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留影荟萃~贵州 (下)

文道六十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3年9月份,从郑州启程双飞到贵州旅行,留下了一些影像,现整理补述。在此之前,我对贵州的印象仅限于小学时地理课云贵高原那一节;之后便是央视新闻有关贵州暴雨洪水、大山里的孩子求学如何艰难等老少边穷等词汇的报道;至于自然景象的水光山色,也仅仅耳闻过黄果树瀑布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西江千户苗寨。因而,脑海里的贵州,遥远而生僻。此次游览,好奇心的驱使占了很大的成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月7号那天,一早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空中飞行,顺利到达贵阳。落地即受到当地少数民族导游的接站。从导游口中最先知道的就是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1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和丘陵遍布,占总面积的92.5%,旅游资源相当的丰富。当然,跟着旅行社,只能是浮光掠影式地游览个别知名景点,连走马观花都说不上。全国人民早已耳熟能详的那些打卡地,不再一一罗列,只记述心灵震颤的印记和点滴感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接上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青岩古镇里的惊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贵州旅游的几天里,逛了两个古镇,印象深刻的是青岩古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青岩古镇始建于1378年,其名称源于当地青色岩层地貌,原为明代军事要塞,后演变为商贸重镇。古镇依山而建,最大的特点是铺街垒墙、民居庭院,甚至柜台等建筑均用石块堆砌,背街的石巷层层叠叠,沿山势起伏,幽静古朴。历史上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素有“南部要塞”、“筑南门户”之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商铺鳞次栉比的街道上游逛溜达的,和进铺子挑选纪念品讨价还价的,清一色的是外地游客;背街小巷里,才会偶遇三三两两的身着民族服饰的当地居民,感受到这座石城古镇的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有些紧张,同行的伙伴们奔小吃去了,我忙着拍照落单了。误打误撞地走进一个僻静狭长的巷子,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先是路过电影《寻枪》的拍摄场地,进行了粗略地参观。更幸运的是发现这里还藏着一处周恩来父亲的曾住地。那是1939至1941年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接待的一批抗日革命家属,其中,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老先生被安排在这家丁氏宅院的西次间居住。丁宅始建于清末,坐北向南,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至今保存完好,仍为私宅。它以原始的旧貌和本来的家具布设,讲述着“皖南事变”前夕青岩古镇后方民众支援八路军的故事,迎接着前来参观瞻仰的游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电影《寻枪》的拍摄景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无法走进的千户苗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西江千户苗寨一直是我的向往,这次贵州之旅,这个景点是重中之重!我想象着“四面环山、重峦叠嶂中的一千多户苗族人家,男耕女织;顺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连绵成片;片片梯田绕山,直连云天”,气势该是多么地恢宏!我期待能在寨子里走一走串一串,到苗家的姑娘房里坐一坐,看她们雕花刺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来之前请教度娘,她解释: 全寨共有1468户,6000余人,其中原住居民的99.5%都是苗族,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被号称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集村寨。苗族农耕、节日、银饰、歌舞及其遗风古俗在这里世代相传,不仅保留着最纯粹的自然美景,而且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2011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到达千户苗寨景区天色已晚,在景区大门外的广场上,和摩肩接踵的游客们一起等待导游购买门票、联络住宿。终于排着长龙般的队伍中进入景区,在木质结构的小阁楼里安放下行李,便去参加长桌晚宴。伴随着苗家女无伴奏的原生态歌声,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酒足饭饱,走出饭馆,夜幕降临,夜空幽蓝,远山含黛。在导游的引领下,直奔景区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远远地,已望见山坡上一大片灿若星河的灯光。天呐,向往已久的千户苗寨原是一场覆盖漫山遍野、蔚为壮观的灯光秀!看不清吊脚楼、看不清石阶路;不见背竹篓的苗家女、不见缠头帕的小伙男。除了繁星般夺目的灯光还是繁星般耀眼的灯光,唯独看不到村寨的轮廓、家户的形影。现代的时尚、喧嚣的浮华,与“保留着最纯粹的自然美景”的宣传云泥之别!<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景区的街道,也失去了山寨古朴原始的风貌,道路宽畅平缓,两边商铺云集,灯火辉煌;流行乐曲喇叭和嘈杂的人声,在夜空中鼎沸升腾。穿寨而过的(山溪)白水河装饰得流光溢彩,顺着两岸信步徐行,河水波光潋滟,灯光的倒影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河上七座风雨桥犹如披着锦衣的花轿,里面身着苗族盛装的陪照模特儿或依或坐在栏杆旁,眉目含情,等待着赴约的游客。如果不是这些苗族姑娘的出现,你会认为这是在某个大城市夜市的步行街游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夜已深沉,这里依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导游介绍,千户苗寨景点游览的就是夜景,喧腾的景象基本是通宵达旦,景区工作人员过着昼伏夜出的生活......<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次日清晨,赶着自由活动的间隙,在千户苗寨山脚下、景区大门旁的山溪岸边,留下素颜纪念照。这是唯独的一张没有人文痕迹背景、最接近自然景象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过度地人文打造,过度地包装,让原汁原味远离我们而去。我不知道是度娘欺骗了我,还是我的审美眼光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西江千户苗寨,我走近了你,却没有走进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