传统木工建造技艺文化展示的交流平台。(景区介绍)</p> <p class="ql-block"> 这座高达九丈九尺(约33米)的古建筑,坐落于太平古城的中心位置,是全城视野最开阔的至高点。它紧邻襄河,背靠济平桥,自明中期建成以来,历经五百余年风雨沧桑,依旧屹立不倒。缙福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精湛的木结构工艺,全楼通过榫卯结构巧妙相连,无一钉一铆,展现了古建筑匠人的卓越智慧与精湛技艺。这种榫卯结构,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所在,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结晶。</p><p class="ql-block"> 缙福楼巍峨矗立,榫卯架构的精巧令人称奇,层层叠叠的檐角,如雄鹰展翅,承载着岁月重量。登楼远眺,古城全貌尽收眼底,新旧建筑交融,现代的楼影在古意中若隐若现,奇妙的时空交织感漫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缙福楼之名,寓意深远。其中,“缙”字源于古代官员所穿的红色服饰,象征着尊贵与权力,而“福”则蕴含着五福临门的美好期许。因此,缙福楼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 沿河畔而行,绿水悠悠,倒映着古建的身影,那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在波光里晃出古韵。游船静泊,恍惚间,似能看见昔日舟楫往来、人声喧嚷的热闹图景。</p> <p class="ql-block"> 石桥横跨水面,圆圆的桥洞框住流动的水与两岸风景,成了天然的画框。漫步古城,老店铺里藏着传统手艺,匠人的专注、物件的温度,熨帖着喧嚣的心。</p> <p class="ql-block"> 太平古城,没有急行军般的游览节奏,有的是慢悠悠的、沉浸式的岁月体验,让人流连,愿把脚步和目光,都交付给这满溢古韵的角落 。</p> <p class="ql-block"> 太平桥因独特的民俗活动“走太平”成为网红地标。这一传统始于东汉,每年正月十六,数十万民众聚集于此,寓意消灾祈福、祈求平安。活动延续1800多年,近年参与人数超60万,包括海内外游客,形成盛大的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2010年重修后,桥长90米,宽16米,采用三跨连续梁廊桥结构,融合琉璃瓦亭台、玉石栏杆等传统元素,兼具历史韵味与现代美感。</p><p class="ql-block"> 桥畔襄河两岸建有公园,清晨与夜晚游人如织,成为全椒旅游名片,吸引游客拍照打卡。明年的正月十六,一定要来太平桥上走一走,感受一下1800多年延续的盛大景观,太平桥上走一走,从此太平又顺遂。</p> <p class="ql-block"> 滁州太平阁位于全椒县太平桥北面,与太平桥一起构成了当地太平文化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明正统七年皇帝特赐敕谕牌坊之后,全椒人民为感念皇恩,自发组织出钱出力在太平坊的对面建造了太平阁,后毁于战火。</p><p class="ql-block"> 民俗起源:</p><p class="ql-block"> “走太平”是全椒县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自东汉初年开始延续至今。据传,当时彭城人刘平出任全椒长,因荒年将上司所拨建城款用于赈济灾民而获罪被押往京城,全椒百姓倾城相送至城东小桥,这天正是正月十六。此后,百姓每年此日都会到桥上焚香祈愿,缅怀刘平,逐渐演变成“走太平”民俗,也为太平阁的建造奠定了民俗文化基础。</p><p class="ql-block"> 重建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为了传承和弘扬“走太平”这一民俗文化,全椒县在原址复建了太平阁。复建后的太平阁成为了展示全椒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祈福消灾、祝寿求财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太平井的典故</p><p class="ql-block"> 东汉建武年间,彭城人刘平出任全椒长,当时全椒发生大荒,刘平将朝廷拨付可修三十里城池的款项用于赈灾,余钱仅修了三里小城,形成“街包城”现象,他因此获罪罢官,押解京城洛阳。正月十六这天,全椒百姓倾城相送至城东小桥(今太平桥位置),挥泪送别,百姓们焚香燃竹,祈求祝愿。后来刘平在大臣钟离意的帮助下免于治罪,还荣任侍中、宗正之职。也有传说称,滁州知府听说此事后,上书担保刘平,并摘下官帽扔到桥边的井里,发誓为刘平的安全负责,而刘平最终无罪且另有重用,此后这座桥被命名为太平桥,桥边的井也被称为太平井。</p> <p class="ql-block">摄影/撰文/编辑:聆听</p><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来自景区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