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欢喜的美篇

常欢喜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4日太原《董寿平美术馆》<仁风应物&gt;董寿平书画展</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董寿平(1904-1997),原名董揆,字谐柏,年轻时因仰慕清初画家恽寿平,改名寿平。山西省洪洞县人,20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大师、美术理论家、鉴赏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他一生以画黄山、松、竹、梅、兰等著称于世,享有"董梅"、"寿平松"、"寿平竹"、"黄山巨擘"的美誉。他的书画艺术清新典雅、苍劲古朴;不但张扬着超然的自我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蕴含着诗词意境、哲学思想;既有中国传统笔墨神韵,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在20世纪末的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巍然宗伯,将中国的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p><p class="ql-block">董寿平先生一生心系乡梓,对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虽然远居京华,却始终关心着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数次无偿捐献家传的历代名贵书画,1990 年更是将自己创作的200件书画珍品捐赠给晋祠博物馆。先生的书画作品曾多次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深圳、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展出,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及日本、新加坡、朝鲜、欧美一些国家博物馆都有收藏。</p> <p class="ql-block">清香寒韵</p><p class="ql-block"> 董寿平早期所作梅花以墨梅为主。20世纪50年代起喜作粉梅,以自染褐色宣纸或洒金纸为之,焦墨枝干,粉红花瓣,有古艳寒香之趣。60年代再创繁枝密萼的"朱砂红梅",花瓣的正、反、侧各具其趣,涂点花蕊婀娜多姿,犹有寒香扑鼻之感。先生画梅特别讲求构图的气势,繁中有简,简中有繁,色彩的浓淡干湿,墨色的晕染层次,扶疏有致,充分展示出梅花的特点。既含林逋的逸趣,又蕴吴镇的雄厚,打通古今,自成一格。</p> <p class="ql-block">南山高松</p><p class="ql-block">董寿平先生精研苍松虬龙卧虎之神韵,得其精神于心,作画时平心静气,落笔绘成一枝时,身心更近于松,逐次笔法,应运而得。先生巨笔如椽,以行草书之法度,纵横挥毫绘制松树,用大笔画出主干,而后双管齐下,画出松针,于是树干铁骨铮铮,表皮沧桑变换,枝叶充满天地气息,一个生灵的庞然大物油然而生。先生所作苍松风格独树一帜,效果出神入化,素有"寿平松"之雅誉。</p> <p class="ql-block">虚怀列节</p><p class="ql-block"> 竹因枝干挺拔、四季青翠、凌霜傲雪而深受国人喜爱,名列"四君子"、"岁寒三友"。宋元以降,画竹名家辈出,各擅胜场。董先生之竹,苍润率直,笔力雄健,若书法中之行草,意在笔外。先生的风竹、雨竹、晴天之竹、雪中之竹各有姿态,惟妙惟肖,凛然当风之势,令观者肃然起敬,是先生的人格写照,赢得了"寿平竹"之盛誉。先生取法历代画竹名家,文同、石涛、李方膺无不精研博取,而后琢磨大化,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画竹新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空谷幽兰</p><p class="ql-block"> 董先生画兰花,兰叶笔势一波三折,清新飘逸,独具新意。兰花花瓣疏散俏丽,花蕊略施焦墨勾点,似有阵阵清香飘过。尤其是他用淡墨画出兰草的花茎和花瓣,自有晶莹透明之感。他画多丛兰草时,兰叶相互交错,形似蓬乱,细看却根根有出处、有收处,衬以山石,更显兰花的典雅高洁,富有造化野趣。