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高加索三国游第一个国家是格鲁吉亚,第二个国家是亚美尼亚,我们自6月14日~17日在格鲁吉亚游览了四天,6月18日去亚美尼亚,19日又从亚美尼亚回格鲁吉亚,这一进一出都是走路陆口岸完成,然后在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游览两天,于21日晚上10点搭乘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航班去巴库,因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不能互通,所以必须回到格鲁吉亚,这样我们于6月20日~21日在第比利斯游览,所以此次行程格鲁吉亚占去了6天时间,剩下的几天就留给了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 为了使格鲁吉亚的游记连续,所以暂时先将6月20日,21日在第比利斯的经历写出来。 这是出亚美尼亚海关旁边的免税店,店面不大但是商品很多,以烟酒糖饮料化妆品为主。 这次行程在亚美尼亚只住一晚,我们对这几个国家一无所知,尤其是亚美尼亚,由于6月19日整个一天既要走行程还要回格鲁吉亚,所以那天时间太赶了,我们没能按计划走完全部的行程,但是必须在当天晚上回第比利斯,我们到两国口岸时已经是第二天零点了,从亚美尼亚海关离境,终于看到格鲁吉亚的国旗了,在过境时还必须把行李全部拿下来,过海关再装车,我们到达第比利斯的酒店(也是我们前面住过的酒店)已经是20日凌晨2点了。 6月20日经过休整,我们上午十点开始走行程,要在这里住两晚,所以这天不着急也不需要拿行李,我们9点左右先吃了早餐,十点集合出发。 虽然前面比较累,但是很快就恢复了,这天就是在第比利斯附近转转,所以坐车不累,天气很好。 早餐后没事就先在酒店对面的花海里面打卡吧。 这些天的陆路行程全是同一辆车和同一个驾驶员,我们前一晚全靠他把我们安全带回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Bodbe女修道院是为了纪念传教士尼诺修女而建。尼诺修女引导格鲁吉亚皈依基督教。教堂内部有精美的壁画和尼诺的衣冠冢 。<br> Bodbe圣妮诺女修道院位于格鲁吉亚,是与圣尼诺相关的一座重要修道院。圣尼诺是传播基督教信仰到格鲁吉亚的关键人物,她出生于罗马的一个将军家庭,后来在伊比利亚(现今的格鲁吉亚东南部)传播福音。圣尼诺在格鲁吉亚的传教活动最终使得国王米里安三世改信基督教,成为伊比利亚第一位基督教国王。(引自) Bodbe圣妮诺女修道院不仅是格鲁吉亚东正教的重要朝圣地,也是游客了解格鲁吉亚宗教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景点。 全名Bodbe圣妮诺女修道院,是引导格鲁吉亚皈依基督教的圣妮诺埋葬之地,她在340年死于卡赫季的Bodbe地区,国王为她在这里修建了坟墓和纪念她的教堂。中世纪的时候,卡赫季王国的国王多选择在这里加冕,是格鲁吉亚重要朝圣地之一。(引自) <br> 众所周知,亚美尼亚是世界上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国家,而紧挨着亚美尼亚的格鲁吉亚则是跟随着亚美尼亚第二个皈依基督教国家,因此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的教史,几乎如出一彻。引领格鲁吉亚举国信奉基督教的修女,St Nino圣尼诺是修女加耶恩门徒,三十多个圣徒中,只有她逃离厄运,到达格鲁吉亚最终成为改变整个国家信仰的圣修女。(引自) 尼诺出生于罗马的一个将军家庭中,尼诺的叔叔是耶路撒冷族长,尼诺的童年时期是由伯利恒修女Niofora-Sarah抚养成人。长大后的尼诺在叔叔的帮助下到了罗马教会,相传,她得到了圣母玛利亚显灵启示,圣母交给她一个葡萄藤十字架,并跟她说,让她带着它到伊比利亚(现今的格鲁吉亚东南部)去传播福音,她能一路得到圣母和基督的庇佑让她远离危险,凭着十字架的力量,她将能在伊比利亚竖立起主和基督的信仰旗帜,拯救世人。(引自) 尼诺带着葡萄藤十字架从罗马到达亚美尼亚再到伊比利亚,在亚美尼亚时她曾投入加耶恩门下,跟她门下的Hripsime和三十多个后来殉道的圣徒们一起传播福音,可能真的是她身负使命,三十多位圣徒全部殉道,只有尼诺逃脱了,来到了伊比利亚。(引自) 当时的伊比利亚国王米里安三世与他的国家还是信奉原始宗教,尼诺到达的时,恰逢王后娜娜重病,群医束手无策,尼诺自荐能医治王后的病。王后经过尼诺医治果真痊愈,王后身边的牧师和待女纷纷皈依,王后原本对基督教就有些了解,紧接着也接受了尼诺洗礼。国王米里安三世见妻子皈依了基督教非常恼火,威胁要跟王后离婚,并采取手段把尼诺与基督团体隔离。