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的褶皱里,关于校园的记忆已渐次模糊。然而,重庆市老年大学声乐一系一班,却如同一束穿透岁月的暖光,重新照亮了我心中关于师生、同学情谊的温柔角落。这段始于偶然的求学之旅,让我在银发岁月里,重拾校园生活的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故事的缘起,要从文友陈建军女士的邀约说起。2025 年春日,在她充满感染力的鼓动下,我走进了老年大学声乐一系的课堂。这位已过古稀之年的 “70 后” 班长,俨然是灼灼其华的“班级灵魂”,我们班级里最耀眼的存在 —— 她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歌声如百灵婉转,诗作似清泉流淌,更以一腔热忱担起班级重任,至今已连任多年班长</p> <p class="ql-block"> 每至课间,总能看见她笑意盈盈地走上讲台:一袭得体的衣衫衬着挺拔身姿,眉梢眼角洋溢着春风化雨般的温柔。她将学校政令条文分缕传达讲解,把班级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课余时关注着进度滞后的同学。今年三月,带队前往养老院“学雷锋、送温暖”慰问演出。在她的带领下,班级荣获 “优秀集体” 称号,我们班始终充满着团结和睦的氛围,恰似一支和谐共鸣的合唱曲。</p> <p class="ql-block"> 若说班长是班级的 “主心骨”,党小组长李大瑛女士则是同学们的 “精神导师”。每节课前三分钟的时事学习,在她的演绎下成为一场语言艺术的盛宴。这位土生土长的重庆女士,总能用清澈洪亮、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将学习材料诵出播音员般的专业质感。</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偶然瞥见她学习材料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标注 —— 每一个生僻字都注着拼音,每一处声调都标着符号,方知这斐然风采背后,是多少个深夜的字斟句酌。当她站在讲台上,声音如潺潺溪流浸润心田,让枯燥的时事学习化作春风化雨的精神滋养,无怪乎同学们都笑称她为班级的 “政委”。</p> <p class="ql-block"> 三个月的学习时光,我们在吴兰老师的指导下,从基础乐理起步,渐次唱响《爱中华》《黄水谣》等十余首歌曲。而 5 月 24 日的 “红五月”专场音乐会,即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会,更将这份学习成果和抗战音乐史诗升华为一场震撼心灵的青春叙事。</p><p class="ql-block"> 演出当日,剧场里涌动着银发的浪潮:男士们白衬衫配红领结,女士们身着各色华美的连衣裙,宛如重返豆蔻年华。吴兰老师身着黑色指挥服立于舞台中央,她的指尖在空气中划出灵动的弧线,似将五线谱化作具象的光影。当《松花江上》《黄水谣》《英雄赞歌》《太行山上》《我爱你中国》等二十五首经典旋律响起,全体同学同声高歌,豪情冲破穹顶 —— 这哪里是垂暮之年的吟唱,分明是跨越数十年时光的青春回响,是对民族精神的深情礼。</p> <p class="ql-block"> 歌声里,我还看见班长、“政委”以及“声部长” 们在台前幕后忙碌的身影,搬椅子、搭台子,给同学们化妆等,从天不亮就忙起,为演出作出无私的奉献。舞台上同学们随着吴老师灵巧的双手在空中滑动的节奏,洋溢着无比灿烂的喜悦,激发了同学们高昂的热情,爆发出空前的高水平的“红五月”的浪漫情诗。</p><p class="ql-block"> 整场音乐会高潮迭起,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热情似火的青春时期,让我们青春再次燃烧,让我们再一次过了一把“青春瘾”。</p><p class="ql-block"> 彼时,我们更感受到吴老师指挥中蕴含的热力。我们这群 “老玩童” 啊,正以银发为冠,以歌声为翼,在老年大学的天空下,书写着永不褪色的生命华章。</p> <p class="ql-block"> 重庆市老年大学声乐一系一班,是夕阳里的朝阳,是时光酿造的醇酒。这里有以身作则的 “大家长”;有精益求精的 “朗读者”;更有以乐育人的 “指挥家”。我们踩着岁月的节拍,用歌声对抗遗忘,以热忱重塑青春 —— 原来,真正的校园精神从不因年龄褪色,那份对美好的渴求、对集体的热爱,终将让每个灵魂都焕发出蓬勃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这便是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的班级 —— 一群永远年轻的 “追光者”,在暮年时光里,共同谱写着一曲名为 “热爱” 的不老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