先生所绘双勾兰草,每根线条都表现出兰叶的质感和动态,体现出高超的勾勒技巧</p> <p class="ql-block">黄山巨擘</p><p class="ql-block"> 董先生画黄山,以黄山的奇峰、老松、云雾、怪石为题材构图,不拘于一峰一石的形似,而求整幅画面的气韵和谐统一,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笔墨纵横驰骋,气势奔放刚健,以气韵生动为第一要义。先生的山水画充分表达出自然造化之美、雄伟峻峭之美,与历代画黄山巨手如渐江、梅清相比亦不逊色,在国内外享得"黄山巨擘"的称誉。</p> <p class="ql-block">健笔凌云</p><p class="ql-block">董寿平先生幼年深受家庭熏陶,大量临摹家藏历代名家碑帖,深得"二王"之妙谛,又自米芾、王铎、傅山书法中摄取精华,形成自己俊逸而凝重的书法风格。他以行草见长,书写时挥洒自如,草法合理,点画、行气都匀称自然,耐人寻味。他的行书流畅而不油滑,草书豪放而不草率,苍劲刚健,古朴潇洒,行笔如行云流水,奕奕有神,极富个性。</p> <p class="ql-block">启功先生语:</p><p class="ql-block">董寿平先生是当代画坛的耆宿之一,他比我长8岁,忘年之交,对我的艺业促进很多。董先生艺术天才极高,他的画,下笔是那么姿态灵俏。没见他长卷巨轴去硬摹古人成品,也看不出他有意追求某家某派的风格;但在他的画上,处处都不乖于古法,又不拘于古法。他不哗众取宠地标榜"与众不同",而在当今同时代的画家作品中,却又找不出雷同的痕迹。</p><p class="ql-block">董先生多年来最喜作苍松和梅竹,梅竹也有老干新枝、繁花疏影的各种规格,我既喜爱他的密点红花,也喜爱他的横枝淡蕊。因为他的繁密红瓣,一望而知不是一堆樱桃,而是一树得时地的红梅,他的疏影墨梅尤其是我所欣赏的。我曾题过一首诗说:墨痕浓淡影横斜,绰约仙人在水涯。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尊敬的观者,如果对比来看,定知我的拙句不是"欺人之谈"。</p><p class="ql-block">董先生画墨竹,风枝雨叶,潇洒自然,在画竹的历史中,一时找不出他是学哪家哪派,从文与可、赵子昂往下数,到夏仲昭、郑板桥,都对不上口径。但他绝不是凭空臆造。我常在他的墨竹作品前,远看、近看,总觉得枝枝叶叶是书法的点画,而整体又是一片活生生的竹林。再看他提笔画竹时,从粗干大叶到细小的疏枝,总是那一管秃笔,这使我更比只看画面效果时倍加佩服!</p><p class="ql-block">他也常画云山,是黄山的景物,也和他的梅竹一样,是黄山、是董老,而不是梅清、石涛或什么别人。他的书法,也正和他的画风相似,这大概是由于固有的天赋。他写字时,总是提笔悬肘,看去像漫不经心地轻松挥写,写成了看,又处处都合乎章法。点画是那么沉着,行气和章法又是那么匀称自然。不常见他临写帖文,但字字又都不是杜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他喜爱有两人在空中对面拉着一张大纸,他站在纸的左边,悬着笔在纸面写字。我们知道,这样写,不但手不易稳,而且稍一不慎,用力略重,就把纸刺破。他却能一气呵成,和在案上平写一般,据传说这是清初王铎常用的写法。王铎是洪洞县人,董先生大概是在家乡曾得这种秘诀吧。探讨董先生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创作风格特点和自成一家的途径,我相信,后学者如能认真从中分析领会,对于自己的艺术必有很快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启功</p> <p class="ql-block">董寿平书房场景复原</p><p class="ql-block">这是董寿平先北京寓所的书房场景,由先生捐赠的实物资料和硅胶人像组成。董寿平先生1951年起定居北京西单西铁匠胡同,致力于中国传统书画创作,斗室之中,诞生了大量的传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著名书画家、美术评论家刘恪山先生曾这样评价董老的作品:"董寿平先生之画,神形皆妙,有传统技法、有自我性格、有书卷气质、有诗词意境、有音乐旋律、有哲理思想、有时代精神。可谓抒浩然正气,传造化之神。"</p><p class="ql-block">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定文化自信,传承董寿平先生的书画艺术,配合董寿平美术馆提档升级,我们认真遴选馆藏董寿平书画精品与实物资料,对先生的艺术风格及其流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制作了本次展览。希望观众能够汲取传统书画艺术的养分,透过作品体味董寿平先生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