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这一生中,会经历无数的第一次。从医之人,今生拼搏在无硝烟战场,更容易体验到频繁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碰到危、急、重疑难杂症症;第一次遭受医疗纠纷事故;第一次偶见新发疾病……而每一次都是不同感受,每一次显得惊心动魄,每一次会有新的收获。</p><p class="ql-block">每每想起,总感内心紧张,悸动难安。也许,正是这无数次的参与、考验、磨砺吧?才促使我们不断积累、成长、完善,逐渐成为一名沉着冷静,以不变应万变的合格医者!</p><p class="ql-block">“霍乱”是我担任感染科主任以后的第一个年头,突然遇上的首个急性肠道传染病!它的出现,已被载入本地区医学重大历史事件史册。给我留下极其深刻印象,如今仍记忆犹新。下面简略谈谈当年亲历的经过和感受呗!</p> <p class="ql-block">93年底,随着高校毕业分配,科室新来两位医生,我便趁机去浙一医院进修。从事感染科8~9年了,一直在本科室摸爬滚打,深感自身的功底浅薄,能力不足。去上级医院进行强化专业培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摄取老师的丰富经验,对提升临床业务水平,已是迫在眉睫,很有必要了。</p><p class="ql-block">遗憾94年5月,进修尚未满半年,因老主任退休,肠道门诊开诊,医院接二连三的书信、电话将我招回,迫于无奈接任新一轮科主任职务。确切地说:当时我顾虑重重,很不情愿!因为了解自己,并非发号施令、调动指挥的那块料!也不具备过硬医术,精通业务的实力和经验。咱原本就是个清心寡欲,懒管闲事的小女生。何况体虚多病,性情懦弱,只求洁身自好的习惯呢!</p><p class="ql-block">我觉得科里比我能干的大有人在!有曾当过感染科副主任的军队转业营级干部;有情商佳,能力强,行事八面玲珑,周旋出色的年长医生。但不知领导如何考虑的?竟然选我担负起力不从心的职务。还说经过多方考察,群众评议,领导讨论决定的。或许这就是命运安排吧?无福消受轻松自在的安稳日子。</p> <p class="ql-block">上天真会开玩笑啊!就在我初尝科主任的苦涩滋味,尚未熟悉繁杂事务之际,销声匿迹了20余年的“霍乱”骤起重出江湖。“霍乱”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归属一类烈性传染病,是严密控制的重点项目。据说72年在本地区海边露面过一次,当时县医院未设感染科,参与医务人员均来自省级各大医院,由著名传染病专家马亦林老师临阵指挥,很快得到了全面控制。此后,经上级重视,有泻必采,再也没有重现过。</p><p class="ql-block">9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后经“疾控”深入调研得出结论:由于改革开放,本地个体企业蓬勃发展,外来人员迅猛涌入,居住条件简陋,生活环境极差。打工者租住在原有猪舍、牛棚改造而成低矮住宅里,又喜食生冷瓜果,好饮生水习惯,导致江河水源污染而引起群集性传播。</p><p class="ql-block">当时,出乎意料地突然间多地出现重度脱水病患,经大便采样检查确诊为“霍乱”。政府迅速下达指示,下面积极响应,落实措施。市疾控、感染科首当其冲,忙乱异常。肠道门诊拥挤不堪,从原来每日几十就诊人次骤增到一二百。病房住院爆满,从原有每月出院量60~70病患翻倍到130~140。还开设了临时留观病区,用来隔离轻症病患。尽管这样,还远远不足以满足需求!利用下面乡镇医院开辟“霍乱”专用病房。</p> <p class="ql-block">从没见识过“霍乱”实例,都不具备临床经验。别说是我,就连老一代医护人员也是初次相逢,第一次碰见。由于经验欠缺,常常是手忙脚乱。没办法可想,边干边学吧!摸着石头过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前行。书</span>本是最佳教师,心齐是最强动力!但走得胆颤心惊,心慌意乱,内心挺不踏实。</p><p class="ql-block">这期间,见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到干瘪如“僵尸”,心跳呼吸微弱,血压脉搏不显,面色苍白,意识消失的重度脱水病患。快速开通静脉二、三路通道,为了避免输液过快引起心衰,在最初的半~一小时内,就目不转睛地守护在病床边密切观察,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进液速度。直到其心率出现,血压上升,面色转红,各项生命体征渐渐稳定,才敢离开病房。</p><p class="ql-block">我作为一个科主任不光全身心投入到诊疗中,还第一次承担起医生专业培训讲课;乡镇医院会诊拟定治疗方案;现场救护危重病患指导等等多种事务。还与市疾控中心紧密配合,衔接好大便采样、传染病报告、预防措施落实以及下乡调研等各项工作。</p> <p class="ql-block">当年各项医疗制度、传染病防治措施没现在完善、规范、讲究,领导抽调来几个医护就算完事。压力全落到当事科室,执行者身上,连续二个多月,我们忙得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没出现多的疏忽,不犯下大的差错已是万事大吉!</p><p class="ql-block">某天,我科肠道门诊医生在忙乱中犯下“大错”,被点名通报,严肃处理。问题出在就诊患者症状不严重,是位建筑工地的外来打工者,居无定所,登记地址有误,发现所采样本阳性、需要隔离时,却找不到此人。卫生局下达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及时找到该人,以免病情扩散。</p><p class="ql-block">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呀!这么多建筑工地,如何去找?多亏我科肠道门诊正好是位男医生,可怜他下班后饿着肚子借来摩托到处寻找!真可谓尽心尽责了,但事与愿违,连续几天下来无果。</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这样的错误碰到谁都难避免,病患本身不明所在地址随便谎报一个,医生又能怎样呢?上级领导部门按照文件落实政策也许没错,但是具体的情况应作具体分析,医生执行的难度有多大?领导们想过吗?</p> <p class="ql-block">我就觉得维护医生的权益很重要,否则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于是,我第一次鼓起勇气,不顾一切地冲进局长办公室,去与其理论争辩。我说:由于科室人员紧张,只安排一个医生出肠道门诊,而每天拥挤着一二百个病患,实在来不及由夜休医生加班帮忙。大家的积极性已发挥到极点!你们可以来试试,到底是种什么感觉?局长默不表态。</p><p class="ql-block">在我的争取下,这件事情不了了之。但事后论功受奖时,我把肠道门诊医生报上去,却因此影响被删去。</p><p class="ql-block">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吹响胜利号角。通过克服一个个难关,达到上级快速控制,零死亡率的要求。一场抗击“霍乱”的战争胜利了。现在回想,真不知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哪来的这等潜力和能量?</p><p class="ql-block">经过第一年的“霍乱”考验,我发觉自己在不经意间成长了,由原先的犹豫不决变得果敢担当。以致后来病情再次袭来时胸有成竹,当即发现,及时控制。对于其它“登革热”、“非典”、“手足口病”、“新冠”等未经历的传染病,亦积累了一定经验。</p>