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场景,历经岁月的冲刷,反而愈发清晰。于我而言,在仁寿当知青的日子里,点豆花,便是记忆深处最温暖的珍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是成都五中初68级的学生,1969年1月,与同校初67级的三个同学组合,到仁寿县方家区增新公社插队落户。初到仁寿,生活虽然艰苦,却也在与老乡们的朝夕相处中,渐渐有了温度。而学会点豆花,是这片土地赠予我最珍贵的生活技艺,也是那段知青岁月里最鲜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点豆花的第一步是磨豆浆。石磨安静地立在院子角落,古朴而厚重,仿佛承载着无数岁月的故事。将浸泡得饱满的黄豆舀入磨眼,握住那根略显粗糙的磨棍,一圈又一圈地转动。石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谣。随着石磨的转动,雪白的豆浆缓缓流出,带着黄豆特有的清香,那是土地孕育的芬芳,也是生活最本真的味道。每一次用力推动磨棍,都能感受到与土地、与自然的紧密相连,仿佛手中磨出的不只是豆浆,更是对生活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磨好的豆浆要倒入铁锅中熬煮。熊熊的柴火在灶膛中跳跃,映红了整个厨房。铁锅上方热气腾腾,豆浆在锅中翻滚,香气四溢。看着那沸腾的豆浆,心中满是欢喜,仿佛看到了即将成型的美味豆花。熬煮豆浆需要耐心,火不能太大,否则豆浆容易糊底;也不能太小,否则难以煮熟。这火候的把握,恰似生活中的种种,需要用心去揣摩、去体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豆浆熬煮至恰到好处,便是点豆花的关键步骤——放入胆水。胆水缓缓倒入锅中,原本均匀的豆浆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白色的絮状物逐渐浮现,如同云朵在锅中汇聚,一点点凝聚成豆花的模样。这神奇的过程,让我惊叹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馈赠。点豆花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与时间和技艺的对话,每一个动作都需恰到好处,才能收获那细腻嫩滑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最后,用簸箕轻轻按压,将多余的水分挤出。随着压力的施加,豆花逐渐成型,变得紧实而富有弹性。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一锅白白嫩嫩、清香四溢的豆花呈现在眼前。那洁白的色泽,仿佛是冬日里的初雪,纯净而美好;那淡雅的香气,直入心底,让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点豆花的日子,就像是平淡生活中的一场盛宴。每当豆花出锅,我们四个知青围坐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块豆花,蘸上自制的调料,放入口中,细腻嫩滑的口感,混合着调料的鲜香,瞬间在味蕾上绽放。那滋味,至今想起仍让我垂涎欲滴。大家一边吃着豆花,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欢声笑语回荡在小院中。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豆花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我们心灵的慰藉,是我们在异乡感受到的温暖与幸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光飞逝,那段知青岁月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每当闻到豆香,我的思绪便会不由自主地回到仁寿,回到那充满烟火气息的厨房,回到与伙伴们一起点豆花、吃豆花的美好时光。石磨的吱呀声、豆浆的沸腾声、伙伴们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青春乐章,在我心中久久回荡。那点豆花的记忆,是岁月留给我的醇香,是我生命中永不褪色的温暖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4日于成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