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前看了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后一直就有去埃及旅行的冲动。雄伟的金字塔、清澈的尼罗河、帝王谷和卢克索神庙、拉美西斯和图坦卡蒙法老的传奇故事,让我对古埃及文明感到由衷的崇拜和好奇。退休后终于有了去埃及的机会,但动荡的中东局势和当地炎热的气候使我对这块向往的地方望而却步。终于得知上海博物馆举办古代埃及文明大展消息,埃及去不了能去上博参观也是不错的选择。七月中旬,我终于来到了大展的现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博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力图向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布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内普塔站像 新王国时期(公园前1550—前1069年)古埃及著名的拉美斯西二世法老的第十三个儿子,也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第四任法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辛努塞尔特一世雕像头部(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85—前1773年)仅头部高度达2.35米,是中王国时期现存最大法老雕像之一。雕像基座被发现刻有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名圈,推测因石材珍贵被后世法老重新利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那呑巨像)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全名尼费尔萨普鲁拉·阿蒙霍泰普(阿蒙若非斯)。阿蒙霍特普三世之子,最初三年是与父亲共治。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在位时进行宗教改革,立阿顿(阿吞神)为新主神。埃赫那吞是图坦卡蒙的父亲,两人均为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但图坦卡蒙继位后推翻了埃赫那吞的宗教改革,恢复了传统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复活的奥塞里斯像 第26王朝(公无前664—前525年)描绘的是神话传说中古埃及第一任国王,也是古埃及冥神奥塞里斯复活的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带有赛门凯特王名的石碑 第一王朝(公元前3000—前2890年)赛门凯特(Semenket)是古埃及第1王朝的一位法老,其王名石碑出土于赛门凯特陵墓东侧,作为陵墓入口处的一对石碑之一,具有重要考古意义。该石碑现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哈特谢普苏特跪像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年—前1295年)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479年—前1458年在位)。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在位21年后去世,而在她去世后,叙利亚及巴勒斯坦便宣布独立。</span></p> <p class="ql-block"> 荷鲁斯圣船像 青铜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雕像中的鳄鱼代表索贝克神,同时也象征国王的权柄与力量。鳄鱼背上的荷鲁斯圣船载有荷鲁斯神龛,呈现了荷鲁斯战胜恶神塞特的庆祝场景。塞特象征着风暴、贫瘠和死亡,也是荷鲁斯的杀父仇人,荷鲁斯祭司每年都会在节日中上演荷鲁斯与塞特战斗的宗教戏剧,以歌颂荷鲁斯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古埃及-阿赫孔苏之子霍尔的方雕 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雕像的主人是一位高级书吏。在古埃及,书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人对古埃及的了解也有许多源于书吏笔下的各种记录。除了行政职能外,书吏也与工匠和画家等一起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 </p> <p class="ql-block"> 梅米彩绘假门 第5—6王朝(公园前2494—前2182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 第19王朝(公元1295—前1069年)拉美西斯二世居中,头戴尼美斯头巾;右侧为女神伊西斯,左侧为女神哈托尔,两位女神头戴三分式假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狒狒型图特像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图特是古埃及掌管月亮、医学和智慧的神,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形象,一为朱鹭,一为狒狒。图特被认为是众神的书吏,负责记录账目和各类文书,还被视作神庙里“生命之屋”的主人,管理重要的藏书和档案。图特还掌握强大的魔法和秘传的知识,在古埃及的神话里常常扮演调解者的角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彩绘萨布提匣 第21王朝(公元前1069—前945年)主要用于放置替代墓主劳作的人俑(萨布提),以减轻墓主在来世的体力负担。其木质结构上常绘有装饰图案,如帕哈鲁的彩绘萨布提匣正面描绘了他在圣牛面前供奉祈祷的场景,两侧则刻画了荷鲁斯四子守护内脏的图像。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带有图特摩斯一世王名和神灵祷文的横梁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横梁正中央是图特摩斯一世的上下埃及之王名“阿-凯普瑞-卡-拉”,意为“拉神之灵的伟大显现”,王名上方有象征上下埃及的秃鹫和眼镜蛇女神的形象。