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之光,照亮育人之路——记一场启迪深远的教师培训

张坚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月14日上午,一场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精彩分享,为老师们打开全新视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的黄升昊校长以《融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追求》为主题展开讲座,深刻阐释了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义——立足学科根基主动跨界,以学生可参与的真实复杂问题为锚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兼具真实性、开放性与不确定性,恰恰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鲜活土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数据分析”的实践链条中凸显学科核心素养,到整合多学科知识设计“一日食谱”的生活化案例,再到借助学习支架促进深度学习的路径探索,黄校长用生动的实例勾勒出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图谱。在这样的课堂上,项目驱动让学生主动实现知识的互联互通,科学与艺术共鸣、数学与生活交融,小组合作中的社会化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生长——学习,真正成为了真实发生的成长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分享,是理念的革新,更是实践的指引,激励我们在教育路上不断探索,为培育未来栋梁蓄力前行,让跨学科之花绽放在育人沃野。</p> <p class="ql-block">【教职工培训心得感言精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音乐蒙冬梅老师:黄校长的“融通”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焕发独特生命力。音乐不仅是旋律与节奏的艺术,更是跨学科联结的天然纽带。新学期,我将以音乐为轴心,打破学科边界,让课堂成为多维度认知的交响空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语区采殷老师:黄升昊校长的讲座令我收获颇丰。认识到教学应立足育人,以项目驱动,从知识、观念、文化层面拟定学习目标,处理好育人与育分关系,保护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借学习支架促深度学习,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将把这些理念融入课堂,让学习真实发生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音乐吴倩婷老师:黄升昊校长聚焦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育革新理念,开展了一次令各位老师受益匪浅的讲座分享。新课标强调用不少于10%课时开展跨学科活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项目驱动、大概念整合等方式,打破学科壁垒。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更需“融汇贯通”,将课堂延伸至真实社会。教师需搭建多样化“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协作创新,最终培养成长型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种转型呼应了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语梁佩红老师:以“融通”为炬,我们共赴这场跨学科之约。黄升昊校长的故事叩问如钟,唤醒教育初心——打破知识的围墙,让孩子在真实问题中主动探索。三大行动纲领绘出教学新图景:项目驱动点燃思维,互动交流重塑评价,无界学习激活内驱。此刻我们深知:当学科星河交相辉映,教育的未来已在眼前铺展。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语徐诗老师:黄升昊校长所提出的“融通”理念,宛如一道强光,照亮了我新学期的教学思考。跨学科主题学习绝非简单拼接不同学科的知识碎片,它呼唤一种深度的融合贯通,让知识在真实情境中流动、碰撞、重组,最终催生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整体智慧。当知识在融通中焕发活力,教育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内在的创造力与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学郭静老师:今天听了黄升昊校长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作为老师,我们常习惯从知识体系出发设计课堂,却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讲座中提到,备课前要先想:这个知识点学生可能觉得枯燥吗?他们已有哪些基础,会卡在哪个环节?比如讲抽象概念时,用他们熟悉的游戏、生活场景做类比,远比直接灌输公式更有效。真正的好课,是能预判学生的困惑,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化解。今后我会多换位思考,把课堂变成“解决学生问题”的场所,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输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文卢婉红老师:黄升昊校长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的“从知识到文化”、“更宽广视野下育素养”,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深刻命题。这要求我们教师的“学”必须实现双重转型:1. 学“深”文化:超越碎片化知识点,深化学科文化底蕴与历史语境的理解。如教数学不只讲公式,更追溯其思想演变与人类智慧结晶;教语文不止于文本,更挖掘其承载的民族精神与审美价值。教师需成为学科文化的“自觉者”与“诠释者”。2. 学“广”视野:主动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跨领域学习。理解科技、艺术、社会等领域的核心概念与关联,构建更宏大的知识图谱。唯有教师自身具备融通视野,才能设计出真正跨越学科、连接真实世界的主题任务,引导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中实现知识的文化性转化与综合素养的生成。教师的“学”,不再是量的积累,而是思维的重构与境界的提升—从“教书匠”走向“文化引路人”与“素养摆渡人”。这既是挑战,更是教师专业生命焕新的契机。新课改呼唤的,正是这样一群持续学习、视野开阔、底蕴深厚的“新”教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验一小李坚英主任表示,本次研修聚焦新课标内核与实践路径,老师们积极投入,思维碰撞,收获丰硕。关键在转化!下一步,我们要将理念转化为清晰的“施工图”:一是深化教研,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设计、表现性评价等核心议题,开展常态化、靶向式研讨;二是优化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案例库与工具包,提供实操支撑;三是聚焦课堂,鼓励大胆尝试,通过公开课、微案例等形式,提炼校本化经验;四是强化协同,年级组、学科组需紧密联动,形成育人合力。让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新课改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实验一小简芳洪校长为本次研修做总结。本次研修班圆满落幕,但新课改的实践征程刚刚启航!它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型——从知识传递走向素养培育,从学科割裂走向跨界融合。我们深刻领悟到:课程是育人的核心载体,素养是未来的通行证。希望大家将研修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勇于打破固有边界,精于设计真实情境,善于点燃学生内驱,让学习真正发生、让素养自然生长。学校将是大家最坚实的后盾,让我们同心同向,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而笃行不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滘镇第一实验小学为期四天(7月11日-14日)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聚焦时代变革下的育人生态构建与科技赋能教育。教师们首先聆听了教育专家梁莉、王淑芬扎根一线的深厚经验。随后深入探讨了“良师益友”师生关系的迭代策略(蒋雯琼),旨在关注个体生命成长,重塑信任关系。陈伟平校长系统阐述了学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强调技术赋能教学、数智改变未来。培训还组织了杭州访学,在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汲取经验(陈钱林校长),并聆听了杭州采荷三小黄升昊校长关于“融通”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讲座,强调以真实问题为锚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整个培训融合前沿理念与实践探索,为构建有温度、高效能的未来教育提供了丰沛滋养。</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周惠梅</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区采殷、徐诗、梁佩红、卢婉红</p><p class="ql-block">图片采集:杜小东 钟富泓</p><p class="ql-block">配乐:吴倩婷</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张坚鑫、蒙冬梅、郭静</p><p class="ql-block">校对:周慧梅、黎美杏</p><p class="ql-block">审稿:简芳洪、黎美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