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广西自然博物馆联合推出“龙栖桂地--广西恐龙科普展”,希望通过介绍广西恐龙的发现过程、种类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激发您对古生物的兴趣,一同探索广西恐龙的神秘世界,感受生命演化的神奇魅力。小朋友们对恐龙科普展非常有兴趣,成群结队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广西恐龙化石较为丰富。自1963年首次发现以来,经过了国内外众多地质古生物工作者艰苦不懈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广西恐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已发现的13个恐龙化石地点中,扶绥那派盆地发现的恐龙化石最丰富,研究程度最高,也是广西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p> <p class="ql-block">展览核心区有三具巨大的恐龙化石:右江清秀龙、何氏六榜龙、董氏中华盗龙。</p> <p class="ql-block">右江清秀龙:白垩纪晚期(约8千万年前) 。大型巨龙类恐龙,成年体长约20米,以植物为食发现于南宁市金陵镇大石村石火岭。</p> <p class="ql-block">何氏六榜龙:白垩纪早期(约1.2亿年前) 。大型蜥脚类恐龙,成年体长约17米,以植物为食,通常在河畔湖滨地带生活。发现于广西扶绥县山圩镇六榜屯笼草岭。</p> <p class="ql-block">董氏中华盗龙:侏罗纪中晚期(约1.6亿年前) 。大型兽脚类恐龙,成年体长约7.2米以上,肉食性,可捕食大型植食恐龙,通常在河湖边或丘陵地带生活。此董氏中华盗龙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与广西大塘龙相似。</p> <p class="ql-block">广西地处中国华南地区,南濒北部湾,紧邻东南亚,总面积为23.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1600公里。远古时期,广西曾经是一片海洋,古海洋中生活了无数的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笔石、腕足类、蜓类、菊石类、海百合等。距今2.35亿年时,广西所在的区域开始整体抬升,露出海面,从此进入了稳定的陆地时期,恐龙、石炭兽、猩猩、巨猿等陆地动物开始在此繁衍、兴盛。通过研究地层及埋藏在地层中的化石,我们可以恢复远古广西的一些地质生态面貌,如海陆变迁、古环境变化和古动植物群演替等。</p> <p class="ql-block">广西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远古生物较为繁盛,其中又以泥盆纪、白垩纪和第四纪的化石最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广西所在的区域开始抬升并完全露出海面,陆地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毫无疑问,恐龙成为此时八桂大地的主宰者。</p> <p class="ql-block">广西恐龙化石最早发现于1963年,迄今已发现了13处恐龙化石地点,其中有10处属白垩纪时期。这些地点主要集中在桂南和桂东南,呈北东﹣南西向分布。扶绥县那派盆地化石点分布范围最广,发现的恐龙和其它脊椎动物化石最丰富,调查和发掘次数最多,研究程度最高,是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p> <p class="ql-block">自1963年首次发现以来,广西发现的恐龙化石材料和恐龙属种、数量持续增加。研究显示,广西恐龙有真蜥脚类、巨龙形类、巨龙类、棘龙类、鲨齿龙类、剑龙类、禽龙类、鸭嘴龙类和角龙类等,命名恐龙属种9个,包括世界最大恐龙之一的白垩纪蜥脚类赵氏扶绥龙,中国最早发现的鱼食性恐龙扶绥中国上龙,中国南方唯一的禽龙类广西那派龙和首个确切的鸭嘴龙类大石南宁龙,以及广西唯一的肉食性恐龙广西大塘龙。这表明,广西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曾是各类恐龙的聚居地,大量恐龙在这里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自1972年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扶绥县那派盆地已开展了二十多次野外调查和发掘工作,发现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包括软骨鱼类、硬骨鱼类、龟类、鳄类、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介形虫、叶肢介、腹足类、双壳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恐龙至少有6种(蜥脚类2种,兽脚类2种,鸟脚类1种,角龙类1种)。基于丰富的恐龙种类及其它动物化石遗存,扶绥县被评为"中国恐龙之乡",那派盆地成为了我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早白垩世恐龙化石地点。</p> <p class="ql-block">那派盆地由水田和山丘组成,山丘主要种植甘蔗,恐龙化石主要发现于山丘的甘蔗地里。图中红色箭头为原址保存的笼草岭化石地点,左下角为发掘中的下妙屯化石地点。</p> <p class="ql-block">除恐龙外,那派盆地还埋藏有其它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种类,包括软骨鱼类、硬骨鱼类、龟鳖类、鳄类、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介形虫、叶肢介、腹足类、双壳类等)和植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笼草岭位于扶绥县山圩镇平稿村六榜屯西南约200米。该地点第一次发掘于2001-2002年(图1、2),发现了赵氏扶绥龙、何氏六榜龙和一条未成年的小个体蜥脚类。图3为发掘现场的巨型蜥脚类恐龙肋骨,图4为套箱装运大型恐龙骨骼。</p> <p class="ql-block">2016-2018年,该地点开展了第二次扩大发掘。图3和图4分别为巨型赵氏扶绥龙右肱骨、未成年蜥脚类右股骨。</p> <p class="ql-block">1.2亿年前,那派盆地曾经出现过长期的气候干旱现象,河流干涸,湖泊大幅缩小,大量恐龙由于缺水少食而死亡。</p> <p class="ql-block">恐龙世界曾是地球的主宰,持续1.6亿年。从巨型蜥脚类恐龙漫步平原,到霸王龙在丛林狩猎,剑龙带骨板巡游,三角龙群结伴迁徙,还有带羽毛的恐龙掠过天空。它们或独居或群居,食草食肉各有生存之道,最终在6500万年前因灾难落幕,只留化石诉说过往。据推测生活在侏罗纪末期的北美洲的易碎双腔龙,体长可达40-62米,甚至有估计认为其体长在70米,体重达190吨,是目前已知推测体型最大的恐龙,甚至体重超过了蓝鲸。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