以王名为中心,横梁两侧的铭文对称展开,其内容为祈愿神明赐予国王生命、快乐、健康等福祉。</span></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一世碑(有拉美西斯四世铭文)</p><p class="ql-block">第20王朝(公元前1186-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戴尔·埃尔-麦迪纳工匠村出土</p><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伊西斯哺乳荷鲁斯像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 女神伊西斯怀抱孩童形态的荷鲁斯神。孩童形象的塑造遵从了裸体和单绺侧辫的基本范式,但省略了口含食指的标志性动作。女神与神子皆正视前方,庄严肃穆,只有身体接触,而无感情互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种文字书写的双语石碑 罗马埃及时期(公元前30—公元395年)</span></p> <p class="ql-block">金手指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彩绘人形棺 后期埃及 (公元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黄金木乃伊面具</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乃伊面具</p> <p class="ql-block"> 书吏卡的塞尼特棋盒与十三颗棋子 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彩绘普塔—索卡尔木雕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猫坐像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 前332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巴斯泰特立像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巴斯泰特(Bastet),也称艾西斯女神或东方夫人,是古埃及神话中的猫神,早在埃及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年)左右,她便开始受人崇拜,在上下埃及的统一之前,她曾经是下埃及的战争女神,与之相对的是上埃及的狮子女神塞赫美特,而因为其相似性,巴斯泰特的神职慢慢从战神转化成为家庭的守护神,象征家庭温暖与喜乐,广受埃及人的喜爱。</span></p> <p class="ql-block">牛犊像 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猫木乃伊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萨卡拉考古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彩绘神龛上的神鹰像 后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在古埃及文化中,鸟类雕像占据了重要地位。普塔-索卡尔神的彩绘木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索卡尔是孟菲斯地区的隼鹰神,早在奥赛里斯崇拜兴起前,他就与普塔神融合,成为“普塔-索卡尔神”。到了中王国时期,这两大神祇最终合而为一,成为“普塔-索卡尔-奥赛里斯神”,掌管墓葬与来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饰有黄金、象牙和费昂斯的木箱,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的王名 第18王朝 (公元前1550—前1295年) 古埃及人将黄金、象牙等材料用于制作木箱、雕像等物品。例如,黄金瓦塞赫项圈展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管钻穿孔技术,与中国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工艺有相似之处。 费昂斯是古埃及特有的镶嵌材料,其质地介于玻璃和陶瓷之间,光彩熠熠。这种材料常用于装饰木箱、雕像等文物,成为古埃及艺术遗产的重要载体。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用博物馆提供的观展专用眼镜,可以全方位的了解该件展品的前世今生。</span></p> <p class="ql-block"> 泰伊王后站像 泰伊头部王冠仅剩一个底座,王后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这座雕像后来在政治动荡、王朝更迭中被亨努塔维挪用,使其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图坦卡蒙巨像,被埃耶和赫伦布挪用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图坦卡蒙9岁即位,19岁去世,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333年至前1324年。他是第十八王朝第十二位法老,原名图坦卡吞(意为“阿吞的形象”),后因恢复对传统神阿蒙的崇拜而改名图坦卡蒙(意为“阿蒙的形象”)。其统治期间逆转了父亲埃赫那呑(Akhenaten)推行的单一神信仰改革,重新确立多神崇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纳芙蒂蒂头像 第十八王朝 (公元前1550—前1295年)纳芙蒂蒂是埃及法老阿肯纳顿的王后。纳芙蒂蒂是埃及史上最著名的王后之一,传说她不但拥有令人惊艳的绝世美貌,也是古埃及历史中最有权力与地位的女性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纳芙蒂蒂曾受到人民有如膜拜女神般的崇敬,她的名字和画像在很多神庙和壁画中出现过。但是,在大约公元前1336年的时候,她突然从历史上销声匿迹,当时的她只有30多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