(引自) 可有一天,他到森林打猎时,眼睛突然什么也看不见,他突然瞎了,他又惊又怕,绝望时向圣尼诺祈祷,如果她真的基督上帝派来的,能保佑他马上重见光明,他愿意放弃信仰原始宗教,改投基督门下。祈祷刚毕,眼前一亮,他眼睛就好了,国王米里安三世回到首都姆茨赫塔后马上在圣尼诺的引领下受洗,成为了伊比利亚第一位基督教国王。(引自) 如果说圣十字修道院是圣尼诺在格鲁吉亚传教的开始,那么Bodbe圣.尼诺女修道院则是她传教的完满终点,当伊比利亚举国信奉基督教后,圣尼诺使命已完,到了西格纳吉的Bodbe便与世长辞。国王米里安三世在她去世后为她建了这间Bodbe圣.尼诺女修道院作为她的安息地,现在圣.尼诺墓就在Bodbe圣.尼诺女修道院内。(引自) 这座建筑高大漂亮值得打卡。 圣尼诺修道院始建于9 世纪,相传圣女尼诺让格鲁吉亚皈依东正教后,便隐居于Bodbe山谷,并最终长眠于此。为了纪念圣女尼诺,国王米里安三世便在此地修建了这所修道院。如今,历经千年岁月的圣尼诺修道院,已成为格鲁吉亚重要朝圣地之一。(引自) 修道院外环境很美。 来这里的游客非常多。 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活动。 非常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在格鲁吉亚参观的教堂和修道院都是在小山坡上,不同与欧洲那边,那边的教堂在城市里面,而且是高大上那种,这边国度小,教堂也小,他就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般存在。 千余年前的人们修建了如此坚固的建筑,真是佩服他们的建筑艺术。 我们在这里逗留了很久,太喜欢他的环境了。 西格纳吉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是格鲁吉亚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格鲁吉亚最有名的歌曲《一百万朵玫瑰》,就是写给西格纳吉的画家马尼仆维利的。这位画家恋上了巴黎的女演员玛格丽特,为了博得美人的芳心,画家变卖了所有的财产,买下了一百万朵玫瑰送给心上人。也因为这个浪漫的故事,西格纳吉成为了爱情之城。(引自)<br>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这里,跟着沈导进入爱情小镇。我们原先的杨导因为护照进出亚美尼亚的次数已经用完了,所以从6月18日起我们换了一个导游小沈,是个年轻阳光的大男孩(中国人),他陪同我们后面的行程(除外阿塞拜疆)。 首先来到了吃午餐的餐馆,这里地势比较高,在小镇的尽头了,我们在这里又碰到了杨导,也是带团队来吃午餐,看来现在来格鲁吉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 格鲁吉亚的餐馆都不错,环境很好。 午餐后我们先登旁边的古城墙,这天太阳厉害很晒。 古城墙始建于18世纪,由格鲁吉亚国王Erekle II下令修建,总长度超14公里,包含23座塔楼和6座城门,是格鲁吉亚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这条小路很窄,我们只走了一个城楼就折返了。 西格纳吉公元前2世纪曾是格鲁吉亚皇室所在地,后历经多次战争与重建,现存建筑多融合了防御工事与宗教元素。依山而建,海拔790米,可俯瞰阿拉赞尼山谷与高加索山脉,春季泉水具有神奇疗效。(引自)<br> 西格纳吉的核心景点包括圣尼诺修道院(4世纪)、圣乔治教堂(18世纪)等,宗教建筑与历史遗迹并存。 老城区以红砖石质为主,搭配粉彩屋顶和鹅卵石街道,形成独特的油画式美感。<br> 市政厅广场、圆形喷泉及纪念瓦葛塘的毛驴雕像等现代元素,与古老风貌形成对比。 西格纳吉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镇。这里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屋顶铺排着层层红色砖瓦,墙体大多用石头垒砌,基本保留着传统风貌。18 世纪所建的西格纳吉古城墙,至今屹立不倒。(引自) 这条路全是石块铺就的,我们3点过去停车场集合。 下午最后一个参观地就是坑道酒庄,下午4点半我们来到了这里。 提起葡萄酒生产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法国、意大利或西班牙,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葡萄酒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在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拥有多个葡萄酒产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卡赫季和伊梅列季产区。