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南下!

小文代写回忆录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时期,泰山以西,太行山以东,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苏北、皖北结合部,是名扬天下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这里,除泰西的山峦丘陵和湖西的湖泊湾汊地形较为复杂外,其余全都是一望无际的黄河冲积大平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这里地瘠民贫、文化落后,封建势力强大,土匪、会道门多,水、旱、虫灾连年不断。但是,这里人民勤劳勇敢,朴实正直,爱国爱家园,富有革命传统。</p> <p class="ql-block">冀鲁豫边区在党组织和挺进边区的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的努力下,遵照党中央和北方局指示,紧紧依靠这里的人民群众,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在和敌人的长期复杂斗争中,逐步创立并发展壮大起来。</p> <p class="ql-block">由于冀鲁豫边区南跨陇海路,北界漳河,东缘津浦路,西临平汉路,是联系山东、华中、华北和延安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发生在这里的争夺战也分外惨烈,曾有过“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壮历史。</p><p class="ql-block">这里虽然没有山林做屏障,但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就是山,就是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钢铁长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成了华北解放区的南大门,是刘邓大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挺进大别山的前进阵地,也是第二、三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逐鹿中原的大后方基地之一,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秋,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非常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的巨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临近决战的历史关头,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p> <p class="ql-block">在这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48年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提出了以下伟大的战略任务: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夺取全国政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同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p> <p class="ql-block">《决议》提出:“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讨论了为了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干部问题。战争的迅速发展,业已将此项任务紧急地提到了我党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应从这个可能的发展前途来准备我们的干部。我们必须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决议》对新区建立政权所需要的5.3万名干部决定从以下地区进行抽调:“分配华北17000人,华东15000人,东北15000人,西北3000人,中原3000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决议》对准备夺取全国政权、在广大新解放区开辟工作所需要的全部干部,包括干部的数量、职级、类别和抽调方法统一进行了全面的部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发给各中央局、4各前委的电报中指出:“9月上旬(济南战役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作的5年左右建军500万,歼敌500个正规师,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为9月、10月两月的伟大胜利,已经显得是落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了。随着全国形势的迅速发展,从全国各老解放区抽调干部南下的工作步伐加快。</p><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指示》指出“华北局所担任的1.7万干部,亦应于2月底集中8000人于石家庄,加以训练待命,交华东局率领,随华野、中野向江南前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北局除8000名干部外,中原局除皖西及豫皖苏分局的一部分干部外,其余所担任抽调之全部干部,均应准备随林彪、罗荣桓南下,使用于湘、鄂、赣三省及两广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北局、华北局担任的干部,须于3月底集中,并训练完毕。中原局所担任的干部须于4月底集中,并训练完毕。哈尔滨、沈阳、唐山、天津、北平的城市工作干部,准备抽调相当数量去接管上海、南京、苏州、杭州诸城,其余则准备抽调去收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广州诸城。</p> <p class="ql-block">附:《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央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1948年10月28日)</p><p class="ql-block">华北局、华东局、东北局、西北局、中原局,并告晋绥分局、冀热察辽分局、豫皖苏分局、华中工委及各前委:</p><p class="ql-block">(一)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讨论了为了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干部的准备工作问题。战争的迅速发展,业已将此项任务紧急地提到了我党面前。如果我党缺乏此项准备,势必不能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而使我党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中央特根据九月会议的方针,作出本决议。