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时光的隧道里,往往有一些不经意的人或事一闪而过。也许是人们忙于当时的工作或生活而无暇顾及,也许感到平淡无味而可以忽略不计。以至于许多有趣的事儿被逝去的岁月所淹没。然而,当你在某一个夜晚沉思追忆,就会从某个脑际间的旮旯里泛起一些陈年往事。看似几十年前的人或事隔空遥远,但那些曾经亲历过的事儿就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定睛望去,每一颗都有着独特的时空位置和特定的故事情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一九五六年出生的。记得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在焦作市解放区的新华街中段,也就是原来的“天津胡同”北侧、现在“大舞台”商城西侧,有一家临街的五金交电化工门市部。专门售卖电灯电线、水暖开关、油漆工具等五金交电物品。有一次,我们家里的灯泡坏了。为了能够买上一只新的灯泡及时更换,我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手持户口本、带着工业劵,在新华街五交化门市部排队等候了近半个小时,才轮到我在柜台前花了五毛钱买回一只15瓦的白炽灯泡,而且是一只“再生”灯泡。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拿着这只“再生”灯泡回到家后,便踏着凳子将灯泡拧到灯头的接口处,一拉灯绳电灯亮了。到了夜晚,电灯泡发出的灯光近乎于浅淡的橘黄色。灯光下两三米之内还可以,再远一些就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只能模模糊糊的看个大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灯泡的形状,通常是一个带有弧度的薄壁玻璃体,后边是一个有接触点的金属灯头,里面有一个镶嵌着两根铜丝的玻璃柱。在长长的玻璃柱前端,有几根伸出来的细铁勾,用来连接和固定细细的钨丝。当打开电源开关给灯泡通电时,里面的钨丝就会发热、发光。随着时间的延长,灯泡的玻璃壳会热的发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电灯泡的使用是有电耗和时间寿命的。一旦灯丝烧断脱落就无法正常使用。为了使电灯泡重新亮起来,有的大叔或大哥们,就会拿着灯泡上下摇晃,直到将里面的灯丝搭在一起重新亮起来,而且比以前的灯光还要亮。只是撑不了多长时间就又会烧坏熄灭。那时候生活物资比较匮乏,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别看一只小小的白炽灯泡,是不可以随意购买的,而是凭户口本和分配的工业劵才行。旧的灯泡需要回收翻新,加工换上新的灯丝后再次售卖给居民使用。虽然加工再生后的灯泡赶不上原来的灯泡质量,但在当时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是价格上便宜一些。</b>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我家住在新华街北边幸福街。南边的花园街、四十五处院等,都是焦作矿务局家属区。大部分居民都是焦作矿务局的职工家属。由于家家户户的工资收入都不高,所以,好多家庭不管是一间房或两三间房,基本上都是只安装一盏电灯,而且常用的都是10瓦或15瓦的小电量灯泡,25瓦或40瓦以上的很少。有的家庭为了省电省钱,还用串联电路的方式,用双控开关控制电灯。也就是在两间屋里安装两个电灯,用双控开关闭合电路。那个屋子需要就开关那个电灯。但只能一个电灯亮,不能两个同时亮。因为灯泡烧坏以后不好再买,所以,许多家庭就经常到供销社或门市部购买煤油或者蜡烛。到了夜晚,点燃煤油灯或者蜡烛,让学生们就近看书写作业。大人们也好在灯光下缝织衣服或做些家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候,除了党政机关和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安装使用比较明亮的日光灯或大灯泡之外,大多数居民家庭都是使用普通的白炽灯。在我们居住的幸福街,天黑之后,街坊邻居的窗户上或者门缝里透出的灯光很微弱,近乎于昏黄色的亮光。大马路或街道两边树立的电线杆路灯,也是白炽灯泡,只不过是瓦数比较大而已。每到夜晚,经常有小朋友们在路灯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些大爷大妈或者叔叔阿姨们坐着小板凳,围在一起相互谈论着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到了没有月亮的夜晚,尤其是遇到了阴雨天,房前屋后漆黑一片,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出门不打手电筒或提着油灯照路,就不敢往前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有三十多年。直到八十年代初,市面上开始出现三基色节能灯。居民家庭逐渐淘汰白炽灯,转而使用节能日光灯或选用新型的节能灯。前六、七年,市面上又出现更加节能、更加明亮的LED灯。其形状乖巧、品种繁多,且供大于求、应有尽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飞逝、事过境迁。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过去那种生产物资匮乏、生活条件落后,凭本、凭票、凭劵才能购买物品的尴尬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如今,我们的幸福街(现在的华苑小区)高楼林立、街区整齐、道路宽敞。每到夜晚,道路两旁的路灯彻夜通明。居民家庭的吸顶灯、大吊灯、各种形状的装饰灯或霓虹灯等,将生活环境衬托的五彩缤纷、通明透亮,充满着温馨的生活气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假如我们把“再生灯泡”这样的“小故事”讲给现在的孩子们听,他们会相信是真的吗?她们能否听得进或听的懂?是否能够体会老一代经历过的艰苦岁月,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编辑制作:林之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25.7.1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