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岁月

轩辕传奇

<p class="ql-block">苏轼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句子时,其实并不老,还不足四十岁。只不过,人至低谷,又心怀天下,再念及那冯唐易老,志向虽大,能力也不差,却抵不过岁月苍凉,时光易逝。白发犹歌少年志,壮心不已。总让我想到廉颇。年纪,似乎是人生里一道难迈的坎。少年时,鲜衣怒马,意气风发,志存高远。然,世间红尘,又岂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能傲笑天下的。所以,有人折翼,有人被岁月磨去了棱角。但还是有少部分人,纵使青丝成雪,眉间的锋芒依旧如初。不管是花甲之年,还是七十古来稀,总有人倔强地在苍茫人间辟出一块自己的天地。美国有一位农妇,人称摩西奶奶。七十六岁才开始学画,八十岁开了画展,终成大器晚成的典范。那么,当你七十六岁的时候,你会在做什么呢?是每天早晚去公园或广场跳广场舞,还是每天坐在麻将桌上虚度光阴,再或是躺在病床上,等着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的明天?我姑且想了一下,若是我活到了七十六岁,还能自由活动,大概每天还是要坚持写点什么的。哪怕文字里少了光芒,哪怕早已无人阅读,但写与自己,以资鼓励,写与岁月,以示麻痹。毕竟,走过江湖岁月,滚滚红尘,人至暮年,回首看,那便是一首跌宕起伏的诗篇。有人说,少年志气,本就如剑出鞘时的寒光,一腔热血足以撼动山河。只是后来,岁月流转,有人将这份志气典当给了现实,有人却将它酿成了生命的底色。白发回首时,前者看见的是遗憾,后者看见的是星辰。昨天吃午饭的时候,正好新闻里在说养老金的事。我便随口说道:爸,你当年要是去教书,而今退休金少说也得六七千了。一提这个,父亲便有些感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父亲曾被征召去比较偏远的一个乡做乡村老师。父亲去看了一眼,那个学校还是用牛圈改的,风雨飘摇,加之离家颇远,奶奶已是花甲之年,我亦尚幼,那点教书的工资养不活农村一家人。父亲是有手艺的,学了多年木匠,彼时凭着手艺可以过得更好。人嘛,谁又不是活在当下,活在现实里呢?所以,那时候父亲的选择并无错。后来顶替他去的是他的一位初中同学,那位同学多年之后成了我读小学的校长,而今退休多年。如今再提及往事,父亲多少有些遗憾。但人生之路,谁又能看得到后来如何呢?父亲还忍不住埋汰他那位同学,说自己数学都没学明白,还去教人家学生。而他,才是当年全班数学最好的那个。人生不过短短百十年,不管我们走过什么样的路,亦不管当初有怎样的理想和抱负,又或是不得不低头于现实,等到垂垂暮年,满头银丝,再回首从前,总有遗憾,总有惆怅。其实,生命的华章,结局是不是那么完美,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过程的饱满和旖旎。就像老家村里的一位长辈,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六十多岁的他盘下了村里的一个机械厂,带着三个一直在家务农的儿子,开启了创业史。短短两三年,就成了当地有名的乡镇企业家。近八十岁才把工厂交由儿子打理。然,儿子们经营不善,最终工厂倒闭。这个结局虽然很不完美,但并不曾盖住这位老人的高光时刻。江湖会老,容颜也会沧桑,唯有那颗热血的心,不论年纪,不论岁月,把江湖岁月写成一篇荡气回肠的史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