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终要回到故乡去/带着年迈的躯体和最后的喘息/带着心力憔悴的倦怠和荡然无存的勇气/我们终要回到故乡去/带着麻木的面容和浑浊的泪滴/带着早已熄灭的梦想和年少犯下的耻辱/”在这本厚达586页的词集封面,这几行文字直击内心,竟让善感的我胸口微疼。疼痛感源于共情与共鸣,更是对混沌过往的拥抱与谅解。我不懂歌词,也写不出深层次的评论,唯有通过感性的文字,感恩黄小名师哥曾经给予学校的公益之情。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死亡,当生命在未来某一天如秋叶轻吻大地之时,我们心中是否会感恩一路的雨雪风霜?是否会对曾经的许诺与遗憾尚有抱怨?是否依然会对纯爱之境溢满感激的热泪?</p> <p class="ql-block"> 书的序与后记,宛若人的前世今生,知晓了前因后果,才能透过歌词,品味其中深意与神韵。用心看完词集《我们终将告别》的序与后记,心中升腾起更深的敬重与欣赏。他丰富的阅历,善感的灵魂,昂扬的斗志,极致的浪漫,无一不处处彰显一颗自由不羁的灵魂以及至爱至纯的生命本色。在物欲横流的红尘,能活得如此肆意与本真,这未尝不是命运特别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过黄小名,是我哥有一次在家与师范好友把酒言欢时无意听过。黄小名是我哥的师范同窗,我哥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至今依旧孑然一身,还在为自己的理想孤注一掷而无怨无悔,而师哥黄小名却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交织的智者,如今女儿们学业有成,妻贤家安。我想在任何时候,能认清现实,接受现实,方能身在人间烟火处,心存诗意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 2011年5月,作为一名城厢小学的喜爱音律的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县纪检系统的合唱比赛,也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感受黄小名的歌词魅力。我记得当时合唱的歌曲是《那一片红》:“记忆中,那一片红,你红得让我好心动。/风雨藏在岁月的背后,而我依旧能读懂你沧桑的笑容。/眺望中,那一片红,你红得让我好感动。/故事虽然已经很遥远,而我依旧能听到你动听的歌声。/那一片红,耀眼的红,你装点大地苍穹。/那一片红,不灭的红,镀亮了一个民族的航程。/那一片红,骄傲的红,引领着浩荡天风。/那一片红,中国的红,你永远燃烧在我们的心中。”歌词中赤子情怀,对红色精神的永恒礼赞,对革命历史的深切缅怀与敬意,让每一位唱响此曲的炎黄子孙,心中自然流淌着对祖国炙热的爱恋以及对民族复兴的坚定自信。那一片红啊,是红与火的诗篇,是血与情的永恒,是个体与集体情感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入心入情的文字与旋律总会让年轻的心充满好奇,加上当时城小的工作氛围好,王灵姐姐又时不时念叨她那几个的才子师弟,也就有了与师哥黄小名的第一次见面。记忆中他并不善于饮酒,也没有他歌词中的温情与热情,反倒有种游离于应酬外的冷静与疏离。“我们都不说话,只看别人表演”这与他在词集“山楂树下”板块《夜宴》中的文字很契合。我并不善于攀缘,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一直是我生命本色与为人底线。在之后的几次饭局,与黄小名师哥的关系依然不咸不淡。沉寂的外在,涌动的内心,疏离的界限,让当时没心没肺的我无法感同身受。直到千帆过尽,心中无爱无恨,俯瞰众生,方有出世入世的收放自如。或许只有此刻,才能明了灵魂契合方有真心交流的内驱力与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春季,机缘巧合来到甘祖昌红军小学。9月招生工作结束后,抱着忐忑之心,请黄小名以甘祖昌将军与龚全珍老阿姨品格内涵为师生的精神图腾,创作校歌。没想到三天后就收到了校歌歌词《美丽的致敬》,他当时分文不收(当时师哥歌词原创创作费以万计算),而这份公益心与校友情一直烙在我心中。我不喜欢欠人情,一旦相欠,总会想方设法偿还,但这份沉甸甸的大爱,一直没有机会还。恰逢今年四月收到师哥签名的词集,感觉机缘正好。师哥黄小名践行的创作理念——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需要有“时代的筋骨、土地的体温、诗歌的灵魂”,而我的文字充其量只是本真的呢喃,但我相信真诚的心、真实的情、真切的字,必能让他感受到纯粹的感恩与感慨。