而在卡赫季产区内部,最著名的子产区则是西格纳吉。(引自)<br> <div>不过,这里还有更古老的存在——人类已知最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考古研究发现,早在8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酿造葡萄酒了。难怪行内人都说,若论“葡萄酒是时间的艺术”这句格言,格鲁吉亚人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引自)<br></div> 下午我们来到了其中一个酒庄,由一个工作人员陪同入内参观藏酒。每一队游客到来都有欢迎仪式。 每位表演者都很认真,我们在这里可以品尝不同的美酒,但是我不懂哪款好。 品酒过程很享受的,地坑里面很凉快,外面很热。 坑道酒庄外面也很美,可惜没有机会走入葡萄园,只是在路上看到了大片的葡萄园。 给这天行程打个总结。 晚上八点我们来到了一家特色餐馆吃晚餐,之前沈导告诉我们晚上会看到当地的“足间舞”表演。<div>据说,数千年前,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于是他走上前去,音乐响起,心中充满激情的小伙子就在音乐的伴奏下,围绕着姑娘跳起舞来,并时不时用膝盖跪在地上快速旋转,以此表达对姑娘的仰慕与尊敬。(引自)<br></div><div>足尖舞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337年,格鲁吉亚国家舞蹈团的前身“皇家国家戏剧团”在宫廷中首次呈现包含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的综合性表演。其文化根源与格鲁吉亚人对力量与阳刚气质的崇拜密切相关,常通过舞蹈展现男性勇猛特质。(引自)<br></div> 我们来到了一家有足间舞表演的餐厅,里面已经有几桌当地人了,我们的餐桌上也摆好了一些食物。 我们这天是所有人同坐一起。 格鲁吉亚“足尖舞”表演时,男性舞者要踮起脚,用脚尖支撑全身,足部弯成一道弧线,同时不停旋转。但跟芭蕾舞的足尖鞋不同,格鲁吉亚“足尖舞”穿的舞鞋是用皮革制成的软靴子,更像双皮袜子,因此要求舞者拥有强大的足部力量和非常好的平衡能力,所以“足尖舞”通常由男子完成。 这位艺术家还能用中文歌唱,很佩服她。 在艺术家表演间隙,音乐再次响起了,当地人很快起身载歌载舞,我们也被这里的气氛感染了,团员们纷纷起身加入到舞蹈群里面了。 自由舞蹈,不吃饭都要当舞者。 欢快的民族舞蹈,将餐厅里面的气氛再点一把火。 微妙微俏的足间舞,舞蹈者精湛的艺技令人感叹。 要分别了这位老者专门来告诉我们,他去过中国,喜欢中国功夫。 晚餐气氛很融洽,我们先起身告别朋友们,大家互相挥手示意,再见,友好的国家,友好的人民。 6月20日晚上在餐厅嗨过后回到酒店已经是10点了,沈导安排我们第二天还是上午10点出发,所以我们早上9点左右去餐厅吃了早餐。 6月21日这天是我们在格鲁吉亚的最后一天了,晚上我们要搭乘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飞机去此次高加索三国游的最后一个国家——阿塞拜疆,所以要带上全部行李,我们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住宿两晚,然后从巴库飞回乌鲁木齐。 上午我们打卡的第一个景点是格鲁吉亚青铜巨石阵,在这里我们团队留下了珍贵的全团合影。 我们的大家庭合影就是这位热心的美国人帮助我们拍的,真是没有想到他居然说的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说:他是晒黑了的中国人。 格鲁吉亚青铜巨石阵,又叫格鲁吉亚编年史纪念碑,由16根高约35米的青铜柱组成,矗立在第比利斯城东北部的山上。每根柱子的四面都有不同的浮雕,描绘了格鲁吉亚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生活场景。(引自) 格鲁吉亚巨石阵位于第比利斯郊外北部的山顶上,苏维埃风格硬核建筑,用16根35米高的青铜巨石柱组成。1985年开工,近40年后它终于接近完工了。记事碑的建设是为了纪念两个重要的周年纪念日:格鲁吉亚建国3000年,以及基督教传入2000年。(引自) 这里1985年开始建造,至今仍有未完工的部分。建筑上主要刻画着许多重要人物:圣人、诗人、国王和军阀。 这个巨石阵每根柱子上面的雕刻都是栩栩如生,在这个小山包上修建这么大的一个工程,真是不容易。 