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冯卫东与“三”字结下不懈之缘,他认为“三”字是宇宙间的一个符号。</p><p class="ql-block">冯卫东 13 岁那年开始写日记。,他是受了班主任老师的影响,写日记的。那是学雷锋的时期。他这孩子从小就热心,小学三年级,班里来个新转学的,老师问谁能去搬一个桌子,他立马举手。上课铃一响,他正顶着桌子在路上跑……那时他10岁,没想到他摔一个大马趴。桌子正砸在右手中指上。右手中指粉碎性骨折。住院时,他看三国演义,看三打祝家庄,还看过张三丰传教行德积善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青年时代,他在书中看过三娘教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冯卫东从书中看到古人的三种境界,也就是诗人常说的三上。哪三上呢?马上,古诗人为寻觅好诗句,一句诗反复推敲,有时坐在马上,有时在枕上,有时候在厕上。古人在马上,枕上,厕上,都在苦苦琢磨诗句,修改诗句,他们的诗句能不惊人吗!毛泽东在生死攸关,枪林弹雨中,在长征路上,也在琢磨诗。他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名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山快马加鞭未下安,离天三尺三。</p><p class="ql-block">回顾开国领袖们的人生大起大落,很多人有过三起三落的过程,想想他们为成立新中国奋斗的过程,我们现在碰到的一点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王国维总结人生三境界,出自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象征确立目标。王维:衣带肩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p><p class="ql-block">第一种境界(立)</p><p class="ql-block">前途的迷茫与探索,需要高处望清方向,排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p><p class="ql-block">第二种境界(守)</p><p class="ql-block">出自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代表为目标不懈奋斗的过程,即使困难重重,也坚持付出。展现执着与毅力,这个阶段需要承受孤独与艰辛,逐渐积累经验。</p><p class="ql-block">第三种境界(得)</p><p class="ql-block">出自辛弃疾《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长期努力,积累达到质变,最终在不经意间顿悟或成功,这是豁然开朗的境界,体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自然结果。</p><p class="ql-block">冯卫东深深感悟到:三种境界揭示了从立志,坚持到突破的完整过程,强调积累与坚持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这三种境界不仅适用于治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在迷茫中确立方向,在困顿中坚守初心,始终不忘初心,最终实现超越与领悟。</p><p class="ql-block">世间有许多事情说不清,解释不清,但又是存在的,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又是众人全知道的。比如电,比如声,粒子,量子、暗能量。冯卫东关注、研究、琢磨“三”字由来已久了。</p><p class="ql-block">他 13 岁中指被砸,他刻骨铭心。他开始探索“三”与“三”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与书结缘一样,他所知道的大部分来源于书。他给自己定的座右铭是三句话,一、活出风光,二、活出精彩,三、活出坚韧。他创作出三部曲,出版三本书。2007年出版《无限风光》,2011《无限精彩》,2014年出版《坚韧》,几乎两三年出一本。三句话、三部曲、三本书是他践行自己关注、研究三文化的行动。</p><p class="ql-block">假如笼统的点一下“三”的神奇,那么能使世人感悟“三字”真谛,逐渐明确天地间的符号。</p><p class="ql-block">三大战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八作风、三八精神、三座大山、三人团、三思而后行、狡兔三窟、桃园三结义、释、道、儒三教合一、天地人和、天人合一、京剧三岔口、人体有三叉神经、进庙要烧三炷</p><p class="ql-block">香、道教重要景点三清山、佛句常说:跳出三界。 孙中山呕心沥血创出“三民主义”,有一本连环画《三进山城》, 语 </p><p class="ql-block">武汉有三足鼎立,古人云:三生有幸,事不过三,黑龙江有新兴城市“建三江”。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味书屋,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选自《警世通言》),《水浒》有三碗不过岗,三打祝家庄,中国历史上有个显赫家族,宋氏三姐妹。小日本侵华血腥史上最重要的屠杀宰割</p><p class="ql-block">鬼人体的魔有731细菌部队。古人说:“73、84”。</p> <p class="ql-block">大文学家冯梦龙有《三言二拍》。古有《三字经》。</p><p class="ql-block">从王国维总结的人生三种境界到天书《三字经》,每一个典故后面都有一言难尽的故事,不能展开讲,只能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每一个典故如果 展开讲,能讲三天三夜恐怕也讲不完。比如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习主席与冯梦龙的关系等等。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法院是冯梦龙无讼文化的挖掘者,传承者,创新者,宣传者,受益者。冯梦龙明崇祯七年(1634年)61岁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县长,他创立了“无讼文化”。这是冯梦龙的一大贡献。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参阅《作家文摘》2019年5月13日第一版)他九次到寿宁县三进下党乡,积极倡导“弱鸟先飞”“滴水石穿”的闽东精神。(参阅《法脉》序作者何鸣)。</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忆起到寿宁考察调研情景时,都讲到冯梦龙,不仅对他的通俗文学上的贡献赞誉有加,更把他与包公,郑板桥,陶渊明等文人治县典范并提,给以高度评价,要求共产党人要以古鉴今,以史为鉴。