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物如修心

田钧祥

<p class="ql-block">每年假期有个习惯,总喜欢与孙子一起去逛一至二个博物馆,这次去的是上海博物馆浦东东馆。</p><p class="ql-block"> 掐指一算,正好是近十年来与他同行参观的第三十五个馆。</p> <p class="ql-block">  拉着小孙子踏进上海博物馆东馆,只见巨幅玻璃幕墙如澄澈明镜,映出城市崭新楼宇,孙儿仰起小脸,目光在新与旧之间逡巡。</p><p class="ql-block"> 我们缓步来到青铜器展区,一件硕大的青铜鼎尤其引人注目,鼎身布满了岁月的蚀痕。然而就在那大器身上,孙儿忽然指着一条纤细的裂纹,裂纹之上如丝如缕嵌着的金线,隐隐泛光。 “ 阿爷快看,这裂痕里还有金子!” 他惊奇地嚷道。我蹲下身,轻轻告诉他:“这叫金缮,是修复师们以天然大漆与金粉来黏合伤痕,让残缺处也生出新的尊严。”孩子眼里闪动着不解的亮光:“金子补裂缝,多贵啊!干嘛不整个换掉?”</p><p class="ql-block"> 循着指示牌,我们特意来到修复区。隔着玻璃墙,看见里面几位修复师凝神屏息,在灯光下俯首于案前。他们的指尖微动,镊子、小刀、细笔如纤巧的舞者。多少被岁月湮没的痕迹,就在这静止的专注里被一一唤醒,重获新生。我目光停留在他(她)们那低垂专注的眉宇间,心中在想:“是啊‘’。那些看不见的耐心与坚守,这才真正是修复的魂魄。</p><p class="ql-block"> 我边走边与他说:阿爷年轻时也认识很多的匠人,他们修理老物件也很讲究‘’修旧如旧‘’,那些艺匠们对旧物的尊重,就像这些修复师们一样认真执着。”孙子扭过头,眼神亮亮地问我:“您也修过我的小坐车吗?” 我在点头的同时也恍然明白,这修复室原来也是一所课堂,它在无声中教会着我们如何以敬畏感恩之心,去修补时光留下的每一道隙缝。</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临,我们步出博物馆。夕阳余晖铺陈于高耸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暖暖的光辉,恰如修复师手中那抹金线,也如孩子眼里渐次燃起理解的光亮。我拉着他的手,“你看,修复不单是让旧物如新,更是让蒙尘的岁月重新发光。” 孙子似懂非懂地点头。那瞬间情景,就像金粉弥合了器物的伤痕一样,也悄然弥合着岁月在爷孙之间刻下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有一事豁然开朗。原来世间至深的修复术,不在博物馆的玻璃墙内,而在人心深处。</p><p class="ql-block"> 哈哈,修物就是修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