非常佩服建设者们,为后人留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物。 告别巨石阵我们继续乘车回到了第比利斯城区,后面的看点都在城区了。 第比利斯的外卖小哥。 中午时分我们回到了第比利斯城区。 这天终于有中餐吃了。 午餐后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打卡点,木偶剧院钟楼,这是一条老街,周围被商业环抱,有路边咖啡店,小街两边都是卖油画的。 各色小画很有意思。 格鲁吉亚第比利斯最有风味的便是老城,而老城里最有趣的建筑就要属于这个了——木偶钟楼了,这里带着老城的神秘故事,等着每个来探索的游客的发现。 老街很有趣,很喜欢。其实仔细看来,附近的建筑也都是有着淡淡色彩,很梦幻,也有很多可爱的设计。走在路上,反而觉得老城非常的可爱。 仔细看钟楼上面,还有马赛克的装饰,充满了童话故事般的色彩,喜欢这样的细节。 老城里面还有一座老教堂,可惜不能拍照。 老城里最有名的要就属这个木偶钟楼了,充满了童话故事般的外表,如积木堆起来一般,这里每个整点都有木偶出来表演,表演的是人的一生。其实这里本就是木偶戏园,而钟楼只是雷佐加布里兹木偶戏院的一部分。<br> <div>和平桥是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网红桥,这座桥横跨在穿城而过的库拉河上,形状像一条大虾,别名为虾桥。它安装了一个交互式的灯光显示系统,包括3万个LED灯和240个传感器,每小时根据特殊的信号沿着桥梁的两个护墙依次闪烁,很像是莫尔斯电码,象征着人体的化学元素以及人类的生命与和平。(引自)<br></div> 和平桥建成于2010年,是一座钢结构玻璃顶的现代造型步行桥,桥面长一百多米,宽不过四、五米,特别的是这座桥有一个造型别致的桥顶。(引自)<div>我们离开木偶剧院钟楼后这里就是第三个打卡点,网红桥——和平桥。我们经过这里去对面的缆车站。</div> 乘坐缆车来到了索罗拉克山顶,在山顶有一座母亲雕像。格鲁吉亚母亲雕像是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标志性雕塑,登上山顶还可以俯瞰整座古城。 <div>“格鲁吉亚母亲雕像”于1958年竖立在索罗拉基山顶,雕像高20米,目的是庆祝第比利斯建市1500周年。 著名的格鲁吉亚雕塑家Elguja Amashukeli设计了一位身穿格鲁吉亚民族服装的女子,她象征着格鲁吉亚的民族性格:她的左手拿着一碗酒迎接远方而来的朋友,而她的右手则是一柄对抗外敌的利剑。她站在山顶保佑着格鲁吉亚人民。(引自)<br></div><div>由于她面朝山下,所以在山上就无法拍到她的正面。</div> <div>在缆车站的另外一边就是纳里卡拉要塞也被称为第比利斯的“母亲堡垒”,是非常古老的防御工事。公元4世纪,第比利斯建城时,要塞随城一起建造,当时它被称为“Shuris-tsikhe” (令人反感的堡垒)。公元7世纪,要塞被倭马亚王朝扩建,大卫王则在公元12世纪完成了对它的再次扩建。直至公元16、17世纪,还被进一步扩建过。1827年的大地震对这座建筑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建筑的一部分不得不拆除。(引自)<br></div> 这座要塞也是我们要打卡的地方,可惜它现在在维护中,我们不能去看它。我们乘缆车下山了,然后又去了第五个打卡地——梅特西教堂。 <div>著名的梅特希教堂Metekhi建于十三世纪,因临水而立,格外引人注目。教堂前矗立着格鲁吉亚伊比利亚王国的国王瓦赫坦格一世策马扬鞭的铜质雕像。在十九世纪时,梅特西教堂还曾被作为监狱使用,前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就曾被关押于此。(引自)<br></div> 第比利斯•梅特希教堂,格鲁吉亚之父就矗立在梅特希教堂之前,他缔造了第比利斯。 梅特希教堂梅特西教堂位于纳里卡拉古堡对面,最早创建五5世紀,座落于库拉河上方的山丘岩壁上,虽然经过几次重建,但依然保持原来的风格。這个区域是第比利斯古城內几个最早的居住地之一。“梅特希”意指皇宫的周边。19世纪时教堂曾经作为监狱使用,高尔基曾经被关押在此。旁边有一座格鲁吉亚之父的雕像,从河对岸望过去十分有气势。(引自) 在古老的建筑面前,我们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 我们在这里偶遇了一对新人和他们的父母。 可爱的孩子们。 我们离开梅特希教堂,准备去第六个打卡点,也是这天的主要景点,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 这又是一座修建在小山头上面的教堂,这样看出去它非常有气势。