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8年10月18日校庆40周年(二排右起为陆人豪老师、二排左起5为刘文运老师)</p> <p class="ql-block">1998年10月18日校庆40周年(右起3为陆人豪老师、右起1为刘金赋老师、左起2为蓬超老师、左起4为刘文运老师)</p> <p class="ql-block">1998年10月18日校庆40周年(右起2为陆人豪老师、右1为刘文运老师、左1为姜腾邦老师)</p> <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5日在南京(右起3为陆人豪老师、右起2为陆师母)</p> <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5日在南京(上图为陆师母)</p> <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10日陆人豪老师的来信</p> <p class="ql-block">2002年7月10日陆人豪老师的来信</p> <p class="ql-block">2006年4月17日在解放军某部营区(左1为为陆人豪老师、右1为江兴声老师、右2为刘文运老师)</p> <p class="ql-block">2015年在汇编资料中收录2006年4月17日的一段文字和图照(右图同上,左图左起2为江兴声老师,左图1为江师母)</p> <p class="ql-block"> 陆人豪老师,今年已90多岁了,居住在上海市。</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6日下午,于往常一样,他与我视频,把他在上个月做了一个大手术的亊告诉我,视频中他说话清楚,思考反应正常,气色也很好,术后康复状况是好的。</p><p class="ql-block"> 我深知在他高龄下做了一个大手术,真是不容易,记得这是他第二次大手术了。他说“得益于他年轻时有一个好身体,现在有女儿们的照顾,挺过来了”。见他如此宽胸,我祝福他保重,要向百岁进军!</p><p class="ql-block"> 虽然,视频对话虽短,又一次激活我抓紧兑现“把多年来保管的老照片(有师生、有战友、有朋友、有工作的、有家人等)整理出来,找回记忆,通过微信发给照片中的人,特别是还建在的人,共享老照片中的记忆,重温老照片中的温馨”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陆人豪老师,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他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大学毕业奔向贫困地区,在我的家乡当中学教师,执教30多年后,才回到上海家里养老,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把美好的青春,成才的旺年,奉献给了我们那里贫穷地方,从他的教室里走出成千成万的学子,分洒在祖国的工作岗位上,成为建设国家和家乡的人才,他们这一代老师是骄傲的。</p><p class="ql-block"> 他在教室黑板上的粉笔字,字型端正疏展,笔峰有力圆润,字句间隔清晰,板书中充满了正气。</p><p class="ql-block"> 他施教的分数、方程、平面几何、三角函数、极限、诱导公式等课程,和他手拿木板的三角尺、自制的圆规在黑板上作图的身姿,至今还在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他总是利用课前、课间时间,把上课的图形先作好,从不浪费和占用学生听课的时间,总是力求多讲一些,讲清楚一些,把学生听得懂不懂作为他施教的准则。</p><p class="ql-block"> 他把精力除了用在课堂上,还把属于他个人支配的生活时间,也用在放学后的教室里,用在学生晚自习里,辅导学生做作业,解答问题,不是他教的课,学生问他总是热情解答,直到学生都回宿舍了,他关好教室门窗后再离开。</p><p class="ql-block"> 他手提竹壳热水瓶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从学校走路到镇街中段(单程500米)的烧茶水的炉子装开水,一分钱一瓶,他每次打开水时,总是路过我家门前,虽不每天见他打水,经常碰见是常亊,他总是用微笑来安慰我、鼓励我。陆人豪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名字和形象,在我们镇街上已家喻户晓了。</p><p class="ql-block"> 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陆人豪老师忠于党的教育亊业,全身心地施教,正是那一代人奋斗、奉献的精神风貌写照,是他们在贫穷的地方、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地认真施教,才有那么多的穷孩子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今天,为国家服务,为人民做亊。</p><p class="ql-block"> 陆人豪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成为我为人做亊的学习方向。他对我在校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认知上的端正等诸方面,这些都是无形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1972年,在我当兵入伍之时,记得有陆人豪、高正田、刘文运、江兴声、薛昌茂、徐忠良、陈志峰、周明明等老师一起到我家送行,这一情景是我无形的老照片,一直藏在记忆中,总是那样的温馨。</p><p class="ql-block"> 自到部队后,我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工作学习中,到了部队我进入测量班工作岗位,才知已学的文化知识不够用,所以边工作、边自学,没有花时间与老师们保持经常联系。</p><p class="ql-block"> 1998年10月18日,是母校建校40周年,想见老师的念头占了主导,我向领导请假回到了母校,见了老师、见了同学、见了校工,满校温馨,留下了合影照片,以及2000年11月10日和2002年7月10日陆人豪老师的来信,我都珍藏起来,26年过去,这些照片和信件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一代人看,老照片成了师生一辈子的记忆,一生的温馨。师生情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一辈子情,一生的谊。</p><p class="ql-block"> 2017年11月15日,我与王正林、蔡学才、王建正、陈胜祥、王永庆、马志良、李国海、倪振龙和王新阜、钱爱红、朱玉香、孙辛、厐彩虹等一道,专程分别看望了住在常州的杨志宏校长、江兴声老师和住在上海的陆人豪和刘文运老师,师生见面,那种昔日的情感今日的重现,师母的热情和慈爱,令人难以忘怀,这样的无形老照片又添新的光圈,二次暴光的重影让人记忆更加深入。老照片就是一张记忆的光盘,只要想看,记忆总是新的重复记录啊……</p><p class="ql-block"> 7月12日又与陆人豪老师视频,他还是不告诉他的现住址……</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只能利用美篇这个平台编辑成稿后发给陆老师,用老照片、老物件的记忆回报恩师,分享温馨,愿他老人家安康、一切都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文图为著者版权</p><p class="ql-block"> 2025.7.14.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