当甘祖昌红军小学的校歌《美丽的致敬》旋律在师生耳边萦绕,心中涌起的是红色血脉的赓续以及将军夫妇家风传承的美丽致敬!(您的故事,激荡心灵/您的精神,我们传承。/红色少年阳光下集合,正开始一次新的长征。/努力学习、奋起拼搏,/不怕困难、勇敢前进。/为了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苦练着过硬的本领!/您的嘱托化作春风,您的愿望变成彩虹。/红色少年春天里出发,正开始一次爱的旅行!/乐教善导、求真尚美,/乐学向上、有品有为,/当您看到莲花绽放,那就是我们美丽的致敬!)</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致敬给予至爱至纯的灵魂。黄小名的词集通篇都是爱,句句皆有情,在他看似清冷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柔软且洞若观火的心。理性之人看其歌词会较真,会叹其爱意泛滥,但在感性人心中文学创作来源真实生活,但超越现实,直达灵魂!歌词是集体情感的表达,不同的人,不一样的境遇,在音律的流动下便拥有了不一样的情绪与感受。词集《我们终将告别》分了若干板块,除“获奖词选”外,依次分为家国情怀、故土乡愁、城市过客、温情人间、流岚飞虹、笑对人生、山楂树下、菁菁校园、抗疫歌词、八面来风、铁树开花、组歌词辑、歌词评论、创作清单。我唯独对“山楂树下”情有独钟。想必师哥在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中的某个场景或情节找到了共鸣。如果说爱情是一种信仰,那么纯爱之境就如情感荒漠中的绿洲。体制规训下的挣扎,人性韧性中的星火,爱而不得的残酷与遗憾,都在提醒我们:所有被时代碾过的个体情感,终将在艺术中获得永生。个体对各类情感的期盼与绝望,都能在“山楂树下”板块的歌词中找到共情与共鸣。最能触动人心的情感一定是悲剧,悲剧的内核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唯有失去才能将自我痛醒,唯有放下,才能与千疮百孔过往和解,而唯有宽容才可能将曾经的美好定格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 “山楂树下”以《稻草人》开篇,从“多年的羽绒服,袖子已经被磨穿”“羡慕那两个稻草人,怎么也走不散”,我读出了一位有情人渴望永恒情感却遗憾错过后的孤单;在《余火》中,尽管“眼眉低垂,躯体佝偻”,我看到了心中残存的爱之火依旧生生不息;在《爱的后遗症》中,明明“狂乱心跳”,却“假装很有礼貌”,我品到了想忘却找不到解药的挣扎与伤痛;目光驻足在《等到海枯》《是不是我在梦里哭了》《月光书签》中很多歌词时,竟让我泪眼婆娑:“一个人站在海边,怀想我们的曾经/眼泪像涨潮的海水,澎湃汹涌不停”“瓶中的蔷薇,伤痛被玻璃包围,花一片片坠/”“我就像月光书签,夹在回忆中间,疼痛的呼吸,有谁看得见”。直到在《心事朝南》中,品读着沉寂的歌词“一壶热茶,筛出是冰凉/秋光正好,却少了缕香/谁的影子,老在杯中晃啊晃/一不小心,往事就撒在了身上”,我欣慰地捕捉到了主人公看似情关已过,在其心灵最深处依旧保存着最真的美好。《做不了爱人做朋友》是“山楂树下”最后一首歌词,看似期盼,实则是理解、尊重后的感恩与祝福。“山楂树下”看似真真假假的剧情,却是文人墨客在现实与理想的石头缝里疯长的一抹绿。当心中滚烫的殷红与理想中绽放的葱茏自然融合时,生命才有它应有的鲜活与丰盈!</p> <p class="ql-block"> 夜已静默,缓缓合上词集,心不再疼痛。我将厚重的词集竖起,用下巴紧贴顶端,任双手在键盘上灵动跳跃,笑自己终将是个多情的看客。尽管现实中与黄小名的交集并不多,但在他词集中的很多场景,我似乎能感觉到自我的本真与纯粹是一致的。当生命在风霜雨雪侵袭中实现了质的蜕变与提升,我才知晓生命的意义。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山楂树,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放下了因小情而滋生的贪嗔痴,方知真正的爱是一种高维能量,是慈悲,是给予,是以真心对众人,却不对任何人有期待。当自己成为爱本身,传播爱,付出爱,才能拥有滋养他人的力量。就如黄小名师哥所创作的歌词,配上不同的音律,才能让文字在音乐中传情达意,与世间不同的灵魂在某个特定的场景实现生命的同频与滋养。就像此刻的我,能静下心去品读他的词,他的情、他的心,已然实现了精神的自由与丰盈。</p> <p class="ql-block"> 《不喊再见》《我们终将告别》,是黄小名已出版的两本词集,或许在某年某日他的第三本词集《人间值得》又一次会打动我们的心?嗯,我们终将告别,而我终其一生只是个多情而又无情的文字爱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