<div>圣三一,即三位一体(格鲁吉亚语译为Sameba),指在基督教教义中,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耶稣基督和圣灵三个位格,三位一体把《圣经》中所记述的对上帝本性的认识的三个中心要素放在一起,即:神创造世界、神藉着耶稣基督救助人类、神藉着圣灵与基督徒和教会同在。(引自)<br></div> 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是格鲁吉亚乃至高加索南部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具有显著的历史、建筑和宗教意义。位于第比利斯市库拉河左岸伊利亚山上,主建筑高近100米(部分资料提到105米),是格鲁吉亚最高的教堂,也是世界第三高的东正教大教堂。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内部空间宏大,地面铺大理石砖,祭坛用马赛克装饰。穹顶高7.5米,全部用24K纯金包裹,黄金部分由格鲁吉亚民众自发捐赠。(引自) 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始建于1994年,2004年竣工,是格鲁吉亚独立后修建的最大宗教建筑,被定为东正教母堂。其建设旨在纪念格鲁吉亚东正教独立1500年及耶稣诞生2000年。建筑群包含院墙、钟楼及多个小礼拜堂,采用传统格鲁吉亚风格,内部壁画由艺术家Amiran Goglidze指导创作。(引自) 耶路撒冷圣城模型。 作为格鲁吉亚东正教的核心象征,它不仅是国内重要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吸引游客的地标性建筑。教堂内供奉耶稣像,常有信徒在此祈祷或举行宗教仪式。 教堂内装饰精美,各种宗教挂画也是非常有表象的艺术珍品。 在第比利斯老城区转了一圈,处处都是惊喜,这座千年古城值得看看。 第比利斯是格鲁吉亚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中心,是高加索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位于大高加索与小高加索之间,濒临格鲁吉亚中东部库拉河畔,地处外高加索的战略要冲。第比利斯同时也是格鲁吉亚最大城市。第比利斯建都于4世纪,是格鲁吉亚多个朝代的首都。格鲁吉亚过去曾被阿拉伯、突厥侵占,第比利斯也不能幸免。1801年,第比利斯落入俄罗斯手上。十月革命以后,格鲁吉亚曾经短暂独立,第比利斯再次成为国家的首都。到后来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成立,和后来的格鲁吉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第比利斯也成为首府。直到1991年格鲁吉亚从前苏联独立,第比利斯又成为首都。(引自) 离开了圣三一大教堂我们又看了一座教堂——锡安主教堂,教堂里面有很多信众在做弥撒。 这座教堂应该也是有些年代了,墙上的壁画颜色不那么光鲜了。 6月21日我们全天在第比利斯城区游玩后,晚餐依然在是中餐,很喜欢。 晚上8点我们准时到达了第比利斯国际机场,从第比利斯飞去巴库只需要50分钟。 这一路感谢杨导和沈导,感谢为我们开车的师傅,他已经72岁高龄了,还在辛苦劳作,为我们安全行驶完成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行程。 我们准时登机准时起飞,航班上面有很多阿塞拜疆人,因为看外表不像格鲁吉亚人,而是有些像阿拉伯人。这架飞机上面只有我们这一队中国人,飞机飞平后空中服务员发了简单的餐食,飞机就已经在下降了。 很短的飞行距离,马上就到了阿塞拜疆巴库上空,虽然是晚上近11点了,陆地上面依然是灯火辉煌,好像一座大城市。 飞机在下降了,看着下面的巴库,感觉它比第比利斯要繁华一些,我原本想的是高加索三国只有阿塞拜疆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可能会略逊于其他两个国家,另外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会成为前苏联加盟国。 抱着对这个伊斯兰教国家的好奇心情,我们安全到达了巴库国际机场,又是丝滑的入境了,出机场后和我们在阿塞拜疆的当地人导游汇合,送我们去酒店休息,来接我们的大巴是奔驰大巴车,状况好过原先那辆车,看来阿塞拜疆不缺钱。<div>高加索三国游的格鲁吉亚行程记录全部结束了,我们在格鲁吉亚的时间最多,占去了一多半,期待着最后两天的行程,看看有没有什么意外的东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