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埃及之旅4:从阿斯旺到卢克索,古埃及的回响与传承

阿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阿斯旺:尼罗河滋养的南方明珠</b></p> <p class="ql-block">  7月8日,在晨光中从开罗飞往埃及最南端的城市—阿斯旺。这里曾是古埃及重要的贸易枢纽与采石场,古埃及人从这里开采坚硬的花岗岩,顺着尼罗河运往各地,卢克索神庙的廊柱、金字塔的基石,许多都带着这片土地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提前预约的司机早已等候在机场,坐上越野车后便直奔坐落在尼罗河畔的菲莱神庙。菲莱神庙是是古埃及人献给爱神伊西斯的礼物,神庙的每一根廊柱都刻满细密的象形文字,记录着伊西斯寻回丈夫奥西里斯碎身的神话。入口的方尖碑拔地而起,直指太阳,古埃及人相信这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通道,是王权与神权交织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傍晚,打卡尼罗河畔的老瀑布酒店。这座百年建筑因《尼罗河惨案》的取景而声名远扬。从酒店码头登船时,掌舵的是位努比亚人,满脸黝黑得像被尼罗河的阳光反复淬炼过,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手里的木桨在水面划出轻快的弧线。三角帆船在他的操控下顺着水流漂荡,落日将河水染成熔金,他偶尔哼起几句努比亚语的歌谣,调子如尼罗河水一样悠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卢克索:尼罗河孕育的百门之城</p> <p class="ql-block">  9日清晨,离开阿斯旺,沿着尼罗河北上到埃及中部城市卢克索。这座城市曾是古埃及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被誉为“百门之城”,如今虽褪去了都城的繁华,却依然是埃及人文遗迹最密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当暮色降临时,我们走进了尼罗河畔的卢克索神庙。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在夜色中沉默伫立,神庙前的方尖碑依旧笔直,只是顶端的金箔早已剥落。石柱大厅的百余根巨柱如森林般撑起夜空,每一根柱子都要数人合抱,柱顶的莲花浮雕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走在其中,仿佛能听见法老的战车碾过石板的声响,而不远处尼罗河的涛声,恰似这文明的背景音。</p> <p class="ql-block">  走出神庙,在热闹的夜市中寻找卖纸莎草手绘的店铺。当在无数精美手绘中选到自己最中意的绘画后,热情的阿拉伯店主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和阿拉伯语在赠送的书签上为我们题写名字。看着那些三千年前的符号与现代文字并排的书签,突然觉得文明的传承从不是断裂的跳跃,就像尼罗河的水流,从未真正停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帝王谷:尼罗河西岸的永恒执念</b></p> <p class="ql-block">  10日清晨,提前在小红书上预订的私家车司机Medo载着我们前往位于尼罗河西岸的帝王谷。Medo是科普特人,开朗健谈,一路为我们分享科普特人的古老信仰和风俗,以及当下最流行的埃及歌曲,让我们的帝王谷之行一路充满了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帝王谷是新王国时期法老们的长眠之地,与金字塔的张扬不同,这里的陵墓都开凿在陡峭的岩壁深处,以躲避盗墓贼的觊觎。阳光把峡谷烤得滚烫,我们择了拉美西斯一世、三世、五世、六世与九世的陵墓前往参观。</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一世的地陵简洁却威严,壁画上的审判场景色彩仍鲜;三世的墓室规模宏大,天花板绘满星辰,仿佛将整个宇宙搬进地下;五世、六世、九世的陵墓虽多有被盗痕迹,但残留的浮雕依然能窥见法老对永生的执念。</p><p class="ql-block"> 站在帝王谷的出口回望,我忽然明白吉萨金字塔与帝王谷这两处遗迹的关联:金字塔以巨石向天地宣告永恒,帝王谷以岩壁向黑暗寻求庇护,古埃及的帝王们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追逐着同一个执念——战胜死亡,向往永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从尼罗河到红海之滨</b></p> <p class="ql-block">  告别Medo后,我们坐上越野车穿越广袤无垠的阿拉伯沙漠,驶向红海之滨的赫尔格达市SOMA湾。五日的古埃及探秘之旅落幕,红海的休闲时光开启。与Medo相处的点滴、努比亚人划桨时的歌声、阿拉伯店主写下的象形文字,还有石头上的文明密码,仍在记忆里低声回响——它们提醒着,再辉煌的帝国,也终将在时间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文明的火种,或许早已融进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血脉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