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与后

毛志英

<p class="ql-block">毛志英</p> <p class="ql-block"> 《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晋平公同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县令,你看谁可以胜任此职呢?”祁黄羊回答:“我看解狐这个人可以。”晋平公问:“解孤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还推荐你的仇人呢?”祁黄平答:“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胜任南阳这个地方的县令,也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啊。”解狐上任后政绩突出,深得当地百姓爱戴。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现在没有军事长官,谁可以担任此职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胜任。”晋平公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答:“大王您问我的是谁可以担任军事长官,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啊。”晋平公赞许道:“你说得好!”祁午上任后,全国上下都认为这个人的任用很得当。</p><p class="ql-block">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赞叹地说:“祁黄羊的品格真是太好了!推举外人不避开自己的仇人,推举亲属不回避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一心为公了。”</p><p class="ql-block"> 必须注意的是, 这里面有一个妙不可言的先后有序问题。</p><p class="ql-block"> 如果祁黄羊首先推荐的人选不是他的仇人,而是他的儿子,结果很可能就不会被认为是一个品格高尚、一心为公的人,反而被认为是一个任人唯亲、自私自利的人。因为他先前有了推举仇人的铺垫,待到后来推举自己的儿子时,他方能被认定为推举他的儿子就像先前推举仇人一样,同样都是公道正派、一心为公。</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说什么和做什么的时候,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不信你就试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