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姓】百家姓之二百零三中华百家姓氏清廉文化谱系之束姓篇

甘棠九九

<p class="ql-block">束姓清廉文化以“义不苟取”为核心,贯穿于家族迁徙、仕宦实践与家训传承之中,形成了兼具文人风骨与实干精神的谱系脉络。以下从历史根基、典范事迹、家训制度及现代启示四个维度展开:</p><p class="ql-block">一、历史根基:避乱迁徙中的清廉基因</p><p class="ql-block">束姓起源于西汉疏广后裔孟达避王莽之乱改姓,这一特殊背景赋予其“洁身自好”的生存智慧。孟达迁居高唐(今河北大名)后,以“去疋为束”明志,既断绝与新莽政权的联系,又以“束”字象征对家族德行的约束。其后人在迁徙中延续这一精神:西晋束皙拒受赵王司马伦拉拢,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南宋束振祖扈跸南渡后定居丹阳三城巷,虽富甲一方却以“富贵三城束”自警,与“人丁麦溪张”形成“财丁双绝”的地域文化对照。这种“乱世守节、盛世修德”的迁徙史,塑造了束姓“不附权贵、清白传家”的基因。</p><p class="ql-block">二、典范事迹:从文谏到实务的清廉实践</p><p class="ql-block">1. 西晋束皙:学术与德行的双重标杆</p><p class="ql-block">束皙以“博学多识”著称,却“不慕荣利”,作《玄居释》明志,拒绝将学问作为仕途进阶的工具。他在太康年间主持整理汲冢竹书,以“随疑分释”的严谨态度还原古籍原貌,开创学术廉洁范式。任地方官时,他组织抗旱、上书劝农,《劝农赋》直言“惟百里之置吏,各区别而异曹;考治民之贱职,美莫当乎劝农”,将清廉理念融入基层治理。</p><p class="ql-block">2. 明代束清:以身为民的清官典范</p><p class="ql-block">束清任万载知县时,“清廉而俭约”,遇百姓拖欠赋税,竟“鬻衣带以代偿”,被百姓称为“束青天”。其事迹被载入《明史》,成为后世官员“以民为本”的楷模。他离任时“行李萧然”,仅携一捆书籍,百姓立碑颂其“清如水,明如镜”。</p><p class="ql-block">3. 宋代束庄:实干兴邦的廉政实践</p><p class="ql-block">束庄任万州知州时,针对频发火灾,组织民众“筑水渠、断火道”,以科学方法防灾减灾。这种“务实不务虚”的作风,将清廉转化为民生实效,体现了束姓“沉勇任事”的特质。</p><p class="ql-block">三、家训制度:从理念到行为的规范体系</p><p class="ql-block">1. 十六字家训的精神凝练</p><p class="ql-block">束氏族谱载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明德至善,和谐共处”的家训,将儒家伦理与清廉要求结合。丹阳束氏宗祠更以“维扬江都束氏族谱”中的礼训“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为行为准则,将清廉细化为日常操守。</p><p class="ql-block">2. 科举与仕宦的双重约束</p><p class="ql-block">束姓家族注重“诗书继世”,通过科举培养清廉人才。如宋代束元嘉“摄县令,以善政闻”,明代束清以举人身份入仕,均体现“学而优则廉”的理念。同时,家族通过宗法制度约束族人,对贪腐行为“逐出宗族”,形成内在威慑。</p><p class="ql-block">3. 地域文化的交互影响</p><p class="ql-block">丹阳束氏与理学重镇徽州毗邻,其家训中“明德至善”与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相通。清代束氏族人参与编纂《真定巩氏谱》,将“散赒亲戚”“拒受田亩”等义举纳入家族史,进一步强化“义利之辨”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四、现代启示:传统与当代的清廉共鸣</p><p class="ql-block">1. 反面镜鉴与正面激励并存</p><p class="ql-block">束姓历史上既有束怀德(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束鹏邺(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等廉洁典范,也出现过束水龙(甘肃建投原总经理,2025年被查)等反面案例。这种“双峰并存”的现象,警示清廉文化需持续培育。</p><p class="ql-block">2. 家风建设与廉政教育结合</p><p class="ql-block">丹阳束氏近年开展“束氏家训进社区”活动,将“勤俭笃学”“清廉为公”等要求融入现代家风。安徽当涂束氏则依托《真定巩氏谱》资源,建立家风教育基地,推动“廉洁从家出发”常态化。</p><p class="ql-block">3. 文化转化与国际传播</p><p class="ql-block">束皙整理古籍的“实录精神”被纳入现代档案管理培训课程,其“义利之辨”思想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镜鉴。束清“鬻衣带代偿”的故事更被改编为廉政短剧,在多地巡演,实现传统清廉文化的当代表达。</p><p class="ql-block">结语:守正出新的廉脉传承</p><p class="ql-block">束姓清廉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将“避乱守节”的生存智慧升华为“义不苟取”的道德自觉,从束皙的学术操守、束清的为民情怀到现代的家风建设,始终紧扣“清廉为民”的主线。其家训中的“忠厚”“勤俭”与地域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结合,形成“德才兼备”的评价体系。在当代,束姓清廉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典范的启示,更在于其“守正出新”的转化能力——既保持“不附权贵”的风骨,又融入现代廉政制度建设,为中华廉洁文化提供了“家族-地域-国家”三位一体的传承范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