</p><p class="ql-block">(二)估计在战争第三第四两年内(1948年7月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可能夺取的国民党统治区域,大约将包含有一万万六千万左右的人口,500个左右的县及许多中等的和大的城市,并在这些新的区域建立政权。这些新的区域的最广大部分将是第四年夺取的,而在第三年则夺取一个较小的部分。这个估计可能夺取的区域所包含的人口数和县市数,和战争第二年末尾即1948年6月时期我们所有的人口数及县市数大体上相当。就是说到战争第四年末尾,即1950年6月时间,我们可能从现有的一万万六千八百万人口和586个县市发展到三万万三千万左右的人口和1000个左右的县市。我们应从这个可能的发展前途来准备我们的干部。我们必须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这个决议所说的是准备战争第四年所需要的干部。战争第三年所需要的干部,因为战争尚在现有五大解放区附近不远的地方进行,除已经调派者外,应由各区自己设法解决。战争第五年及其以后所需要的干部,中央将另作决议。</p><p class="ql-block">(三)根据过去发展新区的经验,每一个新开辟县,至少需要县级及区级干部75人左右(在老解放区,平均每县脱离生产的干部,包括村级干部在内,约有200至300人,最大的县有多至400人者)。500个县则需干部37500人左右。平均五个县设一地委,每一地委至少需干部60人左右。500个县有100个地委,共需干部6000人左右。平均30个县设一区党委,每一区党委,至少需干部80人左右,500个县有17个区党委,共需干部1360人左右。500个县左右的地区需成立四个中央局,每一中央局至少需干部300人左右,共需干部1200人左右。此外还需准备7000左右的干部在大城市工作。以上所需中央局、区党委、地委、县委、区委等五级及大城市的各项干部,共约53000人左右。</p><p class="ql-block">(四)此53000个左右的干部,分配华北17000人,华东15000人,东北15000人,西北3000人,中原3000人。</p><p class="ql-block">(五)上述53000个干部,以工作性质区分,则应包括军事工作(为建立军区、军分区及地方部队所必须的军事及政治工作干部),党务工作,机要工作,政府工作,工、农、青、妇、民众团体工作,经济工作(管理工业),财政工作,银行工作,贸易工作(管理贸易局),通信社及报纸工作以及为办大学和党校用的学校教育工作等项干部,不可缺少。每项工作干部的比例,亦须适当配备。</p><p class="ql-block">(六)根据过去开辟新区工作的经验,最低限度需要的各级各项工作干部,除了一般工作干部以外,担负主要工作责任的干部,每一县约需7人,每一地委约需10人,每一区党委约需15人,每一中央局约需40人。如此则上述500个县左右的地区内,各级各项工作中负主要责任的干部,最低限度,大约需中央局一级160人,区党委一级255人,地委一级1000人,县级3500人。此项干部,必须在各地区所抽调的干部内按比例分别列入。即华东、东北两区,在每区所抽调的15000个干部中,必须包括担负各项工作的主要责任的干部,中央局一级48人,区党委一级75人,地委一级300人,县级1050人。华北局抽调干部的总数,比华东或东北多2000人,其所应准备抽调担负各项工作的主要责任的干部的比例亦应增加。西北、中原两地,在每区抽调的3000个干部中,必须包括担负各项工作的主要责任的干部;中央局一级8人,区党委一级15人,地委一级50人,县级200人。</p><p class="ql-block">(七)53000个干部分配各区的数目,分为两期准备完成。1949年6月为第一期,各区应完成三分之二左右,即华北11000左右,华东10000人左右,东北10000人左右,西北2000人左右,中原3000人左右;1949年12月为第二期,各区应完成三分之一左右,即华北6000人左右,华东5000人左右,东北5000人左右,西北1000人左右,中原1000人左右。1949年6月以前各区为了在稳己区域附近发展新区所需要的干部,不在上述5:3000个干部的计划之内。</p><p class="ql-block">(八)为了完成上述53000个干部的准备工作,为了解决各区干部缺乏的困难,并为了准备在战争第五年度(1950年7月至1951年6月)的干部的需要,有计划地大量地培养、训练和提拔干部,便成为各区各级党委当前的重大任务。为此必须: </p><p class="ql-block">(甲)各区中央局(分局)、区党委两级,应即开办党校或加强或扩大已有的党校,抽调各级的各类的适当的干部到党校学习。在学习中,即应以区党委为单位,包括区党委(或省委)、地委、县委、区委等四级的干部在内,配备整套架子,集中在一起学习,这种配备架子集中学习的办法,可以使学习的领导加强,干部易于提高,上下级干部易于熟悉。将来派遣出去,亦可就这些架子安放在各个地方,不必打乱重配,以利工作的发展(当然不是说一定不能打乱)。地县两级,应即普遍开办短期训练班,训练区、村干部。县委办的训练班,应轮训村级干部,并从其中挑选一批人脱离生产,以一部分补充区级缺额,一部分送地委或区党委或省委办的党校去学习。</p><p class="ql-block">(乙)中央局(分局、工委)、区党委(省委)、地委、县委、区委等五级各种重要工作岗位,一律增设副职。挑选区、村两级的一批干部到县级担任副职,挑选一批县级干部到地委一级担任副职,挑选一批地委一级干部到区党委或省委级担任副职,挑选一批区党委或省委一级的干部到中央局或分局或工委一级担任副职,使各级担任副职的干部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以备将来提拔使用。此项设立副职的办法,应成为准备干部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p><p class="ql-block">(丙)各大军区开办军政学校或加强和扩大已有的军政学校,培养军区、军分区及地方部队所需要的军事及政治工作干部。</p><p class="ql-block">(丁)创办中等学校并办好已有的中等学校,培养大批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才,准备补充各级各项工作的干部。</p><p class="ql-block">(戊)在可能开设大学的地区,应即开办正规大学,以培养将来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工作所需要的较高级的人才。</p><p class="ql-block">(已)创办各种专门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上述中学、大学及专门学校中,均可大量地附设短期的速成学校或训练班,以应急需。</p><p class="ql-block">(庚)在解放了的城市中,放手地大量地使用及训练改造除反动分子以外的原来的企业人员及公教职员,以补我城市工作干部之不足。经过一个时期之后,并可从此类人员中抽出一批加以训练派往新解放地区去工作。</p><p class="ql-block">(辛)从国民党统治的大城市,如平、津、青、沪、宁、杭、汉、渝、蓉、厦、穗、昆等地大量地吸收工人及知识分子到解放区来,加以必要的训练之后,派往各种岗位去工作。</p><p class="ql-block">(九)为了照顾调往新区工作的干部的家庭的困难,减少干部的顾虑,凡过去及今后调往新区工作的地方干部,其家庭一律按军属待遇。各地政府应明文公布,并立即对已经外调的地方干部的家庭实行按军属待遇。</p><p class="ql-block">(十)为使调赴新区工作的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有充分的准备,明年六月及十二月各区分担抽调的干部,除已在党校学习者外,尚须于明年六月底以前及十二月底以前,分两期集中训练一个短时期。</p><p class="ql-block">(十一)上述53000个干部的实行调动,听候中央的通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