(参阅《福建寿宁冯梦龙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p><p class="ql-block">习近平主席把冯梦龙与包公,郑板桥,陶渊明相提并论,足见冯梦龙的历史地位。在高峰论坛会上,有人把他与莎士比亚与大仲马相提并论,足见他在文学上早已占有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三言二拍》在文学长廊中的位置,无人能比。正因为冯卫东对“三字”文化的研究,才使他更加深入的研究了冯梦龙这个历史人物。三长两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尚有三长两短,你取出道袍穿了,竟自走回,那个扯得你住!”</p><p class="ql-block">三朝元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朝元老》。三从四德: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p><p class="ql-block">三寸不烂之舌:《水浒全传》第十五回:“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p><p class="ql-block">三分鼎足:《史记、淮阴侯列传》:“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p><p class="ql-block">三纲五常《论语、为政》朱熹注:“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p><p class="ql-block">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y</p><p class="ql-block">三教九流:三教:儒、道、佛。九流: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九家。 </p><p class="ql-block">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吴,颛顼、帝喾、尧、舜。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p><p class="ql-block">三令五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三生有幸: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形容极大的幸运。</p><p class="ql-block">三十六行。 </p><p class="ql-block">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p><p class="ql-block">三思而行语出《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行“。</p><p class="ql-block">欧阳山《三家巷》三0:”终身大事也应三思而行.</p><p class="ql-block">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学习、工作缺乏恒心,时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p><p class="ql-block">语出宋师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哪吒扑帝钟。。明许钟林《封神演义》第五十九回。:昌岳在金眼驼上,显出三头六臂,大显神通“。</p><p class="ql-block">三位一体:原为基督教义之一。该教称上帝(或称天主)只有一个,但包含圣父、圣子、圣灵,(或称圣神)。三个位格三者又结合于同一“本体“。称三位一体。现比喻三个人、三项内容或三种势力密。切结合成一个整体。毛泽东《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在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在去年七七纪念时提出的三大方针。这是三位一体的方针,三者不可缺</p><p class="ql-block">三阳开泰:《周易》“三阳交泰,日新唯良”。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一回:“设此三阳,以应开泰之言,唤做三阳开泰。破解你师之否塞也”。</p><p class="ql-block">三纸无驴:讥讽文辞繁冗,不得要领。《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则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指,未有驴字”。</p><p class="ql-block">冯卫东对“三字”的研究,他认为还只是皮毛,他平时与朋友谈论时经常自然而然说到三字。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谈论到“三字”,正因为:“三字”在古今中外的文山字海之中占有重要位置,且经常被当代人引用,但并没有一部专著对三字进行系统的描写。冯卫东提出了对于三字的研究的课题,他并不认为自己研究的有多么深多么广。他曾说:我只是抛砖引玉,我只是希望更多学者关注、研究“三字”。</p><p class="ql-block">冯卫东经常思考别人所不琢磨的事情,比如二十多年前,他曾提出并撰文:《不要磕长头》。他曾遭到许多人,尤其是在藏区工作的干部的强烈反对,然而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那么,冯卫东是怎么践行“三字”目标,三字梦想和三字生活的呢!</p><p class="ql-block">他强迫自己,每日必须凌晨三点起床,这不是闻鸡起舞而是比鸡起得还早。凌晨3点,已过了子时,正是肾经,脾经休息的时候,最好是熟睡。一般人都在熟睡。开始时他把表弄上闹钟,只要闹钟一响,他立马坐起来,特别困,特别想再睡一会儿。他提醒自己,只要再躺下只要脑袋挨上枕头,就是失败,只要坚持不睡就是胜利,失败与胜利只有一步之遥。家人对他说:凌晨三点,谁不想睡觉,谁不正常,冯卫东不为所动。其实,他也是肉身,也是凡人,又是布衣,草根草民,正因为如此,他才要通过读书,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老子,庄子曾说过:“吾命在我不在天”。冯卫东认为这是哲学,不是低俗的宿命论。这种睿智的观念,与那些平庸低俗的“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中用”的理念背道而驰的。冯卫东</p><p class="ql-block">认为:只有读书,奋斗,勤奋才能改变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